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两地融合将有更大奇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10:02 新浪嘉宾访谈
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两地融合将有更大奇迹
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做客新浪网。

点击观看本新闻视频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十年间,两地同舟共济,交流融合,香港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可以说,1997年至2007年是香港经受种种考验的十年,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成功推进的十年,也是香港书写新的辉煌的十年。为了更好地纪念香港这十年,新浪网特别推出“香港回归十周年系列访谈”,邀请香港回归的重要见证人,讲述他们和香港的故事。

  今天和网友见面的是“新浪网香港回归十周年系列访谈”之: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郑耀棠先生。

  主持人:各位网友,今天做客新浪聊天室的是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郑耀棠先生,在下面的时间,他将会提到一个词,叫内地因素,内地因素对于香港的影响有哪些。首先,请郑耀棠先生简短介绍一下香港工会联合会,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有什么样的作用?

  郑耀棠:香港工会联合会简称工联会,它是一个工会组织,当然在回归之后有大的发展,除了关注劳务问题外,还关注社会政策问题。现在下面有200多家工会,30万会员。

  主持人:在参加北大的“一国两制”研讨会时,你对“一国两制”实施过程有一个划分,这几个阶段能不能跟网友说一下?

  郑耀棠:在香港实践一个国家两个制度,这种想法在1980年是个构想,就是邓小平先生要解决香港遗留下来的问题,当时中央也派了很多官员到香港做调查研究,也到我们机构去调查研究,并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保持香港繁荣,保持香港原有法律不变,保持生活方式不变,用一个比较概括的话说,就是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解决香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把结论写成一个法律条文,1990年4月4号在全国人大通过之后,它不仅是一个构想而且形成了法律条文,但没有经过实践,真正实践是在1997年7月1号以后,在10年时间里,香港人和中央政府一起来实践 “一国两制”。

  主持人:我知道您在文章里面也提到,“一国两制”实践的过程,初期有一点局限性,而这种局限性是一些现实因素促成的,你能不能跟我们谈谈?

  郑耀棠:当然在回归之前,香港人对“一国两制”没有这么大的信心,当时英国人也散布了一些谣言,所以当时香港人处在一个无奈、怀疑甚至恐惧的状态。也有一些市民,期盼着能实现“一国两制”,到了1997年之后,开始实践港人治港。但是原有的18万

公务员,除了港督换了一个行政长官,其余的公务员都是原来的,港人政府遗留下来的人员,他们的观念,他们对“一国两制”的看法也跟香港绝大多数人一样。

  当时一些高官对“一国两制”是有怀疑的。在这么一个情况下,1997年7月1号我们庆祝回归后一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我们还沉静在欢乐之中,没有警惕起来,到了8月、9月的时候,整个金融风暴吹到香港,经济一下子滑落,加上自然灾害,也包括禽流感、非典等等。所以人家说,真的生不逢时,经济下落,香港市民有很多人变成了负资产,经济负增长,失业率也上升,人家对“一国两制”也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主持人:我们知道,金融风暴、非典已经过去,在那个阶段中,中央政府包括内地,给予了香港一些帮助。就是您提到的内地因素,我觉得这个词非常的新,我想请您先讲一讲。内地因素产生了哪些影响,能不能为我们细细的梳理一下?

  郑耀棠:中央政府在回归之前发了一个红头文件,说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不要随便到香港去,不要干预香港范围内的事务,假如违反了规定,就要查处。

  当然这个做法我看中央政府是用心良苦,就是防止内地不自觉的影响香港自治范围内的事,就是高度自治让香港人去实践,本来香港特区政府主动到内地,大家沟通,大家研究合作,董先生每一年施政报告里面有谈到,要加强和内地之间的合作,特别在经济的范围内。

  2002年的时候在施政报告里面更提出了港澳台深珠,这五块地方形成一个经济合作带,很具体的一个想法,但是香港人没有反应,大家对“一国两制”还是不太关心,反正就是经济不好,我就怨政府,所以在初期,的确碰到很多困难。但是经过2003年、2004年之后,中央政府也觉得要不干预,大家要有所为,在这样的方针指引下,内地因素就很快出台了,比如零关税,对香港的优惠,帮助香港企业很快脱离困境,很快把经济搞上去。

  还有个人游,我自己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2002年时在人代会上提出了议案,希望内地人到香港去旅游。因为当时定的是每天只能有两千人到香港去,2002年,我写了议案之后,5月份国家旅游局给我复函,说这个限制不是中国政府的政策,而是港人政府定下来延续至今,希望我通过一个适当的身份,向特区政府反映,我就把这个函件给董先生看,说是我们香港的问题,不是内地的问题。

  结果我建议他派人到北京去谈,他8月份派了梁景松,当时的财政司司长,去了北京,跟驻京办,跟国家旅游局谈,一谈马上奏效,那一年的圣诞节,大量内地游客涌到香港来,香港入境处柜位也不够用,临时加了很多。所以这样的内地因素引来一个效果,很快形成今天的个人游。现在扩展到很多省市自治区,这一点对香港的经济促进是很快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比如说24小时通关、异地两检等,也加快了两地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现在内地很多比较出色的企业,都安排到香港来上市,他们起了非常大的经济推动力。

  我们下属有一家金融期货工会,他说我为什么参加工会?为什么参加我们的工联会,是因为我知道你工联会靠近权利中心,我要让香港人知道,我们现在吃饭靠什么?是靠大陆,因为大陆很多大的企业在香港上市,不上市我们的金融、期货从业人员哪里可以开工,他们很自然的提出内地因素,使我们有一个很快的经济恢复、发展,以至改善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说的内地因素。

  主持人:刚刚您也提到,内地的企业在香港上市,那有没有一个统计数据,这些年来内地有多少企业到香港上市,对香港的股市产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影响?

  郑耀棠:我一下子我记不清这个数字,到2007年5月为止,港股市值由1993年的三万亿增值十四万九千亿港元,内地企业占了大概40%。就是到2007年,内地因素增加了40%,所以我们在经济的发展里面,内地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很多香港的朋友告诉我,在十年中我们看见中央对香港的支持是无微不至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无私的支持,无论我们在哪个时期,比如说2003年非典的时候,内地也有非典,但是内地还是把大量的救援物资运到香港来,有的时候我们香港人也过意不去,香港人这么有钱,还让中央这么担忧,所以这一点上也形成了香港人这十年对中央政府,对国家威望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一点也是很多大学调查得出的结论。

  主持人: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温家宝曾经去香港,就是去慰问当地市民,这个在当时有一个什么样的影响,市民们舆论都有一些什么样的反馈?

  郑耀棠:当时2003年的6月底,温家宝总理到香港来访问,当然他亲自到非典一个家庭里面,这栋大楼里非典非常严重,但是总理还是亲自深入到这个家庭去,抱抱那个小孩,慰问家里的人,我们的总理就是这样关心香港人,也关心香港救灾。也是2003年这一年,我有幸和他坐在一个游艇,他也问,工会的发展情况,劳工就业情况,我一一详细地跟总理谈一些变化,当然总理也是非常关心香港劳工的生活情况。所以这一点上,也是香港人对国家威望提升了认识。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