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代思想家桑德尔与杜维明复旦对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15:19 外滩画报
杜维明 桑德尔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一位是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当代西方社群主义最著名的理论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一位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5月27日,两位当代思想家在复旦大学对话,对话涉及市场经济的局限性等热点话题,并都表示“和谐”可以“和而不同”。 文字整理/梁轶雯、常山山 图/高剑平 校订/梁捷 桑德尔和杜维明是当代思想家,也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桑德尔在哈佛开设的《论公平》课非常受欢迎,听课人数一般都在1000人到1500人之间。 杜维明说,桑德尔的课是哈佛最热门也是最重要、最充实的政治学课程。同样,杜维明在哈佛开设的有关中国哲学和伦理的课也很受欢迎,虽然是小班规模,但每年都有数百人听讲。 桑德尔和杜维明认识了很久,两年前,他们曾在哈佛进行过对话,这次应复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教授的邀请,再度携手,在复旦进行了一场两小时的对话,主题是《文明的对话:全球化和文化差异》。从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谈到市场经济,从“作为一个公民意味着什么”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两位从自各的研究领域儒学和西方传统政治哲学出发,阐释当下的热门话题。 市场经济中,水涨船高? 杜维明:关于市场经济,一家研究意识形态的美国公司认为,目前存在新保守主义者和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联盟。我们都很担心市场,尤其当它和个人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市场是一种可以产生财富的不可思议的力量,会用很多我们不同意的方式运作。据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水涨船高,富人更富,穷人不会更穷,这是好的,但问题是,面对市场的力量,政府、公共知识分子和整个社会,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政治问题? 桑德尔:在美国,真正的危险来自市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并主导了社会关系,这是真正的危险。美国已从市场经济转型为市场社会。 这种趋势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正在发生。我主张在某些领域限制市场化,当然并非禁止,而是要让市场处于该在的位置,防止市场化观念向其他领域渗透。这是美国和欧洲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来中国之前,我就听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被视为巨大成就,我也注意到和经济增长一同出现的是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杜维明提到的水涨船高,是形容市场的一种说法,但也有人指出水涨船不一定高,有赢就有输。美国如此,全球也如此。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快,西方人对此会发问:什么时候经济改革会引发政治改革?我感兴趣的是你们会说什么。我担心中国将要面对美国带来的对社会凝聚力的挑战。我不认为美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与民主社会之间有必然的关联,但为什么美国如此肯定?我认为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之间存在压力。 和而不同 杜维明:我同意您的公民道德的理论,但是作为经济人,这种理性的动物非常清楚自己的利益,这与您提出的公民道德、集体团结一致的概念相悖。桑德尔:公民身份必须通过实践培养。我认为公民道德的构成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公民必须有归属感、认同感,对自己的国家、人民有自豪感,这涉及到爱国主义;第二,公民必须能有效地表达意愿,有效参与公共问题的讨论,影响政府的决策。 在美国,个人主义传统非常强烈,挑战、质疑铺天盖地,很难召唤公民的集体感,所以,美国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克服个人主义与关注自身利益的负面影响,培养大众关切公共利益。 杜维明:也许集体感这个概念在和谐社会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通过中餐对和谐有了认识。古时,一个大臣和皇帝对话,皇帝认为自己与大臣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但是大臣强烈反对。他说:“这不是和谐,大臣只是出于害怕才遵守您的命令,所以是整齐划一而非和谐。”大臣拿炖汤作比喻:“为了炖出美味可口的汤,要放许多佐料,咸的、酸的、甜的??但如果只有一种佐料,甜或者咸,就不好喝了。所以和谐意味着允许大臣与您持不同意见,可以挑战您的意见”。“和”字源于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很发达,像钟、磬、瑟等乐器可以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所以我认为和谐并非唯一,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没有差异,就没有和谐,差异丰富了社会。 桑德尔:我更喜欢一个允许争议的社会。我非常欣赏杜教授对“和谐”的解释。 杜维明:谢谢,这主要还是我个人的想法吧。你把争议、争论理解为一种塑造社会的鲜活力量,这是典型的美国作风。桑德尔:法国政治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他的“公意”理论推崇社会共同价值,纠正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的个人主义思想。我也这样评判和分析美国社会。但是卢梭说人民集会的最理想状态是寂静无声,因为寂静无声意味着每个人在同一个公共意志的层面上达成共识,没有不同意见,没有争吵。作为一个美式思维者,我更喜欢争论。也许卢梭所谓的“寂静无声”就是您所说的“和谐”、“和而不同”—可能我理解得不对。 对话与争论,吸收与放弃 杜维明:我不知道你的理解是否准确。不过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当我们讨论到集体团结一致时,我们认定集体里的每个人一定同意恪守某些基本准则或理想,这部分体现了“和谐”这个词。我个人非常同意您关于卢梭“公意”的论述,当少数人操控话语权的时候,“公意”是一种有效的改变途径,但是另一方面,争议在社会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我们是否可以想象另一种情况,对话不是为了改变,不是为了仅留下一种意见,也不是为了纠正误解、帮助他人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对话?重要的是倾听。争论时,我们不喜欢倾听,但是对话时,必须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想象社会因对话而充满活力? 桑德尔:我认为这完全可以想象,但我也有保留。说到争论与对话的不同之处,让我突然想到我读高中时参加辩论队的情形。那是1969年或1970年,辩题是“议会是否应该阻止美国单方面出兵干涉他国事务”。 我们为辩题的正反方都做了准备,赛前,临时确定是正方还是反方。当时,我们非常认真地辩论—目的并非为了了解对方的观点。事实上,我们对对方的观点早有准备,只是想战胜并说服对方。这种为了辩论而辩论、竞争性的辩论,其目的并非对话。 真正的对话是意见的交流,目的不是赢,其危险之处是你可能放弃自己的观点。观念的交流,会有一些很有说服力的时刻,哪一方都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观点。如果你真诚的话,你可能会在对话之后丧失自己的信仰。 杜维明:对话确实有你所说的危险。如果你在对话后一成不变,那这就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在一场真正的对话之后,你要么更加认定自己的观点,要么就承担风险—如你说的,放弃自己的观点。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