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应成学生“终身作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5日11:00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苏军

  今年暑期,上海市尚文中学在《告家长书》中,向学生布置了一道“体育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参加各类各项体育活动,如“学生体育大联赛”、“人人运动、学会游泳”、“传统弄堂游戏”等,并希望家长进行督促。据了解,今年暑期提出“体育作业”的学校比往年有显著的增加,有的小学甚至要求学生每天作好锻炼记录。

  不过,学生仅靠暑期加强体育锻炼显然不够。如何使“体育作业”从“学科作业”上升至“终身作业”,使体锻的长度与生命的长度相吻合,使体锻的习惯与生活的宽度相匹配,这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使命和期望值。而从“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观念出发,将体育锻炼变成学生的“终身作业”,应是题中之义。

  一般来说,高三年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往往是学校体育的“试金石”。上海市川沙中学任教三十多年的学科教师殷明法在谈到学校体育时称:“原以为到高三还这样加强体育课,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跟以往相比,现在的学生特别喜欢上体育课,而且越到高三,学生的体育课上得越好、越认真,参加群体活动的积极性也越高。”

  这番“外行”评论“内行”的话,道出了高三的“体育现象”,也反映了川沙中学体育工作“全员、全程、全面落实到位”的现实。校长陈忠新认为,健康第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应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尤其在高三,面对升学压力,学校更应当毫不动摇地强化体育锻炼常态机制,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能力。据悉,该校自开设体育选修课后,每个学生都有了一至两项体育特长,既增强了体质,又提高了学习自信和综合素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而要做到这一点,学校体育无疑是重要一环。

  前不久召开的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会议,要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注重落实国家的基本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时,并结合学校实际安排好教学内容,运用多元教学模式与方法,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过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2项基本技能,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表示,课堂体育要从单一的学科概念导向公民身体素质的培养,现在本市对中小学体育都提出了立足于养成锻炼习惯的基本要求,学生到中学毕业时“应具备两项基本体育锻炼技能”,已列入课程目标内容。体锻成为“终身作业”,已开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得到初步体现。

  “体育对学生全面成长起着支撑的作用”,徐汇区教育局局长王懋功认为,素质教育本身就包含了学生体质这一环节,而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入手,完善学校体育课程计划,则是素质教育的自我要求。徐汇区从2002年起,就开始把普及体育特色项目作为该区体育课程的亮点予以落实,全区小学生在率先普及游泳课程的基础上,初中重点普及乒乓球课程,高中重点普及篮球和健美操课程,使特色课程成为学生至少掌握两项基本体育技能的载体。特色课程实际上是为学生体锻的“终身作业”,布置了个性化的“题型”。

  记者点评

  不少作业常常令学生反感。不过,学生对体育活动有着天然的喜欢元素,将体锻变成学生的“终身作业”,符合学生现在的成长需求,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积蓄了体能。

  将体锻列为“终身作业”,这是跳出一般体育的局限和视野,走向“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大众化载体。体育,是学校开设最长的一门课程,从小学到大学,在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形下还这么“牛”,至少说明有其必要性。而提出体锻“终身作业”,则是对这门课程的奠基作用的珍视和后续效应的倚重。

  体锻“终身作业”,其实是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一道坎,也是他们今后生活和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