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镇江阔步迈向亿吨大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09:08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携手镇江,共同投资14.11亿元,精心打造镇江港大港三期工程,建成长江流域最现代化专业散货泊位,长三角地区最先进的专业化铁矿石中转泊位。7月 5日,镇江港大港三期工程举行盛大散货泊位试运行典礼,镇江亿吨大港目标指日可待,“以港强市”龙头腾空而起—— 港区新气象 镇江港大港三期工程位于大港一、二期工程上游,项目总投资14.11亿元,码头前沿设计水深为-14米至-15.1米,是江苏省、镇江市重点工程。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个,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7万吨级散货卸船专用泊位1个,5000吨江船装船泊位2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390万吨,其中:矿石1000万吨,集装箱40万标箱,钢铁、木材70万吨。新港区按照争创一流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将码头、堆场、仓储、物流设施统筹布局,由国内优秀建港企业施工,各项设施配备全部达到港口建设一流标准。1个7万吨级散货泊位和2个5000吨江船装船泊位已经建成,具备试运行条件;集装箱及多用途泊位码头主体已经建成,大型设备已全部到港安装完毕。已建成的散货泊位是长江流域最现代化专业散货泊位,也是整个长三角地区最先进的的专业化铁矿石中转泊位。三期工程建成以后,不仅可以使吞吐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更是得到质的飞跃,是镇江港建成现代化港口的重要标志。 镇江新名片 镇江港历史悠久,是古代千年漕运咽喉,近代百年通商口岸。开埠一百四十余年,口岸一直是镇江发展的优势。早在1918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就已然构划出"东方大港"的美好图景。改革开放以后,镇江港实现了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由封闭型港口向开放型港口转变。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镇江港对外籍船舶开放,标志着镇江港的服务对象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单纯的服务国内航运市场转向了同时服务国内和国外两个航运市场。第二次是由中转型港口向枢纽型港口的转变。1993年11月国家将镇江港列入全国43个主枢纽港之一,标志着镇江港的服务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单纯的货物中转服务发展成为国家水运枢纽的综合性服务。第三次是由内河港向海港的转变。2004年10月国家确定镇江港为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标志着镇江港的服务层次发生了质的提升,由过去内河型的港口提升到了沿海型国际港口,奠定了镇江港参与国际港口业务市场分工、带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格局。经济腹地延伸到华东地区、长江和运河流域,已与71个国家和地区的288个港口建立了货物运输中转往来。2005年铁矿石中转自然吨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元明粉外贸出口量位居全国港口第一位,连年位列长江矿石中转的第一大港。2006年,镇江港总吞吐量达到6000多万吨,其中大港一、二期工程完成货物吞吐量3500万吨,集装箱13.9万标箱,创下了历史新高。 镇江港口未来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一是通航能力强。受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二桥净空高度的限制,万吨级海轮只能航行到大桥以下392公里范围,镇江由此就成为距离广大西部腹地最近的河口型港口。镇江港江宽水深,江阴长江大桥和润扬长江大桥桥下通航净高均为50米,常年可通航2.5万吨级海轮。国家对长江口深水航道的整治,将使航道水深达到-12.5米,届时镇江港可常年通航5万吨级、乘潮有望通过10万吨级海轮。二是水运市场高度发达。长江沿江资源丰富、产业密集,集聚了我国41%以上的经济总量。预计到2010年,长江干线水运量将达到13亿吨,其中外贸运输量将达到4.5亿吨。江苏经济和社会将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互动并进的新阶段,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将在10%以上, 镇江地区生产总值在五年内将翻一番。三是上游腹地辽阔。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长江中上游各省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也都将快速增长。根据GDP与港口吞吐量、进出口总额与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相关系数预测,“十一五”期间及以后,随着区域和腹地经济的发展,镇江港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具有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多式联运、通信信息、现代物流、临港工业以及保税、加工、客运、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成为镇江最显著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大港三期工程投产以后,镇江港大港港区一二三期工程货物吞吐总量将达到6500万吨,集装箱量65万标箱,为“十一五”实现镇江亿吨大港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合作新典范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资产总额1138亿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有投资控股公司和中央直接管理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形成实业、服务业、国有资产经营"三足鼎立"的业务格局,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在国务院国资委年度业绩考核中,2004年、2005年两年获得A级,2006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全国国有企业典型"。旗下全资子公司——国投交通公司实施二次创业战略,在"十一五"规划中,着重考虑在海南、环渤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加强港口投资。公司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角度出发,选择镇江港作为战略投资对象,作为出资人介入镇江港,得到镇江市委市政府的极大支持。市领导多次带队赴北京,与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商谈,落实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问题。与此同时,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也积极响应,双方领导一并到国家发改委、交通部汇报,争取批准立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6月23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大港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5年的农历大年三十,仍然召开协调会落实建设资金,帮助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刘建新、秦明副总裁,张华总会计师等领导也多次亲临工程建设现场,指导工作。用镇江港人的话来说,三期工程启动之速、推进之快是镇江建港史上的一个奇迹。现在的镇江港,已成为国投公司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整合长江下游港口资源的典范,为镇江市"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江苏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强市新引擎 镇江处于大运河和长江两条黄金水道的十字交汇点,对外开放和城市经济发展,始终和港口建设同步经历着一次又一次飞跃,镇江港的建设标志着港城一体化发展步入了"以港强市"的新阶段。多年来,镇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把"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大举措,遵循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资源三个要求,依托港口优势,集聚了一批大进大出、符合环保要求、在国际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了一批沿港沿江优势产业,为镇江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以光电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形成了错位发展的特色优势。如今,千年古港勃发生机,已发展成为全国大型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深水组合港,联结江、河、海,衔接水、陆、空,以立体交通运输的优势,面向世界,开创未来! 省政府在加快水运发展、“十一五”期间实现"五四三二一"的发展目标中,将镇江港作为五大核心港口(即5个亿吨港)之一。建设镇江港对拉动镇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乘数效应,在实现港口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整体推进,港口建设必将成为镇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持续动力,成为镇江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汪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