56部委被审出问题资金逾348亿 多部门屡审屡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02:43 中国网 (来源:新闻晨报)
    本报讯 (首席记者郭翔鹤 记者 徐惠芬 实习生 张姿)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6月27日报告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说,审计表明中央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的预算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发现部门本级存在的问题金额348.53亿元;部门所属单位存在的问题金额120.27亿元。

  李金华介绍,共审计56个中央部门,并延伸审计434个二级预算单位。其中发现部门本级管理不规范问题金额331.15亿元、违法违规问题金额15.24亿元、损失浪费问题金额2.14亿元。

  多个部门屡审屡犯

  昨日,国家

审计署办公厅授权晨报从其官方网站获取审计详情。

  1999年,审计署第一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全面披露了当年的审计结果,水利部等一批中央部门首次遭受公开批评。在国家审计署连年发动的“审计风暴”中,已有多个部门连续两年或多年审计出现问题。

  水利部在1999年首次因挪用资金问题被审计署点名批评。2005年国家审计署报告中披露,在对水利部及7个流域机构和15个省区市2004年水利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时,查出滞留资金35亿元,其他违规资金近14亿元。在昨日的报告中,水利部下属单位因对外投资管理不严、转制不规范、少计国有资产和权益等被点名。

  2003年,铁道部被审计出上报预算金额与实际向所属单位拨款金额不符,年末还有17.2亿元滞留在铁道部。在昨日的2006年度审计报告中,铁道部再度被查出问题资金。此外,发改委、教育部等部门也出现连续两年或多年审计出现问题的情况。

  违法犯罪线索已移送有关部门

  李金华透露,审计发现的106起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后,有94人被逮捕、起诉或判刑,17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国务院已将去年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报告。

  本次审计中,国家审计署发现各类涉嫌金融违法犯罪案件线索37起,涉案金额102.49亿元,涉案责任人55名。涉嫌收费公路相关违法犯罪案件线索13起,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在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库区移民资金审计工作中,移送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5起。

  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共发现经济犯罪案件线索17起,涉案人员28人,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查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规转移国有资产等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2起,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部门所属单位问题资金逾120亿

  据新华社报道铁道部、广电总局等6个部门所属的9个单位采取虚列项目、虚报支出或多报人数等方式套取财政资金1404.54万元。

  发展改革委、文化部等25个部门所属的92个单位挪用财政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等27.54亿元,主要用于归还借款、基本建设及对外投资;发放劳务费、津贴补贴及日常支出等。

  电监会、劳动保障部等23个部门所属的33个单位采取隐瞒收入、虚列支出等方式转移资金5.91亿元,其中5.45亿元未纳入法定账册,部分用于发放职工奖金福利等。如截至2006年底,电监会所属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资产管理中心管理的对外投资和事业基金1.75亿元,未纳入统一核算;该电力企业联合会还用已作废的财务印鉴先后开设3套账户,2004年至2006年截留投资收益及所属单位上缴款等收入3451.63万元,支出3026.38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奖金补贴。

  中科院、水利部等13个部门所属的50个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不严,转制不规范,少计国有资产和权益等,涉及金额22.84亿元。

  农业部、国资委等11个部门所属的16个单位违规收费或未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涉及金额2.49亿元。

  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4个部门所属的5个单位存在未经批准和超标准、超概算建设办公楼、培训中心等问题,涉及金额17.39亿元。

  8户中央企业领导1人有经济问题

  三九企业集团原法定代表人赵新先被立案查处

  据新华社报道审计署对三九企业集团等8户中央企业审计发现,除损益不实问题依然存在外,这些企业还突出存在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问题。

  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27日报告2006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说,对三九企业集团等8户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检查资产总额2916亿元,占这些企业账面资产总额的63%。三九企业集团原法定代表人赵新先因涉嫌经济犯罪被立案查处,其他7户企业的领导人员未发现有个人经济问题。

  但审计发现,这些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报告显示,抽查8户企业的338项决策事项发现,因违反决策程序、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等,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54.87亿元、国有资产流失13.75亿元。

  “损益不实问题依然存在。”李金华说,这次审计查出8户企业有的多计利润43.72亿元,有的少计利润33.35亿元。有的企业还通过转移截留收入等方式,将大量资金存放账外,审计发现账外账户18个,累计存入资金16.1亿元,大部分用于对外投资和发放职工福利。

  据李金华报告,审计还查出个别企业领导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规转移国有资产等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22起,已移送有关部门查处。

  只要有问题就坚持审下去

  据新华社报道虚报多领预算资金、转移挪用或挤占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违规收费……盘点2003年以来的5份审计报告,上述问题可谓屡审屡犯。在审计报告所提到的一些问题中,有些部门几乎次次榜上有名。个别部门在其他部门认真整改、整改情况为历年最好的情况下,竟然仍不积极整改。“对待屡审屡犯,最好的办法就是屡犯屡审。只要问题存在,就坚持审下去。”李金华说。

  从实质上看,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比如部门所属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完全理顺,行政职能界定不清等。正是由于利益的多元化,再加上制度的不完善,使一些部门和个人有了屡审屡犯的动机和可能。

  今后,在进一步加强问责制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完善制度,也许是解决“屡审屡犯”问题的关键。正如今年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各部门要结合审计提出的问题深刻分析体制上、机制上的原因,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的紧迫感和工作的主动性,根据部门的实际,研究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财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中央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除了违法违规、贪污腐败问题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损失浪费问题。我们的工作重点正在向效益审计转变,打算到2007年拿出一半的力量来搞效益审计。”李金华表示。(来源:新闻晨报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