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2007十年十一个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03:01 东南快报

  十年树木。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十年也往往意味着太多的改变。从1997到2007,十年风雨不寻常,回望十年,香港和内地并肩携手,共同经受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禽流感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冲击,共同粉碎了“香港之死”的预言,共同让唱衰香港的人哑然。历经坎坷,香港的今天更胜往昔;而600万和13亿在患难与共之后,则是彼此间的强烈认同:“原来你也在这里!”

  我们选择了十一组词语,希望可以从中勾勒出十年来香港走过的风雨变迁。

  庆回归10年 花絮

  回归油画

  《1984年》拍千万高价

  以香港回归祖国为题材的油画及雕塑作品拍卖会“世纪归程——香港回归十周年慈善拍卖”昨日吸引了海内外众多艺术收藏家,竞投气氛相当热烈,总成交金额逾5000万港元。

  全场最大买家何鸿燊以超过四千一百万港币竞投获得最贵的四幅油画作品与一幅雕塑,并将所获艺术品全数捐给内地博物馆。据悉,何鸿燊购入的五幅作品价钱最高的是《1984年12月19日》,拍得1000多万元港币。

  1997年

  关键词 归去来兮

  回归前的那天晚上大雨滂沱,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眼神伤感,他的两个漂亮女儿站在父亲身后的人群里,眼睛都已经哭得红肿。

  7月1日清晨,香港会展中心金紫荆广场前的空地上将举行第一个升旗仪式。不少市民一家大小赶到这里,为的是见证这个历史上的第一次。不善言语的市民说来说去都是这样一句话: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一国两制真的在香港开始落实了。

  1998年

  关键词 保卫港元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

  1998年夏日一役,惊心动魄,双方杀得天昏地暗,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发动车轮战,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恒生指数很快直线暴跌到6660点。

  在8月14日至28日两周时间内,特区政府共动用近1200亿港元的外汇基金入市干预,在股票、期货市场与大炒家们展开了一次“世纪豪赌”,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特区政府在期指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最终成功击退炒家,投机者损失估计为12亿港元。

  1999年

  关键词 人大释法

  这一年的1月29日,当时的终审法院大法官李国能就“吴嘉玲案件”作出裁决,成为终审法院首次涉及“基本法”的案件。李国能多年后坦言,自己非常清楚这次判词将会有深远影响,因此非常小心,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判决会引起香港回归后首次的宪政风暴:第一次人大释法。

  十年之后,李国能回忆起当年的判词,他说他不后悔,如果重来一次,他会作出同样的判决。他希望公众能够明白,人大释法是现行的法律制度,内地和香港两地法律制度的不同,对于“基本法”当然会持不同的看法,但是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有一点共识,就是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人大才会释法。

  2000年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香港经济在这一年终于走出了通缩的阴影。2000年,香港经济增幅达到10.5%,这是近13年来的最高增长率。失业率稳步回落到4.5%。香港中文大学当时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市民仍不敢对前景盲目乐观,但已经逐渐从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2001年

  关键词 母语教学

  特区政府在2001年举行首届语文基准试,但报考的在职老师只占全港在职教师的百分之一,其余大多数为教育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教统局6月公布考试成绩,书写能力只有三分之一考生合格,而口语亦只有一半考生合格,有人因此担忧香港教师的语文能力。

  推行母语教学,需要足够多的中文教师,特区政府在2000年规定,全港在职教师须参加语文基准试,并在五年内达到基准。

  从这一年开始,香港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

  2002年

  关键词 高官问责

  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2000年的施政报告里,就提出要引入一套新的高官问责制度,第二年,他比较具体地讲述了问责制的基本框架。2002年7月1日,高官问责制在香港实施。

  第一个辞职的问责官员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在准备宣布财政预算案之前,他为自己新婚的爱妻买了一辆私家车。之后媒体发现,在他公布的财政预算案里面调高了汽车税。经媒体追查,发现他购买这辆车是在作出加税的决定之后,而且也没有向行政会议申报,于是质疑他有利益冲突。虽然董建华多番挽留,并且为他解释,但在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梁锦松最终宣布辞职。

  2003年

  关键词 阻击非典

  2003年对于所有的香港人来说,都是难忘的。

  非典导致1755名香港人感染,其中299人死亡,包括8名殉职的医护人员。香港的学校在3月和4月全面停课,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在4月2日发出旅游警告。

  淘大花园一栋被SARS污染的大楼居民搬入了隔离营,这些香港人对于政府的做法表现出充分的理解,一位普通市民主动照顾感染了

病毒的邻居家孩子。对于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香港人毫不吝惜地向他们发出赞美之词。那时的香港,虽然充满了病毒的危险,但是却相当温暖。

  2004年

  关键词 亡羊补牢

  2004年10月初,香港第五大银行集团星展银行,发生了一件十分罕见的保险箱被当废铁误毁事件。该行工作人员误将83名客户租用、放有财物的保险箱,连同其他分行收集的837个空置保险箱,当作废物搬走及压毁。

  星展保险箱事件不但成为香港头条新闻,更被英国广播公司、路透社等国际媒体大加报道。媒体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这次事件暴露出银行的管理存在漏洞,而对于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来说,如果不能够消除外界对此的疑虑,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因此被动摇。还好,特区政府的及时反应和一系列补救措施,把这次事件的危害性降到了最低。

  2005年

  关键词 特首辞职

  这一年,还有两年才届满的董建华提前辞职。

  2007年上半年,董建华频频接受媒体访问,讲到当年的事情,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大家开始理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而他曾经做过的功绩,开始慢慢在港人生活中体现出效果。

  2006年

  关键词 人才流动

  2006年特区政府推出了内地优才计划。和之前的计划不同的是,只要符合条件,而且证明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即使没找到工作,也可以先申请携带家人来港。

  越来越多的内地学生开始在香港读大学,以至于内地曾经争论过这样一个话题,就是香港的大学会不会把清华北大扫成二流?因为不少内地高考

状元都选择了香港的大学。

  2007年

  关键词 放眼未来

  一个城市,无论是缺失了历史,还是迷茫了未来,都只会成为一个美丽的躯体。今天的香港人正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十年临界点上,放眼着更远的未来。

  庆回归10年 人物

  末代港督:十年证明“两制有效”

  彭定康。香港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近日在英国接受了凤凰卫视评论员阮次山先生的独家专访。

  按照传统,历任港督卸任时,会乘坐座驾在总督府前的行车路绕圈三周,表示将来会重临旧地,而彭定康只绕两周就离开。不过多年来,他仍然多次访问香港。

  阮:你告别香港十年后,我看你回来过好几次。你觉得香港有什么变化?

  彭:我想香港基本上没有变。或许变化没有上海那么大,我想摩天大楼已经够多了。

  不过香港看起来跟十年前有一点不同,我很高兴看到机场,桥梁和铁路都已经完工。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自由的都市,还保留着大部分特性和权利,这些都是中国政府保证要在“一国两制”之下尊重的香港的权利。

  “当时大家不相信能够实施一国两制。已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理曼博士持这种观点。我想这十年证明,这个原则行得通。我再重复一遍,“一国两制”在香港很有效!”

本版综合新华社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