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宁长水村集体林权改革使村民致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19:12 新华网

  新华网南昌7月3日电 (记者 林艳兴 王志伦) 武宁县罗坪镇长水村是赣西北的一个普通山村。这个村人均耕地7分,山地却有70亩。林地一直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青山见证着长水村的兴衰。

  2004年,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春风吹进长水,全村12.4万亩山场全部分山到户,通过“两取消、两调整、一规范”,木竹税费负担大幅下降,林地林木全面涨价。

  今年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长水村视察,所到之处,山欢水笑。温总理欣然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如同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将给山区林区带来深刻的变化。

  盛夏,记者来到巍巍武陵岩,清澈长水源,探寻这场山乡巨变。

  农民更富了:一样的上学 不一样的负担

  徐立龙是长水村一位普通村民,育有三个儿子。今年,徐家的三儿子徐德鑫参加高考,考分超过了一本录取

分数线。可徐德鑫却说:“如果早几年搞林改,二哥或许跟我一样可以上大学了。”

  事情还得从1998年说起。那年夏天,徐家的大儿子考上了高中,二儿子读初中,小儿子念小学。徐立龙夫妻俩东借西凑,只凑够两个人的学费。徐立龙拿着大儿子的高中录取通知书发呆,妻子把三个儿子叫到一起,说“爸妈对不起你们,只借到2个人的学费,你们说怎么办?”懂事的老二一句“哥成绩好,弟年纪小,让他们读,我帮家里干活”,从此就告别了自己的求学路。

  徐立龙怪当时的山场不值钱。他说,1983年村里把部分山场分到了农户,但政策并不稳定,中途分分并并,山场不公不私。木竹税费负担重,每根只值5元钱,扣除工钱后便无利可图,只好眼看着竹子烂在山上。徐德鑫说,当时,满目青山绿水不过是一幅淡淡的山水画,中看不中用。

  2004年在江西全省铺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改变了徐立龙的家境。他说,林改使产权明晰了,税费减轻了,一根尺竹可以卖到12元,自家300多亩竹山就是一座“绿色银行”。今年高考前夕,老三徐德鑫曾担心考不上大学。徐立龙底气十足:“只要你还想上大学,家里就一定让你再补习。”

  长水村支部书记余锦冰说,林改后,长水村农民的生活明显富裕了。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12元,比2003年翻了将近一番。

  山林更绿了:一样的主人 不一样的风景

  今年4月,长水村第6村小组发生这样一件新鲜事。村民卢咸生、何远光、余静春等人不但放弃了上面下达给自己的木材采伐指标,还联名提出建议,要求政府以后少下达木材采伐指标。

  村支书余锦冰说,山成了自己的山,树成为自己的树。现在,竹山比较多的小组已经基本不砍伐木材了,多取竹少伐木已成为长水村普遍的共识。这同原来的“有指标挣着砍,没指标偷着砍”简直是天壤之别。

  和许多集体林区一样,林改前长水村的山林都是“集体的”。农民心无所属,管砍不管种。县里、镇里组织造林,大家就应付,生怕树苗多分了。干部在现场,就磨洋工;干部一离开,就把树苗藏起来。山林着了火,常常是“干部救火,群众观火”。1998年,长水村一次森林火灾,村民们硬是看着山火烧了几天几夜。

  林改后,山林从“集体的”变成了“自己的”。农民吃了定心丸,对林业也舍得投入了,对山林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林站下发的树苗变得抢手,只要有空地,村民们都要把它栽上树木。第3村小组的31户农民还共同投入40多万元,修了20多公里林区公路,家家户户把路修到了自己的山场,不但降低了运输成本,还起到了防火隔离带的作用。

  如今,只要看到山上冒烟,农民在十多分钟内就会骑

摩托车赶到。今年清明节期间,农民们纷纷自发带水上山,以防失火毁林。

  从2005年到2007年,长水村先后有100多户农民自发上山造林,造林数量超过前20年的总和。

  村庄更有活力了:一样的水土 不一样的魅力

  上个世纪80年代,长水村靠山吃山,富庶得号称“小香港”。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十年光景,村民坐吃山空,纷纷背井离乡,外出谋生。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这两年,长水村悄然形成了一股“回乡潮”。

  “孤儿”卢位宝告别了在南昌摆地摊、打零工的苦日子,回家当起了320亩山林的林场主。2006年,仅靠销售木竹和板笋,收入就达7万元。他把家里的老房子翻修一新,还清了欠款,还买了一辆“长安之星”,成为山村的“有车一族”。

  打工十年的卢辉回来了。他把自己在外闯荡多年的全部积蓄投到了山场上,去年又远赴浙江请来毛竹低产改造技术工,投入5万元改造自家毛竹林。在他的带动下,毛竹低产改造在长水村蔚然成风。

  “赤脚医生”孙隆泰也回来了。1991年,由于诊所生意不景气,他为全家买了城镇户口,远走武宁县城。今年2月,孙隆泰向村组提交书面申请,执意要把户口迁回长水。他说:“村民有钱了,又搞了合作医疗,我开诊所再也不用担心村民欠钱了。”

  村支书余锦冰说,如今长水村很少有在外打工的了。以前外迁、办了“农转非”的农民,看到家乡的变化,也纷纷要求回迁。2004年林改后,全村共有12名村民征得村组和群众同意,办理了“非转农”,重新迁回了长水村。

  昔日让人背井离乡的山村,如今再次绽放出诱人的魅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