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东周墓葬发现人骨 填补中国南方先秦人骨研究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18:35 云南日报

  新华社江西靖安7月1日电(记者张敏、沈洋)在1日正式发掘的江西省靖安东周墓葬中,考古学家首次从棺木中发现了保存相对完好的尸骨,甚至还发现了疑似脑髓的物质。国内古代人类体质研究权威专家、体质人类学教授朱泓认为,这批人骨的发掘填补了中国南方地区先秦人骨研究的一项空白,意义重大。

  朱泓是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介绍,1日上午从靖安东周墓葬开启的棺木中发现了保存较为完好的人骨,非常罕见。南方天气相对北方更为潮湿,且江西又是以酸性土壤为主,这种自然条件对人骨的保存极为不利。他介绍,这也是国内考古界首次在江西、湖南这类以酸性土壤为主的省份发现先秦时期相对完好的人骨。

  令人称奇的是,此次从棺木中发掘出的人骨不仅保存相对完好。朱泓认为,之所以尸骨得以较完好的保存,有可能是因为这一墓葬采取了独特的棺木葬法。这些棺木造型各异,加工讲究,部分棺表还有髹漆现象。它们多由完整的楠木对半剖开后剜成,下葬时用篾绳捆绑,之后裹以数层竹席,分三个小区分别埋葬。每个小区都有白膏泥封裹,白膏泥上有黄土层加固,黄土层经火烤,坚硬致密,防水防潮,十分少见。这也使棺木历经漫长的2500年,仍保持了一个有利于尸体保护的小环境。

  朱泓介绍,此次受国家文物局委派,将对靖安东周墓葬进行多方面的保护和研究。除现场保护外,将综合多学科的研究,对出土人骨进行性别和年龄的鉴定;同时,将通过对古代人骨的观察和测量,进行体质人类学分析,可确认这些墓主人群是土著还是移民等特点。专家还将对这些人骨开展人骨病理学研究,了解并分析其死因信息,确认这一墓葬群的性质。另外,专家还将提取这些骨骼中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分析这些人群的食谱,进而分析这一人群的古代经济生活方式。

  专家介绍,还将通过目前世界考古最前沿领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把从骨髓中的DNA提取出来分析,以解决这些棺木的死者在遗传学上有无联系,以及族群的属性,甚至还可以将这些DNA与其他古代居民的DNA进行比对,解决族属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