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已融入港人血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02:26 大众网-齐鲁晚报

  

炒股,已融入港人血液
本报记者拿起当年香港交易所红马甲下单用的电话机,感受一下。

  香港中环,是香港的金融中心。记者行走在街头,一不小心就能看到一家金融机构的大门。在皇后大道,路边林立着美国银行中心、远东金融中心、汇丰大厦等高层建筑,在密密麻麻的行人背后,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中信嘉华、星展银行、南洋商行、永隆银行等店面林立。

  在国际金融中心北侧,一幢高层建筑的一、二层,被辉立

证券公司所占据。6月27日上午10点多,是交易所开市时间,记者看到,绝大多数路人在经过这家证券营业部大门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停下脚步,朝里面的大屏幕看上两眼。进入大厅,记者看到这里的摆设跟济南的证券公司相似,有大屏幕,有自主委托,有一排小行情显示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港人可以买卖的
股票
不仅仅限于当地交易的股票,还包括纽约、伦敦等交易所的股票以及香港交易所推出来的各种金融衍生品,因此证券公司里的行情显示器就要分不同的种类。

  辉立证券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港人买股票不叫炒股,叫投资,因为港人参与证券市场,形式是多样化的。有时间看盘的人,自己亲自买卖股票;没有时间看盘的,大多数人是委托私募基金投资或者干脆购买债券和公募基金。香港的就业率高,能有时间在一楼看盘的,以退休人员为主。“那么二楼是干什么的?”记者好奇地问道。“二楼是机构室,我们这里不叫大户室,来的都是机构操盘手。”这位负责人解释道。

  梅龙是香港群力货柜运输公司的大货车司机,今年36岁的阿龙,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阿龙告诉记者,他们货运司机每个月收入1万多元,除了必要的生活花销外,他的钱主要投向两个方面,一是住房按揭还款,二是基金投资。因为香港寸土寸金,很多港人工作一辈子,就是为了买一套房。阿龙20多岁购买的物业,现在已经还款一大半了。每个月的结余,阿龙自己说在四五千元的样子,用于证券投资,“就是你们内地人说的炒股,大家都有投资。”


文/片 本报特派记者 李克新 彭东 发自香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