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巡深圳 皇岗桥凝望香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02:05 南方都市报

  上回说到深圳人首次有偿出让土地,揭开了新中国土地使用制度变革的序幕,特区建设的速度大大加快。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改革步伐慢了下来,不少人的思想出现了迷茫。1992年春,邓小平第二次南巡,他的南方谈话再次把改革推上正轨。小平在皇岗桥头临风凝望香港,情深意长,令人难忘。

  视察文锦渡 首次眺香港

  作为创办特区的主要决策者之一,邓小平对深圳很有感情。当年他在听取广东省委设立特区的汇报时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小平曾先后两次南巡深圳,首次南巡是1984年。当时特区建设已初具规模,“经济特区就是建高楼大厦?”“特区是否成功?”等争议不断。1984年1月24日至2月17日,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特区,对特区的建设成就表示满意,并分别为三个特区题词,给深圳的题词是:“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再次就特区发表讲话:“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所有的怀疑都可以消除了。”

  鲜为人知的是,小平的首次南巡也眺望了香港,据他的女儿邓榕回忆,“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天气很冷,父亲来到文锦渡口岸,登上了一座很矮的灰色边防小楼。通过楼上简陋的窗子,陪同人员指着前方介绍说,那边就是香港。父亲远远眺望香港,默默地看着没有说一句话。”

  邓榕说:“当时香港已是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大都市,而我们所在的沙头角还完全没有发展起来。我记得,当时深圳汇报工作时,讲了问题,就是大陆这边有很多偷渡人员游泳到香港那边。他们还指着一条河对父亲说,这里就是偷渡最多的地方。而真正解决这里的偷渡问题,是在深圳成为一个新兴发展中的城市后。深圳发展起来了,就没人游泳偷渡了。所以,发展是第一要务,否则怎样围追堵截都不行。”

  邓榕说:1984年去广东时,父亲思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回应对建设特区的质疑之声,一路上只看不说。

  再次来深圳 小平已退休

  8年之后,小平开始了第二次南巡。此时,88岁高龄的小平已退休两年,但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出现困惑,有一种声音要用反和平演变来取代改革,全国改革的步伐有可能慢下来。“深圳成为邓小平二次南巡的目的地是必然的。”前深圳市委书记李灏说,因为深圳是他推行改革开放的实践地,如果实践是成功的,也就证明了他提出的路线是走得通的。从创建特区开始,他时刻关注着深圳每一步的发展,关注着牵动全局的试验。

  与首次南巡多看少说相比,小平此番一路说个不停,一向寡言的邓小平,到了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停止过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老人焦急的是改革的进程太慢、步子太小。

  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抵达深圳。考虑到小平旅途劳累,接待人员安排休息。没想到邓小平进房不一会儿就要求出去看看。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负责小平南巡接待和警卫工作的陈开枝说:“邓小平说是来‘休息’的,实际是来做调查研究的。他要用广东、上海等地进行的实践,来检验他亲自制定和确立的党的基本路线。”

   两次望香港 心情不一样

  当天下午,小平就去了皇岗口岸。“去皇岗口岸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因为他想看看那个地方。在那里可以眺望一下香港,看到对面的落马洲。他说,他不知道哪年才能去,所以很想去看看。”时任深圳市委书记李灏多年后回忆道。

  在皇岗口岸,老人站在高高的落马洲桥面上,眺望完深圳市容和皇岗口岸全景后,老人转身沿着桥面向南走去,当走到深圳、香港的分界线10米处时,老人停住脚步,将目光投向了南边与大陆紧密相连的土地。他笔直地伫立在桥头,一动不动地凝视着香港足有八九分钟,那眼神让皇岗口岸第一任站长熊长根至今难忘。

  陈开枝后来回忆,小平当时站在桥头边境上,久久凝视着对面的香港。当时,他没讲话,站了很久,风又比较大,不断地把他的大衣吹起来。陈开枝忍不住上前,轻声说:“风大了,上车吧。”但小平依然默默地望着,过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转身上车。

  邓榕说,“其实,父亲两次眺望香港的心境大不相同。那时,皇岗口岸刚刚建好,崭新的通道大桥与8年前简陋的文锦渡口岸已是今非昔比。在皇岗口岸大桥上向香港眺望,那是一种登高远眺的感觉。

  ”“当时,香港回归大局已定,距离1997年越来越近,父亲是在倾注了那么多心血解决香港问题之后再次眺望。我在一旁看见,父亲的眼中充满了感情,也充满信心,情绪非常好。”

  改革上正轨 功绩留史册

  邓小平视察完皇岗口岸,对身边的同志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陈开枝回忆说:“我当然知道他是在批评那些对经济特区进行各种非议的人,可以看出,老人家对那些人颠倒黑白、混淆事实的行为非常气愤。”

  1992年1月22日,深圳迎宾馆,邓小平同广东省、深圳市负责人作了重要谈话。邓小平当时就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勇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啊、劲啊,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不冒风险,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

  邓小平当时还指出,

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992年1月19日至23日,这短短的5天,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是极不寻常的日子。邓小平的讲话拨正了前进的改革航向,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新高潮,让全国人民迸发出更大的热情、智慧、能量。此后,深圳也快速发展,敢闯敢试十几年。

  英国《金融时报》评价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该报称,“邓小平赞扬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主张加快发展速度,结果使全国出现经济繁荣局面,几乎可以肯定,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是历年来最快的。”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病逝。同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这是小平唯一的心愿,但这个愿望最终成了遗憾。“父亲曾多次对香港友人说过,希望‘九七’去香港,哪怕坐着轮椅,也要‘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这是他唯一的心愿,是他对香港的热爱。”想起父亲未了的心愿,邓榕眼中泛起泪光,声音微微哽咽了。

  南巡促进 港资投深

  邓小平的南巡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当年,香港市民也密切关注着一河之隔的深圳动向。小平二次南巡讲话发表后,香港各大媒体竞相报道与评述。香港股市也马上掀起高潮,恒生指数接连不断上升。最后,由于大量的不动产银行股标被购买,当年4月29日的恒生指数达5330.17的历史最高纪录。

  当年,香港出现了巨富、巨资投向深圳的热潮,更使深港关系发展揭开新的一页。1992年,是香港巨贾投资深圳最集中的一年。

  当年,香港女富豪、星岛集团主席兼总经理胡仙投资2.3亿港元在深圳福田保税区内购置地皮、兴建高科技印刷企业,这是星岛集团首次投资大陆。香港富豪徐展堂投资2.3亿港元在深圳福田保税区兴办仓储企业。香港首富李嘉诚继5月兴办由长实、和黄、加拿大怡东集团和深圳投资管理公司等5家合资成立“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8月协议投资140亿元填海兴建高级海边住宅区之后,又计划投资29亿元人民币与中国外运深圳开发公司合资兴建楼高88层的“中国深圳对外贸易中心”。

  据统计,1992年,深圳与港商签订利用外资协议1300余宗,协议引进港资20亿余美元,相当于过去11年总和的38%。

  李嘉诚说:“我们和深圳坐的是一条船。”邓小平二次南巡到深圳后,他在深圳几项投资皆是“大手笔”,其投资深圳

盐田港一事,更是名满京华。1992年这股热潮,为其后深港两地在科技、金融等层次领域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