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17岁时3元钱给祖国报恩一辈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06:21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为17岁时3元钱给祖国报恩一辈子
为17岁时3元钱给祖国报恩一辈子
曾宪梓接受访问并邀本报记者共进午餐。“香港‘发达靠内地’说得太对了。祖国就是香港的‘靠山’。内地的商品,40%都要经过香港转出去,只要背靠祖国,我们就可以面向全世界发展。一直以来,香港的兴衰和祖国的关系很紧密。

  我过去曾发誓: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现在看来,金利来是不会破产的,但曾宪梓终究会离去,所以我要儿子像我一样的爱国才行,请大家一起监督我的儿子。”

  44年来,曾宪梓一直居住在香港。在这里创业、经商、发达、从政,对这片土地的兴衰更替和政治风云,他看得清清楚楚。

  谈10年:

  “香港人心回归是最大的成就”

  记者:我在香港的街头看到,有些香港媒体在总结回归10周年的时候,打出斗大的标题:“发达靠内地”。您怎么看?

  曾宪梓:这说得太对了。祖国就是香港的“靠山”。内地的商品,40%都要经过香港转出去,只要背靠祖国,我们就可以面向全世界发展。一直以来,香港的兴衰和祖国的关系很紧密,和是否回归无关。

  记者:您怎么评价香港的这10年?

  曾宪梓: 回归以来,香港遭遇很多挑战,这给新生的特区政府班子带来很多困扰,但这个队伍很不错,他们处理得很好,没让别人看到乱子,已经把损害减到最低。就连美英这些国家也认为香港这10年“一国两制”运转得很成功。

  香港市民的人心回归是最大的成就。可以说,现在是回归以来最好的时期。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特区政府这个“小政府”很有优势,蓬勃、健康、活跃。去年国家“

十一五”规划把香港纳入,更是强心针。

  谈回归:

  高喊“祖国万岁”惊动四座

  曾宪梓心里清楚,并不是所有人都买他的账,但只要祖国明白他的心就够了。1997年在交接仪式现场,他做了出人意料的一件事——激动地在会场里高喊一声“祖国万岁!”惊动四座。回首往事,老人依然很激动,黝黑的脸上泛着兴奋的潮红,还忍不住有点自得。

  记者:很多香港人都记得,你当年在回归会场上的那一声喊。

  曾宪梓:(笑)当然了,当时吓到很多人啊。1997年7月1日交接仪式,我在现场。会场里人太多了,光是外国记者都有几千个,他们来干吗?看热闹啊,有一些还专门过来看我们会不会出乱子啊。结果他们失望了。我们顺利交接了,我看着区旗、国旗,太激动了,也顾不上旁边还有那么多代表、高官、领导,忍不住忽然高喊一句:“祖国万岁!”惊动了不少人。

  记者:听说您之前也有不少惊人之举。

  曾宪梓:(笑)1992年,彭定康一上任就抛他那个政制改革方案。我在人大会上就猛烈抨击,他这是做什么,想给我们收回香港设置拦路虎啊,想让我们出乱子啊。我当时是政坛新兵,不管那么多就站出来说。现在想来当时有点太激动了,还说要把彭定康赶出香港。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我组织筵开136席的流水席,从下午4时到晚上10时,我让人反复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唱祖国》,这些是我这辈子最爱唱的歌。

  谈从政:

  “我必须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曾宪梓以并不逊于经商的热诚和认真走上从政之路。没想到当选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一当就是13年。今年4月份,已身患肾衰竭12年的曾宪梓正式请辞,但是他依然表示会为祖国战斗到最后一刻。

  记者:对于您个人来说,这10年在人生中占怎么样的分量?

  曾宪梓:这是我个人很有毅力的10年,也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10年。需要毅力,是因为10多年前,我由一个生龙活虎的人忽然患上了肾衰竭,这10多年来我的肾没有一天能正常运转,必须靠透析。但我人生中最难忘和最兴奋的瞬间也在这10年。回归的第二天,政府给我颁发首批大紫荆勋章,这是我终身最看重的一个荣誉。这个荣誉在香港勋衔制度中是最高的,当时授予霍英东、邵逸夫等12人,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笑)

  这个荣誉很重啊。有多光荣就有多重的分量,压力也就有多大,我觉得自己得奖后肩上的责任更重。我不能有任何污点,它就像一面镜子随时悬在我的额头。

  记者:您最近提出请辞吗?

  曾宪梓:是啊,生命始终是有限的,我也曾经去过一次鬼门关。1998年香港医生都宣布我死刑了,但后来回广东抢救我又生还了。所以我曾宪梓的生命是属于国家,我必须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

  谈“红色”:

  “请一起监督我儿子报恩祖国”

  曾宪梓一直有个称号:“红色资本家”。他个人接受这个称号,并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后代也这样做,甚至要求人们一起监督。当记者追问是什么让他一生都守护着这种“红色”时,他给了我一个有点意外又自然朴素的答案——对3元钱的报恩。

  记者:您个人的生活很节俭,可是你却给国家捐了6亿多元。

  曾宪梓:其实我没想过自己能赚那么多钱,我在35岁以前穷怕了。我17岁的时候,一位负责土改的同志把我送到当地最好的中学,不仅不用学费,连生活费都由学校负担。那时每个月足足有3元钱的伙食费!那3元钱对我心灵的震撼,你能想象吗?这一辈子不可能再有比这更震撼的钱了。

  1963年,我为处理父亲在泰国的遗产带着母亲和妻儿离开祖国。在跨过罗湖桥那个瞬间,我就起誓:将来发达了一定要给祖国报恩!

  记者:您不仅自己这样做,要求儿子也要像您一样的爱国?

  曾宪梓:是啊。我过去曾发誓:只要金利来不破产,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不会停止。现在看来,金利来是不会破产的,但曾宪梓终究会离去,所以我要儿子像我一样的爱国才行,请大家一起监督我的儿子。

  谈爱情:

  “在同学中找了个最白的做老婆”

  如今老人依然忙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工作未能马上卸任,他视回内地走走为最大乐事,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在各地游玩拍下的照片。

  记者:人到晚年,最想做的是什么?

  曾宪梓:多回内地走一走。我打算卸任以后,晚年回老家梅州住。

  记者:您的前半生艰难困苦,很多人说您的成功和您的性格有关?

  曾宪梓:(笑)我最喜欢别人说我不行,因为这样我就又有了动力了。你越说我不行,我就越要做给你看。比如别人骂我呵斥我的时候,我反而去接近他,想知道他为什么骂我呵斥我,希望自己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记者:听说当年是夫人和您一起靠着一把剪刀创业的?

  曾宪梓:是的,我们一起做的领带。我很早就结了婚,想想当年,如果不是这么早结婚,我估计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有很重的责任啊,一家人等着我养活啊。夫人和我是中学同学,当时看班上的女同学,因为我自己长得黑,就决定一定要找个皮肤白的老婆,最后确定了一个全班最白的。(笑)早恋是不好,我没认真复习,第一次高考考得不好。后来我们一起在广州打工,我怕她被人家抢走,赶紧先结了婚。(大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