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本深奥的书,我还在一读再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香港是本深奥的书,我还在一读再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恩柱和香港有着不解之缘,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后的10年,他负责过许多筹备和谈判工作,期间在香港工作了5年。

  在担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期间,他工作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向英国方面说明中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如今回忆起香港,他依然饱含深情。

  日前,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香港回归是洗刷我们祖国百年耻辱的一个历史性事情,我在香港回归前后能有幸参与这个过程,感到非常的荣幸也感到非常自豪。从香港回归十年来的情况看,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0年来的历程很不容易。这几年香港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增长,财政赤字变成了盈余,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就业的人数在增加,香港市面现在一片繁荣。

  在初到香港之时,姜恩柱曾经感慨说,香港是一本深奥的书,这句话为香港媒体所广为报道,而在离开香港后,他再次向媒体表示,即使自己离开了香港,也仍在继续读这本书,而且在新的岗位上有新的感受。

  谈回归:

  “10年来的历程很不容易。这几年香港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增长,财政赤字变成了盈余,失业率大幅度下降,香港市面现在一片繁荣。”

  记者:你如何评价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的表现?

  姜恩柱:香港回归10年来的历程是很不容易的,香港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后,不久就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遇到了

禽流感,2001年,又遇到了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美国9·11事件的影响,2003年又发生了“非典”,这些事情的发生和香港回归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发生在香港回归之后,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在经济上遭到了困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香港遇到了这样严重的困难,但是香港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中央也大力支持香港克服这些困难。

  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香港缓解这些困难,尽快恢复经济,这些措施很多,首先,中央决定人民币不贬值,其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支持港币同美元保持联系

汇率的稳定。其次,在香港回归的当天,中央政府向香港特区政府转交了1700多亿港元的土地基金,增强香港的经济实力。

  其三,我们原来内地到香港去旅游有限制,后来采取措施,开放内地个人和旅游团到香港去旅游,从珠江三角洲扩大到全国沿海地区,进而推广到全国各大主要城市和主要地区,大批旅游者去了后带动了香港的餐饮和服务业。

  另外,我们加入世贸,在不违背世贸规则的前提下,我们有些在世贸承诺下要对外开放的领域,首先向香港开放,允许香港的律师、会计师进入内地市场;在不违背规则的前提下,做出了内地同香港建立增加紧密的经贸联系的安排,我们支持鼓励内地有实力的,信誉好的企业到香港去上市,鼓励香港和内地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为香港的商界提供更多的商机,所有的这些措施都有助于缓解香港的经济困难。

  所以,到2003年下半年开始,香港的经济就完全复苏了,这几年香港的经济出现了强劲的增长,财政赤字变成了盈余,香港的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就业的人数在增加,香港市面现在一片繁荣。

  谈香港:

  “香港确实是一本深奥的书,这本书并不是到香港回归时就写完了,这本书在香港回归后还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不断增添新的篇章。”

  记者:你在香港有一句名言,被香港媒体广为报道,你说香港是一本很深奥的书。

  姜恩柱:(笑)香港确实是一本深奥的书,这本书并不是到香港回归时就写完了,这本书在香港回归后还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不断增添新的篇章,所以我还继续关心香港情况的发展。

  香港对我们国家来说非常重要,它在我们整个国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记者:能不能谈谈“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的成就?

  姜恩柱:香港回归是洗刷我们祖国百年耻辱的一个历史性事情,我在香港回归前后能有幸参与这个过程,感到非常的荣幸也感到非常自豪。从香港回归十年来的情况看,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国两制方针首先是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本来是用于解决

台湾问题的,但是首先应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后来又应用于澳门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虽然在香港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但是回过头来看,在这10年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香港回归之前的150多年中,英国人统治香港,一直是由伦敦派人到香港当总督,总督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于一身,香港的行政局、立法局只是港督的咨询机构。

  谈香港同胞:

  “广大的香港同胞对国家有深厚的感情。”

  记者:你在香港工作了5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姜恩柱:许多事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说,香港有大批的金融管理人才,对国际金融和贸易很熟悉;广大的香港同胞对国家有深厚的感情。

  1998年,长江发生水灾,香港同胞纷纷慷慨捐赠,我接到了许多人的电话。两位大企业家在看到长江发生水灾的消息后立刻打电话给我,分别要捐出5000万港元。我代表内地的同胞和灾区人民感谢他们,并把这两张支票马上转给了民政部。

  那次长江发生水灾,许多香港市民都自发捐款,数量巨大,后来我们专程成立了一个班子处理这个事情,把款项转给民政部,并让民政部把这些款项的使用情况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向香港捐赠者反馈。

  谈驻英经历:

  “我多次向英国议员们作演讲,和他们座谈,向他们解释。一些人的疑虑有所减少。”

  记者:1996年,你在担任中国驻英国大使期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沟通曾经遇到一些困难,当时你的一个主要责任是向英方解释我国在香港问题上的立场,当时我们具体面临什么困难?你做了哪些解释工作?

  姜恩柱:我1995年第四季度到英国去担任大使,1997年初奉命调回,在我担任驻英大使期间,英国是保守党执政。

  当时工党的领袖就布莱尔,影子内阁外交发言人是罗宾·库克,我上任后就同他们进行联系,还和工党影子内阁的其他成员联系,向他们介绍我们中国对香港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他们当时有一个疑虑,就是香港回归后,中方能不能真正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我着重向他们说明,为什么中国政府会不折不扣地、坚定不移地落实一国两制的方针,我还多次到议会去向议员们作演讲,和他们座谈,向他们解释。这些工作,应该说是有一定成效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些人的疑虑有所减少。

  记者:你在香港后过渡期时,参加了十七轮谈判,担任中方代表团的团长,和英方驻华大使麦若彬进行谈判,听说也有些比较激烈的场景。

  姜恩柱:谈判过程非常曲折复杂,用简单的几句话很难说清楚,我们中方真诚希望谈判取得成功,并且作出了很大努力,在坚持我们原则立场的前提下,也做了必要的让步和妥协,但是,英方最后单方面宣布谈判中断,导致谈判破裂。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从大的背景说,是英国错误估计形势。1989年后,英国内部对我国国内的形势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感觉到上世纪80年代同我们通过谈判达成的关于把香港归还中国的协议,同中国签署中英联合声明,他们后悔了,吃亏了,想反悔。

  1993年谈判破裂后,我们正式公布了文件,公布了中英香港政治谈判破裂的真相。

  姜恩柱

  姜恩柱现任第十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在外交部任职,并在香港工作过几年。

  1993年4月,在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他出任中英会谈(中英政府就香港九四/九五年选举安排进行的会谈)中国政府代表,1993年7月~1995年12月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12月~1997年1月任中国驻英国大使;1997年7月~1999年12月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2000年1月~2002年8月17日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

  对于香港,他实在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记者手记

  灯火通明的高层建筑耸立街道两旁,把靓丽的维多利亚港湾映照得一片通透,即使对于那些从来没有去过香港的人来说,大厅内悬挂的这样巨幅宏伟的夜景,也能够让他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在香港回归10周年的日子,在人民大会堂的香港厅,姜恩柱接受了本报的专访,这给这个采访多少增添了些特别的意味。

  姜恩柱正准备出国访问,时间很紧张,但他仍然详细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言谈之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对于香港,他实在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和姜恩柱谈起香港,就不免要谈起他曾经担任驻英国大使的日子;谈起他曾经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参与中英十七轮谈判,和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麦若彬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的日子;谈起他任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和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的那些日子。回忆起那些紧张忙碌的岁月,姜恩柱的心情似乎格外轻松,他谈起谈判中的激烈、谈起香港的企业家和普通市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内地同胞的关切,不时发出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文/本报驻北京记者赵琳琳责任编辑: 徐梅花 美术编辑:万新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