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创意产业新时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17:21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香港:创意产业新时尚
高文安

香港:创意产业新时尚
洪迪

香港:创意产业新时尚
陈幼坚

香港:创意产业新时尚
高伟豪

  播出时间:2007年7月2日

  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财经报道》,欢迎收看。今天我们的节目还将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将继续关注香港创意产业方面的话题,今天这个话题将通过五个创意人的故事展开。另外内容“五环财商”,节目将继续围绕奥运经济的话题展开,每周一个商业创意故事,也欢迎电视机前的您给我们提供故事线索,好我们的节目马上开始。

  一、挑战自我的创意人——高文安

  今天我手里拿的是一本装修样板间的书,这本书据说在国内绝大多数装修设计师的工作台上都有一本,而他的作者就是香港著名设计师高文安,让我们一同走进高文安先生的装修世界。

  在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记者见到了刚下飞机的高文安。迎接他的是北京一家家具连锁超市的负责人。办理完入住手续后,高文安就和他们谈起了工作。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这个设计应该把这块突出一下,效果会更好。”

  高文安说,他现在基本成了空中飞人,现在在北京,后天就要赶到上海,工作非常繁忙,最近他正在内地和一些客户谈关于加盟他的咖啡馆的事情。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我就在深圳开了一个咖啡馆,也是最近两、三个月的事情,我这个咖啡馆的概念,是能把中国的文化、西方的文化带出来,我的咖啡馆,主要还是有一个情景墙,这个情景墙,是每个月换一个的,比方说我这个月可能是放

意大利的东西,比方说放意大利的文化,下一个月可能是放的巴西也可以。”

  咖啡馆别致的设计让人们记住了高文安这个香港设计师,找他设计的客户是越来越多,内地的新华书店看到他的咖啡馆设计后,主动提出与他合作,把咖啡馆和书店结合在一起。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这个概念出来以后呢,就非常开心的,得到新华书店的认同,那么新华书店认同他也希望跟我合作,然后呢,比方说我做这个主题的时候,他就卖这个国家的书。那么他的书呢,也是都是进口的书。那么这个呢,也是能够推动一个书的市场。”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是高文安追求的目标,无论在他的咖啡馆还是他设计的居室都有很好的反映。这和他所受的教育有关。他出生在上海,5岁随家人来到香港, 1969年从澳洲墨尔本大学建筑系毕业回到香港,做了几年建筑师和

房地产项目经理后,高文安替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家居装修,被电视台拍成家居节目,一天他意外地接到一个顾客的电话,说非常欣赏高文安的装修风格,希望请高文安设计家居。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他很有诚意的,就给我这个定金,一张支票,那么我说这样好,有人对我这么有信任的话,我也好好地把它做下来,所以收了那个定金,收了定金以后呢,我打开一看呢,是30万的支票,因为那个时候呢,1975年的时候,30万是很大的一个数目。”

  高文安说,这件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也促使他做了人生中第一个重大的抉择。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我就想了一个晚上,我就觉得,要是有一个客人,从不认识我,给我那么大的一个信任,我觉得我是应该老老实实的,踏踏实实地给他做。所以我呢,第二天回到公司里边呢,就申请离职。”

  由此高文安也成了香港从建筑师转行做室内设计师的第一人。让他下决心自己当老板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注意到当时香港有钱人开始注重提升

生活质量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房地产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了,已经有一部分人,认认真真地富有起来,富有其他的时候呢,就希望能够从生活方面,能够也这种创意,能够有这种文化的氛围。”

  高文安说,作为一名出色的室内设计师,先决条件并不是对审美要有独到的眼光,而是对客人的起居饮食和个性要有浓厚的兴趣,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了解客人的喜好、品位、生活习惯,体会他们真实的需求,同时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注入体现中西文化的元素。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比方在欧洲的国家土耳其,他们都有一些摆件的,就是用一个玻璃球,做成一个眼球的样子,用来挂在家里边,是用来有幸运的那些,带来幸运的感觉。那么还有这些羽毛呢,这羽毛呢,看上去很细,一些抽纱做得很细,这种感觉就是很有这种文艺复兴时代的这种画的一种,用灯光处理,把这个立体的感觉,所以我觉得他的画工很细。这是我们中国水墨画呢,跟这个是有一定的不同的表演方式,所以我还是希望两个方面都兼顾。”

  对于设计师来说,他的设计风格是顾客选择他的标准,那么高文安对自己的风格是如何认识的呢?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我回到香港开始工作的时候,到现在,其实我的风格是没有改变的,其实就是没有风格。我说风格没有改变呢,主要认为我从开始呢,我都是用生活,来做一个家装,而不是说现在这个材料有多贵,这个浴缸有多贵,这个什么东西有多棒,不是这个意思。我希望呢,我的作品呢,都是轻装修,重装饰。”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在成立30多年的时间里,前后聘用过500多位设计师,香港知名的设计师中很多都是从高文安的公司里踏出自己设计生涯的第一步。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让年轻的设计师呢,能够正面地面对他的工作,面对他的私自的,个人的一些提审,因为我觉得一个设计师一定要自己懂得生活,才可以为别人去做一个美好的家庭的。那么是怎么样去把自己的生活来提升呢?我就希望给一个榜样给他们。”

  97年香港回归后,高文安开始把工作中心放在内地,目前深圳公司是规模最大的,他在深圳的办公室他和我们谈起了公司的发展。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慢慢从五个人的公司,到现在一百个人的公司,也是可能是就是回归以后,还是就是内地的经济发展得快,而且呢,一般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也是慢慢地提升了。”

  从小就对健美感兴趣的高文安,现在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健身房。在健身房里特意设计了一个杂志墙,墙上展示了他几十年来收藏的健美杂志。他说收藏的第一本杂志是60年靠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的。

  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安:“当然是我从小对身体重视,非常重视,对健美非常有兴趣。当时工作忙的时候呢,肯定有一千个借口说我不做运动,到了50岁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应该给自己一个礼物,所以我就送给一个最好的状态给自己,然后我觉得往后的日子我可以活得更精彩。”

  从50岁的时候开始,高文安用了三年的时间进行了封闭式健美训练,现在已经锻造出专业的健美体型,每天都要花费一个小时时间去练健美,他还受邀为丰田汽车拍摄了广告。

  二、在创意中寻求突破——刘小康

  大家看看我手里拿的这个蒸馏水的水瓶,是不是就很独特,这款水瓶曾获得“瓶装水世界”全球设计大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瓶子的设计者——刘小康,刘小康是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是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主席,还有人把他称为设计界的“全能冠军”,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走进他。

  1997年对香港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而对设计师刘小康来说这一年更是非同寻常,一年里,他获得的奖项和称号不胜枚举:以设计师身份获颁香港艺术家年奖;荣获全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韩国第三届国际海报三年展全场大奖。1997,对于刘小康来说,是金色的丰收年。

  勒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小康:“97年是很有值得纪念的一年吧!可能是有一些作品出来也不错,也有一些奖项,我觉得97年也是我比较成熟的开始;因为这想法就是因为很多变动嘛,因为97年的……97年之前的十年其实很多思考,因为在香港这个变动的时期,这不单只影响我个人的这个个人的创作,当然对整个创意产业都有影响。”

  这一年他收获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

  勒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小康:“但97年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就是回归之后我应该跟中国的关系应该更加密切,这个是很重要的,对我来说。因为我是很少数一批人没有拿英国的护照的。”

  记者:“你一直没有拿?”

  勒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小康:“我没有拿,其实我们那个条件是很容易拿的,我觉得我们就是我就说嘛。97之前这个十年里面我有很多思考,我跟文化界的朋友都常常聚在一起。我们有时候会讨论回归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还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没有去拿这个英国护照,就是拿这个香港的特区护照。这是对我自己的身份的一个肯定嘛,我觉得……我觉得所以97年之后我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的发展不单只是业务的发展,不是说我的生意从国内来,其实真真正正的我是一个中国人。”

  刘小康说回归之后,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怎样将以前所积累的创意经验在内地很好地发挥呢?

  勒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小康:“这个一直在十年里面都在尝试,可以怎么去做。一方面是保持我们香港人一种我觉得我们这个是非常国际的,但是我们这个国际性跟我们这个中国每一个城市,不同的城市可以发生什么的关系呢?我们可以怎么合作呢?可不可以一同发展呢?”

  有了这种想法以后,刘小康开始频繁地在内地和香港之间穿梭,希望能找到好的合作伙伴。2001年他受邀参与北京申奥海报设计比赛,以首名获选并印制成官方宣传品;这幅海报更于同年荣获芬兰拉赫蒂第十三届国际海报双年展之最佳体育海报奖。

  勒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小康:“那个时候很喜欢拍照,所以设计这个海报的时候,马上我想到去北京,很感动的就是故宫里面的一些画面,因为故宫里面保存了一些中国人的文化,以前我们在中国是……在香港时候是看不到的,也没有在书本上也都没有,所以看见这些‘九龙壁’很生动,我觉得很好呀这个工艺很好,所以就拍了很多照片,所以我就拿九龙壁的其中一条龙比喻这个运动员这个活力。加上这个主题是新北京,是表达北京有一个新的科技、发展,所以我就把一个一个新的一个运动员的一个形态就放在前面,跟这个龙配在一起,就说北京在这个新的发展里面,背后还是有一个很厚的一个中国文化,这个就是一个概念就是这样出来的。”

  因为这张海报的成功入选,也使得刘小康在北京的名气越来越大。2004年他认识了北京歌华集团,并开始了合作。

  勒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小康:“就是说我在北京可以跟这个歌华集团合作做一个北京创意中心,这个是把我的国际经验就和北京的这个创意产业,北京这个平台,在中国里面做一个不同的一个交流,不同的一个事情。其实当我们把这个香港经验带到北京去的时候也是说把我们香港带进去北京一齐合作。所以我希望一方面是把国际的朋友、国际的关系都带进北京之外,是更加希望把香港的现在的创意力量也带到北京一起去,去发展这个我们在北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刘小康用电脑给自己制作了一幅肖像,远看像通常用的马赛克,而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是用椅子作为线条的,他说“椅子”代表了一种位置和身份。在刘小康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他的窗台上摆满了各种不同的作品,这些都是他在不同的城市收集来的,而在他的会议室里,各种不同的奖杯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可以说,刘小康的设计作品包括的范畴很广,海报、标志、包装、书籍、雕塑、舞台、空间装置……只要从平面能够延展出来的造型艺术几乎被他“一网打尽”。他的设计作品不但融合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将现代科技的元素注入其中。

  勒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小康:“我自己探讨自己的作品从一个平面设计探讨文化到一种观念的艺术品,现在我又回到把这种艺术品做到一些产品。所以我是不同……不停地不停地转,就是把这些设计、文化、商品、这些品牌,都不同在这个里面就是连在一起。在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就是最终我希望就是自己的作品不单是看的,是可以用的,是可以感受的,是可以有一种交流的。所以最新的作品都是做一些比较实用性的家具,不单是一种观赏的艺术品,而是真的可以坐下去,对他有一个……可以对他有一个,跟那个作品好像有一个交流,这样子。”

  刘小康说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把香港以及世界各地的人才带到北京,在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成国际水平,不断超越每一个目标。

  三、音乐创意人——洪迪

  提到香港的粤语歌曲,可能大家都会唱上几首,在80年代风靡一时;提到香港的电视剧,可能您能一下子说出很多,《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等。今天我们给您介绍的就是既做过电视娱乐节目,同时拍过电影,后来又加入唱片行业的香港资深的创意人——洪迪。

  记者来到环球唱片公司北京总部,正赶上洪迪参加公司业务讨论会,今天他们讨论是最近一段时间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唱片公司是如何发掘歌手呢?

  工作人员:“她从16岁就开始唱歌,这种现在,至于这种原创的。”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她的观众群,观众群应该是什么?大学生?”

  工作人员:“大学生会很多,然后上班族,我觉得现在不少。”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她的演出多不多?”

  工作人员:“她的演出,目前倒好像是全部精力是在制作音乐上,她也是创作人。”

  环球唱片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唱片公司,在亚洲,旗下的歌手有我们熟悉的张学友、谭咏麟、张国荣、陈奕迅等。在环球唱片公司,记者见到了洪迪的一位搭档——卡罗琳达·布斯,她来自英国,在这家公司担任音乐顾问,她眼中的洪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环球唱片音乐顾问卡罗琳达·布斯:“我觉得洪先生就是相比较一个商人来说,还是一个热爱音乐的一个音乐人,而且他的思想还比较开放,跟他,跟唱片公司的一些艺人关系也特别好,所以也是为什么跟他非常愉快,因为大家都是比较热爱音乐的。”

  洪迪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从事电视行业,制作过旅游风光片、娱乐节目,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从事电影创作。当时香港的电影正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很多投入巨资拍摄的电影,票房的成绩并不理想。他们拍摄的电影《一屋两妻》,由于成本比较低,题材上比较生活化,在平淡的香港电影市场上获得了比较高的收益。原以为今后会在电影方面有很好的发展,但让洪迪没有想到的是一个机遇在等着他。世界知名唱片公司百代公司希望在台湾设立分公司,一位朋友推荐了洪迪。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这个算是我的一个,人生一个蛮重要的选择,就是说,第一个你要离开了一份,一个,你出生的地方;二你要选择一个你从来没有接触的行业;然后呢,第三个就是说,你要跑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然后呢,要讲不同的语言,来重新开始。”

  对洪迪来说,环境语言是可以逐步适应的,但是工作对他来说是最大的的挑战。因为刚刚踏入唱片行业,开始的工作主要是摸清市场。真正让人们认识他的是为马来西亚歌手巫启贤制作的名字叫《太傻》的唱片,销量超过了100万张。那么他是如何在众多的歌手中进行选择、包装,并把他们有效地推向市场呢?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你这个制作好不好,你这个表现好不好,观众认不认同,但是呢,我会觉得,一个新的歌手能不能成功,他的第一张,很有可能是70%是靠运气,30%是他的实力,要我说他的实力不会差太远,比如说你发片的时间,是不是很好,你周边的配合是不是很好。”

  2002年百代唱片公司高层发生了人士变动,洪迪迎来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选择。而这个时候唱片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唱片销量每年都在下滑。但是洪迪却依旧没有放弃他对音乐的追求,加盟了环球唱片公司。那么他对唱片行业的创意有什么样的理解呢?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其实所有的唱片是从零开始的嘛,特别是新人,你找歌帮他唱也好,或者找制作人帮他制作也好,等歌录完了以后,再去想,这个歌手在市场上的定位到底怎么样。到底,我们要去怎么样去把他包装。然后呢,在市场上,我们怎么去推广。”

  他说把内地歌手刀郎引入香港算是他比较满意的一个作品。一次去乌鲁木齐出差,偶然听到了刀郎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苍凉的声音打动了他。但是香港市场是否接纳刀郎这样的歌手呢?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我当时在电台上,把这首歌放到电台,这首歌的播放率几乎是零。”

  因为香港的电台都觉得这首歌很土,没有电台播,他决定借助在香港有天王美誉的谭咏麟演唱刀郎的歌曲打入香港市场。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最后产生了刀郎跟谭咏麟的第一次通话、见面,然后呢,就是谭咏麟翻唱他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场雪》,在广东片,在他翻唱广东片里面,然后把中间这一段改成广东曲。”

  唱片在香港销售不错,获得了成功,同时也再次验证了洪迪对歌手和音乐的判断能力。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你当时谈到那个创意,创意不一定是你要想一个从零到有的东西,你可以从现有的东西来,来去变。”

  洪迪说,从香港唱片业的发展看,最初擅长的就是翻唱其它国家的歌,翻唱欧美、日本、韩国的歌曲,因为香港乐坛有一批好的制作人,随后开始进入包装歌手时代。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香港的优势就是,它有一个很好的宣传的媒体的平台,就是我举个例子好了,很多的台湾的歌手,在台湾可能卖几十万张,但是在香港这边,假设他没有经过香港的媒体的宣传,基本上其他地方是不知道。”

  作为刚刚进入内地不久的环球唱片公司来说,下一步发展方向在哪呢?

  环球唱片有限公司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董事总经理洪迪:“其实我们已经把大部分的资源都放到内地了,所以说不管我今天我在香港,找一个新人,或者我在台湾要找一个新人,最终的目标,我们看他到底有没有机会在内地发展。”

  四、卡通大王——高伟豪

  说到香港的创意产业,您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香港的电影。天马行空的想象,加上浓厚的草根特色和淳朴的中国文化,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香港那与众不同的风格。就在今年,一部风靡全球的好莱坞大片,也悄然挂上了香港制造的标签,让影迷们又一次感受到了香港制作人的超凡魅力。

  《忍者龟》电影片断

  忍者神龟的形象自1983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过了20多个年头,2007年,最新上映的这部《忍者龟》,不由得让许多喜爱卡通的观众赞叹,如今的3D动画已经能让儿时的梦想成为现实。四个看上去有点呆头呆脑的忍者龟,栩栩如生地出现在荧屏之上,城市模型、人物形象、流畅的动作场面、光影效果的变化,尤其是那场大雨中的拼杀中,轻柔的雨线,绚丽的打斗让人啧啧称奇。不过,许多人并不清楚,充满了好莱坞商业特质的卡通大片,竟然是出自一家来自香港的动画制作公司。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市场的)反应,第一个星期在美国(票房)是第一的。然后其它,我想(对)我自己来说就是我们第一套电影,我觉得我们的目标已经达成,我是很满意的。”

  电影《忍者龟》,让许多国际电影人注意到香港的意马国际,惊讶于香港的动画产业的发展。不过,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家公司从一个制作仿真圣诞树的家族工厂,转行做动画不过短短七年时间。1999年,刚刚从美国毕业的高伟豪回到父亲的公司工作。不过,这个腼腆的小伙子对父亲的仿真圣诞树生意并不看好。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我觉得圣诞树会愈来愈难做,因为成本愈来愈高,我们的产品的价格也是愈来愈低,我们人工的成本也是会一直去涨,也是我觉得如果你不把你的工厂搬去更便宜的地方,很难继续去赚同一样的钱。”

  随着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和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香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商业挑战。为了打造自己的商业品牌,高伟豪开始尝试开设公司的互联网网站,通过增加服务内容的方式拓展产品的价值。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你买了我们公司做的圣诞树我们有一个邀请函,邀请他们去我们的网站,有一个password(密码),只是他们可以上来,一上来的时候,我们就给他一些额外的服务,好像那个抽奖,有游戏玩,有不同的动画可以去看。”

  进入21世纪,香港政府加强了对数码产业的重视,香港的动画制作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也有了相当的竞争力。了解到这些情况的高伟豪,开始筹划新的商业项目。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我想到就是这个项目,可能跟圣诞树有一点特性。我们如果做到跟美国一样的技术,我们的产品会比他们便宜很多,就是跟圣诞树,爸爸刚开始的时候,他做的圣诞树比美国的便宜很多,有这种比较之下,就是(觉得动画)可能这个是可以投资的项目。”

  2000年,意马国际的第一部动画片《时空冒险记》诞生了。虽然作为商业投资来说,意马公司在这个项目上亏了钱,但正是这部动画片让高伟豪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动画制作人才,这让他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第一次在日本看到(《时空冒险记》)是很开心的。因为小时候你看的动画全部都是日本做的。这一次就是你在日本看到香港能做动画,自己做动画,所以是很开心。”

  之后,意马国际开始和美国的电影商进行合作,为知名的梦工场制作面对成年观众播出的卡通片。和美国一流制作公司的不断接触,让意马的动画制作水平提高了不少。于是,意马国际开始了新的商业规划。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我们下一步是要做自己的电影,然后我就有一个想法,去做这个忍者神龟,所以我就去拿了这个license(版权),然后就投资做了个故事出来,然后再来做了一个试片,去找那个Warner Brother(华纳兄弟公司)给我们去发行。”

  这一次,《忍者龟》没有让大家失望,票房的不俗表现,让高伟豪和他的公司名声大震。这也让许多以前不理解和不支持的人看到了他的实力。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我们投资是差不多是三千万美金,现在的票房全世界加起已有一亿多美金。”

  尝到了甜头的意马国际,已经开始准备把另一个经典卡通漫画《铁臂阿童木》搬上电影屏幕。而他的商业规划中,还准备吸引更多的内地动画制作人才,共同开拓国际动画市场。

  意马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创作总监高伟豪:“我也有这个想法去把内地的人材,(请)过来香港里面去做。那么你可以请到更多的人。”

  到2010年,日本动画制作和动画衍生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而美国的动画产业也早已成为国民生产总值中排行第六的大产业。相信,香港的动画产业与内地携手前行,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东情西韵”创意人——陈幼坚

  刚刚过去的六月,上海美术馆迎来了香港设计师陈幼坚的个人作品展。有人评价,陈幼坚的作品糅合了中国艺术与工艺元素于现代设计中,为中国传统视象注入现代生命力。而更有趣的是,这位颇有创意的香港设计师,并非出自书香门第,也没有喝过洋墨水。下面我带您认识这位香港的设计师,陈幼坚。

  在设计圈内,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陈幼坚的名字和他的作品。早在十年前,被设计界视为“圣经”的《Graphis》杂志,将陈幼坚设计公司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陈幼坚设计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

  陈幼坚设计公司创作总监陈幼坚:“可口可乐在中国卖了二十三年,字体一直都没改。它希望怎样去将这个英文文化,字体文化搬到中文里面。所以我想了这个方向给它。将它英文字的字体的个性全都放在中文字里面,每一个角度,它的线条都是依着这个美国的英文字体做出来,就是将好像将美国文化同化变成中国文化一样。它现在看的是同一个DNA,同一个爸爸妈妈生出来的这个孪生兄弟一样,所以你觉得应该是这样子的,对吗?”

  1950年出生的陈幼坚,高中毕业就进入国外的4A广告公司做学徒,从一个不懂设计的门外汉到国内、国际数百个奖项的获得者,37年的从业经历让他成为香港最著名的设计师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被他自己称为“东情西韵”的中西文化的结合。

  陈幼坚设计公司创作总监陈幼坚:“我个人认为我本身是一个commercial designer,我做商业设计的,我不是个艺术家,我不是为自己去做一件事情,表达一个方式一个理念去创作事情等人再欣赏。我是推动一个创意潮流,经过这个盛事起来做。”

  2002年,陈幼坚为北京申奥设计了招贴画,也就在这一年,陈幼坚开始加强了与内地企业的合作。

  陈幼坚设计公司创作总监陈幼坚:“在五年前我们才真正地开拓这个市场,慢慢地开始小的项目,注意些我们可以有表达我们创意的行为的项目来做。现在慢慢做得多了,到现在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大概有百分之五十我们这个项目,还可以同时间有百分之五十我们的turn over 我们的business我们的生意、营业的方面都是从国内过来。”

  随着内地业务的增多,陈幼坚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内地创意人。在他看来,中国的创意产业,前景无限。

  陈幼坚设计公司创作总监陈幼坚:“内地的创意人员我觉得我们还要敬佩他,他们在不到过去十年,有自己的广告公司,平时公司已经培训出一大批的不错的人才,他们基本上已经到蛮高的位置。他们的好处就是知识水平比较高,他们的学历比较高,学这些文化根底比较好,真的好,比香港高很多很多。我觉得不单是创意人员这方面有很大的机会,很快比如说是达到五年、十年之内一定会超过香港。”

  虽然陈幼坚并不认为自己真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在陈幼坚的作品里,你能感受到欧式包装和西方简洁线条下那跳跃着的中国热情。在他即将出版的一本作品集里,他为自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陈幼坚设计公司创作总监陈幼坚:“因中国而生,为中国而活。”

  在我们采访的九位香港著名的创意人,我们注意到,他们的从业经历都和内地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其实,我们的节目只是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的一个缩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内地与香港经贸合作搭建的平台是必将越来越广阔。

  香港回归后,面临的机遇就是CEPA,香港拥有国际水平的专业服务,非常广泛的国际网络,可以为内地企业提供管理专业服务,香港成为了内地企业走向海外的桥梁,创意行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裁叶泽恩:“我们觉得香港的创意行业,基本上比内地的同业更了解国际的趋势、国际的要求,我们也比老外的创意行业更明白国家的情况、国家的发展、国家的要求。所以我们是一个最好的一个平台,一个桥梁去贯通外地跟国内。”

  叶泽恩说有了好的平台,还需要进行有效的实施,下一步他们将主要把内地与香港企业进行有效地对接。

  香港贸易发展局助理总裁叶泽恩:“我们在这个商贸的配对方面要多做工作,就是务求把内地的这个业界的行内的人跟香港的,根据他们的要求去做配合。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数据库,我们的数据库有七十万家公司在里边,也每年做了几百万的配对,所以也希望可以在配对方面多做点功夫,也在信息的分发也可以多做一点功夫。”

  回顾十年香港与内地合作发展,和内地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迅猛发展,内地已成为香港经济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l近几年,内地同香港建立了最紧密的经贸关系,原产自香港的产品进口内地,已经全部实施了零关税。

  l内地开放了27个服务贸易领域,特别是对金融、会计、法律等领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准入条件。

  l内地部分城市开放居民个人赴港旅游。

  l香港银行开办内地人民币业务范围不断扩大。

  l香港的经济腹地和工贸不断扩大:在珠三角,1996年只有约5万间港厂;而到了2006年,已接近9万家。香港的企业也扩至广东东西两翼、湖南、珠三角、长三角,甚至东北。

  本期主编:任速雁

  编导:寇宇红 殷洪生 谢崑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3

  重播:周二1:45

  周日9:00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