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宁路老铺身影⑦八和会馆边 戏服店要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14:4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忙时卖戏服,闲时聊粤剧,文先生过惯了这样的闲适生活,无论境遇如何,他都淡定若水———

  文/本报记者 冯小静

  图/本报记者 郑迅

  头戴镶满各色宝石的五凤冠,身穿绣满珠片的女蟒裙,一举手一投足,虽非功力十足,却也透出粤剧的点点韵味。

  现在很多粤剧“发烧友”们都不再仅仅满足于“唱”,他们半路出家,戏学得似模似样,连戏服都要从头备到脚。其中许多人,都曾在恩宁路的那间戏服店里找到心仪的戏服。

  来的都是“发烧友”

  恩宁路上,最有名的建筑要算八和会馆了。这个曾为粤剧名伶云集的会馆,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如今每天仍有不少大老倌和粤剧“发烧友”来这里唱戏。

  紧邻八和会馆的,就是一间开了6年的粤剧戏服店,店主文先生已经是这家店的“第三代”主人,此前两任店主也都做戏服生意。

  “粤剧的六大戏服:蟒、靠、褶子、开氅、官衣、帔风,我这里都能买到。”说起店内琳琅满目的各式戏服,文先生如数家珍,“看,这一件黄色的是男大蟒,这可是皇帝的朝服,上面还有皇帝专用的五爪金龙呢,配上这双黄色的高靴,气派得很。”说完他又从衣柜里翻出一套戏服,“这是大靠,就是背上插旗的元帅服装。别看穿起来威风,少说也有十斤重呢。”

  “很少有大老倌来这买戏服,来的都是些‘发烧友’。”原来,大老倌要么就有各自珍藏的戏服,要么就找师傅量身订做,极少会光顾这类戏服店。每件戏服上都绣着闪亮的珠片,文先生说,那都是“苏绣”,是用机器绣上去的,人工“手绣”的戏服由于耗时长、手工贵,一套就在千元以上,现在在市内的戏服店大都买不到了,只有找老师傅订做。

  闲聊粤剧“威水史”

  正说着,有一位先生把车停在店门口走了进来。这位从天河开车过来的王先生打开玻璃柜,挑了一把二胡就坐在椅子上拉了起来。原来文先生的店不仅卖戏服、头饰,还顺带卖些二胡、高胡等乐器。文先生说,戏服生意时好时坏,遇到粤剧“春班”、“秋班”,生意就会旺些,而到了炎热的夏季,穿上戏服再上一个厚厚的妆来唱戏的戏友不多,生意也就清淡了。

  每逢此时,文先生就常常跑到八和会馆和朋友聚一聚,聊一聊粤剧的“威水史”。

  77岁高龄的“辉哥”是粤剧界的老行尊,在八和会馆他向被文先生带来的记者展示了几乎绝迹的粤剧“使牙”绝技:一对野猪牙藏在嘴里,一会吐出成八字形,一会吐出成鸳鸯上下型,还能边吐边唱。辉哥说,像这样的绝技是上一代大老倌传下来的,现在会使的人已凤毛麟角。当年他学的时候,嘴巴舌头不知道被磨破了多少回,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吃不了这个苦。不少人虽然备齐了一身“行头”,却始终摸不着粤剧的真谛。

  八和会馆作为重点保护文物可以免予拆迁,文先生这间戏服店就难以幸免了,不过文先生依然很乐观:“这里拆了就再找地方咯。”因为他相信,只要一日有人喜欢粤剧,他的戏服店就能一日开下去。

  

恩宁路老铺身影⑦八和会馆边 戏服店要搬

  文先生店里的这套“大蟒”,价格可不便宜

  (倩茹/编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