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一池三改”革新农家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14:08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一口8立方米左右的混凝土沼气池,正在使如皋千万农家的传统生活方式发生“革命”。

  夏收期间,记者走进如皋常青镇土山村一农家小院。户主叫朱国如。后院是禽舍猪圈,养着猪、鸡、羊十几只。主人介绍说,自从去年9月份建成沼气池后,厕所、猪圈、厨房都改造了,总共花了不到900块钱,现在垃圾、粪便全入池,产出的沼气做饭、照明,沼液、沼渣还是优质肥料呢。

  主人说得高兴,领着我们来到厨房,只见白磁砖贴的墙面,灶台明净。老朱高兴地按了一下墙上的开关,“叭”的一声,沼气灯亮了,晶莹透明,比电灯还要亮堂。打开沼气灶,蓝色的火苗直窜上来,比液化气还显得洁净。他笑着说,“现在家里除了看电视用点电,其它基本不用交电费了。”

  让老百姓高兴的是,政府引导“一池三改”可谓帮忙帮到家了。土山村妇女主任陆宝凤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建成一个沼气池要2100多元,但自家只需出900元左右,其他的材料费都是上面投资,只要养两只猪,沼气就够用了。村上打算明年让所有农家都用上沼气。”为了让更多的乡亲享受到“一池三改”的好处,村里还准备推广高科技蔬菜大棚,把沼气池的沼液和沼渣都利用起来,用沼气种植绿色蔬菜,最大的好处就是卖价高,因为施的是沼渣,浇的是沼液,蔬菜一点污染都没有。

  据了解,一个沼气池平均年产沼气4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10瓶液化气,价值900多元,以往每户一年的电、气费用近千元,建上沼气池后,这笔钱就全省了下来,农户一年可以收回建沼气池的自筹资金。

  完成了“一池三改”的地方,彻底改变了“污水横流、苍蝇乱飞”的脏乱差现象,处处散发着现代新农村的气息。东陈镇山河村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沼气池,以处理生活污水为主,根据排污量专门设计,首先经过一级厌氧发酵和二级厌氧发酵,产生少量沼气,然后经过三级兼性厌氧过滤,最后一道是人工湿地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污标准。目前全市已有1260户户用沼气工程和4处猪场沼气工程投入使用。吴华 佘飞陈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