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广州是我观察内地的窗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02:29 金羊网-新快报

  

张五常:广州是我观察内地的窗口
■张五常的四部著作依次为:《中国的经济革命》、《中国的前途》、《狂生傲语》、《卖桔者言》。
张五常:广州是我观察内地的窗口
张五常:广州是我观察内地的窗口
张五常:广州是我观察内地的窗口

  推荐语:港星中还有别样一个人——张五常。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流行文化风北吹的同时,经济学家张五常在内地的名声迅速超越学术圈,并每隔数年大红大紫一番。曾有

女大学生说:我们喜欢张五常就像喜欢周星驰,看张五常的经济学
散文
《卖桔者言》就像看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而张五常和中国经济改革精神及实质的关联,绝对不输现代青年与《大话西游》之联系。

  他自认为是深解邓小平的:“邓老推出一国二制,其原因似乎有二:一、安定港人;二、要香港继续繁荣,作为大示范,他曾说国内不妨有一百个香港。”

  于是,立身香港,经济自由表率的香港,张五常以狂放之姿和惊人之语,指点江山。这中间,广州常常成为他观察内地的窗口。

  ■个人档案

  张五常

  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1959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师从现代产权经济学创始人阿尔钦,8年后获博士学位;后在华盛顿大学任教授。1982年返港担任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院长,至2000年退休。

  张五常教授著作甚多,求学之时,就凭一本《佃农理论》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返港后,以一系列用中文下笔的专栏文章在华文世界取得广泛的影响,代表作是《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其近年来下笔完成的三卷本经济学著作《经济解释》,2005年年末更出版英文学术文集《张五常英语论文选》。此两书,被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将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

  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乒乓球、摄影、书法、写文章及艺术收藏方面皆有可观。

  1982年,中国要开放了。以产权与交易费用研究已获相当大成就的张五常离开美国回到香港。他说这是他一生最成功的选择,“再也找不到比现在的中国更活力四射、生机盎然的经济学实验室了”。借着《卖桔者言》的非凡传播力,张五常的声名始播于内地。而后,有关经济制度运作的“很多很多的解释文字放了出去”(见张五常自述《求学奇遇记》),两度晤见中央领导人,并向高层领导推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等人。再后,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动作之后都隐约传来他的声音,比如有关产权转变、价格管理、外汇管制等等。

  他开始了对中国“用心”的人生阶段。这一过程中,广州一次又一次成为他观察的窗口。

  1979年,张五常到广州会见长姐。他曾多处描述: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所到之处,满目疮痍,那时候广州晚上全是黑的,街上没有灯,市场上连一只鸡蛋都买不到,只几天之行,我知道国内的大概情况。就此动笔著文,推断“中国会走今天见到的路”。

  1985年11月,美国《时代》发表邓小平专访。张五常随后特地到广州跑一趟,发现“广州市民的勤奋所带来的经济进展令人震惊”,于是撰文《与邓小平商榷》,对邓小平所提及的如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关系等主张进行分析。

  如今,张五常已定居深圳。关于经济,张五常看好内地。他现在常说:“那个时候,香港是帮了内地很大的忙。今天是倒转过来,内地帮香港。”

  最有希望的中国就是现在

  很多人都难忘这样一个场景。1997年,邓小平逝世时,张五常穿黑西装、黑皮鞋、戴黑领带,带着也是一身黑装的太太,到新华社香港分社鞠躬、磕头。

  中国没有一位经济学者像他那样爱谈邓小平,而且均是赞美——“两百年来思路最清晰的领导人”、“邓小平主导的中国经济改革可以打100分”。

  记者:1997年,邓小平逝世时,您带着您的太太,一身黑装,到新华社香港分社鞠躬、磕头,您想表达什么呢?

  张五常:我是做学问的,我知道历史,我应该去向邓小平鞠躬。你们回顾中国历史,会佩服邓小平。

  我在1981年时就写得非常清楚,中国会走向市场经济,接着我在1983年、1984年时说中国改革是不会走回头路的,你们大概记得,我在1984年时说的,200年来,最有希望的中国就是现在。

  记者:对邓小平主导的中国经济改革,你打多少分?

  张五常:100分。满分。还没有改革好……还是100分。他75岁开始改革,做了十多年,还没有做完就退休了嘛。虽然他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但是也可以给他个A+了。

  邓小平能做到的,是其他人做不到的。中国两百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领导人。他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因为他18岁就是党员了,三下三上,他的判断是很准确的,而且很明显他是没有私心的,是为了国家好。

  记者:您评价邓小平,说他是中国200多年来思路最清晰的领导人,所谓“思路最清晰”,具体含义是什么?

  张五常:他决定了中国改革的方向。他知道只有鼓励每个人尽力使自己先好起来,整个社会才能好起来。这是他一贯的思路。如果你仔细研究1979年以来的历史,你会发现,他采取的每个行动,都是朝着经济自由化的方向迈进。考虑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坚持并且大力实践这一思路,是需要气魄的。

  这个思路和老子,以及自亚当·斯密以来西方经济学的思路一样古老,但只有邓小平一个人做得到。他在政策的先后秩序上可能有错,配套可能有错,但在大方向上未曾错过,这是难能可贵的。

  关注邓小平时代的中国,一定会惊诧于邓小平开动的这个大工程,即使这个工程大约只完成了70%,还有30%是法律秩序、垄断利益等棘手问题。

  自由行帮香港翻了身

  “外汇管制非去不可!”张五常二十多年来不断地说。

  最近他常举这样的例子:当初迪斯尼在上海与香港之间选择,最后选了香港,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内地的外汇管制。对于一个争论已久并有意无意被模糊掉的问题,他肯定地提出:上海会赶超香港。因为上海日出比香港早一小时,上海会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上海与香港相比有许多管制,但还有那么多资金要进来,比如微软、通用。

  这个例子,在他看来,是香港和内地关系的一个缩影。也是他所理解的邓小平所说的“香港要做大示范”的内容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般人认为香港对内地的主要贡献,是替后者赚取外汇,而当时张五常就提出:在中国改革制度的过程中,香港在信息上所能做出的影响力,可能比贸易合作更重要,“香港闪着一点真理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是他关于“大示范”的另一见解。

  记者:今年香港回归十年,您对十年的变化有什么感觉?

  张五常:还没回归的时候我就说香港会有大麻烦。因为当时的港英政府要吃最后的晚餐,开始搞那些不伦不类的制度。香港的医疗制度全都改了,教育制度一塌糊涂,香港的一个大学生,政府每年要津贴20万港元。这怎么搞的?假如不是中国内地推出自由行,香港可能到今天还翻不了身。整体而言,回归是好的,香港跟中国内地是互相协助的关系,当年内地的发展如果没有香港的帮助,不会做得这么好,今日如果内地不帮助香港的话,香港亦会出现很大问题。

  记者:20年前,您总在说香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重大的启发意义,现在您还这么认为吗?

  张五常:那个时候,香港是帮了内地很大的忙。今天是倒转过来,内地帮香港。

  记者:您认为香港奇迹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张五常:香港位置好。而且,内地很多精英都去了香港。

  记者:你认为香港最辉煌的时光是什么时候?

  张五常: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香港协助内地的开放改革,因而赚到内地的钱。

  记者:你在香港出生,年少时曾返回内地,后来又曾到美国留学,取得美国国籍,你觉得香港、美国,甚至是你现在居住的深圳,哪里才是你的家?

  张五常:我想是中国,因为儿时我在广西的时候,我向往的那些田园景色,农民的生活至今仍然存在。当然我也很眷恋西湾河一带,例如:柴湾和筲箕湾,但现今已面目全非。

  至于在经济知识、西方文化、艺术方面,我欠美国很多,因为没有美国的教育我就不能走出来。

  香港方面,我在港大的十多年差不多是我平生最不愉快的日子,因为我早已说清楚只做学术研究而不做行政工作,但后来却因为制度问题要兼顾。不过港大的职位让我可以得到有关中国改革的第一手资料。

  记者:你是否享受现今在深圳的生活?

  张五常:我现在的生活很好,太太经常陪伴我,而且有数之不尽的朋友来探望我。

  我现在的问题是跟时间竞赛。我把所有经济知识积累到65岁才开始写那三本《经济解释》,到67岁才完成。之后,我又用了很多时间整理文章和摄影,一口气出了7本书,至去年亦整理好了自己的英语论文结集。

  ■语录

  再也找不到比现在的中国更活力四射、生机盎然的经济学实验室了。

  关注邓小平时代的中国,一定会惊诧于邓小平开动的这个大工程,即使这个工程大约只完成了70%,还有30%是法律秩序、垄断利益等棘手问题。

  香港跟中国内地是互相协助的关系,当年内地的发展如果没有香港的帮助,不会做得这么好,今日如果内地不帮助香港的话,香港会出现很大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