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音乐厅中白色浮雕顶棚最夺人眼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4日17:49 新民周刊
“最魅”顶 座席数仅次于歌剧院的是音乐厅。这是一座与歌剧院风格迥异的大厅,灰色主色调与原木色舞台相映衬,更加优雅和现代。舞台设于观众席中央,位置比观众席低,在主观众席对面的墙上,安装了目前亚洲最大的管风琴。记者看到,银色的风琴管已伫立在墙体中,发出冷艳的银色光泽,它的装饰效果大概可以超过任何装饰材料。管风琴的演奏琴分为两部分,机械琴摆放在靠近琴管的墙下,电子琴放在舞台上。 工作人员介绍,安装管风琴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安装人员为此已耗费了几个月。管风琴琴管需要在无尘的环境下安装,如果尘土进入琴管会影响将来的演奏效果,所以,生产这架管风琴的德国公司目前暂停了安装,待到音乐厅装修完毕以后,才能完成最后的工作。 音乐厅中最夺人眼球的是白色的浮雕顶棚。记者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的不规则浮雕顶棚,它像一片起伏的沙丘被倒置在天花板上,又像刚刚被海浪冲刷过的海滩,海滩上甚至留下流水的痕迹和蟹贝们出没的印痕。如此大面积的不规则图形浮雕顶棚,在世界建筑装饰中也属罕见。 168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每块板重近1吨、总重量超过100吨——这些枯燥的数字完全不能与浮雕顶棚的艺术感联系起来。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设计师安德鲁很得意于这个顶棚的设计,他也曾经为了实现这个高难度的设想而付出更多的精力,最后完成的效果让他很满意。 2004年初春,张宝贵遇到安德鲁时,安德鲁已经在中国物色制作浮雕顶棚的机构。张宝贵是国内最早从事石艺产业的人,面对设计师苛刻的要求,一开始,他也没有把握能完成这个从未遇到过的工程。张宝贵的企业擅长大型玻璃纤维增强水泥雕塑,但从来没有制作过如此庞大的浮雕,更加困难的是,这些浮雕还必须组成图形吊在空中。 近200块浮雕每一块形状都不同,168块必须能够拼接出完美的图形,不规则的图案起伏落差最大达到48厘米,浮雕板的平均厚度控制在24毫米,这些要求都指向浮雕制作的精细能力。张宝贵过去制作的浮雕产品,误差可以在1厘米之内,但浮雕顶棚的误差必须控制在2毫米之内。音乐厅浮雕吊顶的制作一共用了800天,正式生产前的实验却用了600天。 为了使用中的安全,浮雕还增加了一些小设计。每一块浮雕板背后都是一个挂在天花板上的空箱,消防喷淋器的管道经过空箱,一旦发生消防事故,喷淋器喷水以后有可能在浮雕中积水,而水的重量加大了浮雕的重量,有可能造成固定零件的脱落,如果一千多斤重的浮雕板坠落到观众席将酿成新的灾难。所以每块浮雕板上预留了小孔,用来导流浮雕箱中的积水。 看着已经吊装完成的浮雕吊顶,张宝贵很激动,他想带着员工观看大剧院开放后音乐厅的第一场演出,“票价再贵,也要买来给大家看,这是我们的荣耀。” 妙“声”材 音乐厅的“魅顶”除了增添艺术氛围,它还是一个考虑声学效果的设计。对于音乐厅来说,第一重要的就是声音,一切建筑和装饰设计都要为声音效果服务。凹凸不平的顶棚,更加有利于声音的扩散,不规则图形的浮雕顶棚,就是一个声音扩散器,把舞台上发出的声音扩散到观众席的每一个角落。 浮雕顶棚只是大剧院声学“窍门”中的一个,为声学考虑的精巧设计,处处可见。歌剧院室内看上去是椭圆形的,但观众眼睛看到的形状却是个“假相”。参与国家大剧院建筑声学设计、测试工作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燕翔博士介绍说,从视觉美学上讲,弧形墙面的椭圆剧场,曲线更加优美,但圆弧形对于音质来说存在致命声音聚焦的缺陷。长方的体形有利于反射声音,音质最好,但看上去会比较古板。最后,设计师使用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现在,长方形歌剧院墙面被蒙上金属网,这样,歌剧院墙面看上去呈圆弧形,但声音却能穿过金属网投射到背后真正的墙面上。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金属网与墙面之间还安装了装饰灯,灯光映上金属网后面红色的墙面,再透过金色的网面,看上去富丽堂皇。 另一个声学设计是“数字墙”。在音乐厅和歌剧院中,记者看到四周墙面都是凹凸的立体木质墙面,就像“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燕翔博士说,墙面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按照数论精确计算得出的,目的是让声音均匀、柔和地在观众厅内扩散反射,保证坐在每个位置的观众,都能听到同样优质的声音。据燕翔博士介绍,如此大规模地在剧院中使用“数字墙”,国内还是第一次。 这些只是显而易见的声学设计,大剧院地下“隐藏”着的录音棚、录音演播室等设施,它们也有着最优质的声学设计,在那里工程师们最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阻断外界的噪音。 国家大剧院地下正好与北京地铁二号线相邻,地铁不可避免地发出振动,振动通过地面传导后会给录音棚带来噪声。解决振动噪声的办法是,给录音棚装一个避震器。于是,设计师真的让房子“站”在了弹簧避震器上。将来,当音乐家们走进国家大剧院地下200平方米的录音棚时可能无法想象,他们正“悬”在400根弹簧上。燕翔博士介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物理实验室承担了录音棚弹簧避震的实验,现在已经完工的大剧院录音棚下,每一根锰钢弹簧的承载力是10吨左右,设计寿命是100年。 这是一项风险很大的设计。对于录音棚来说,每一根弹簧都至关重要,如果400根弹簧中有一根断裂,录音棚的重量立即转移到其他399根弹簧上,399根弹簧不堪重负,又可能导致新的断裂。这种“雪崩效应”,最终会让整个录音棚“摔”到地面。所以,建造前严格的实验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对大剧院的争论不绝于耳,但燕翔博士等几位参与大剧院工作的工程师都向记者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大剧院中很多技术和设计理念的创新,将给国内今后的建筑带来启示。(记者 黄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