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打些问号提些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7日04:25 东方早报

  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70年前的这一天———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北平郊外的卢沟桥挑起战火,中国军队奋勇反击,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自此全面爆发。

  70年前的枪声,给当代中国民众留下了怎样的记忆?在“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之际,几位普通百姓向记者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抗战老兵

  “中国一定要团结、富强!”

  今年84岁的王楚英老先生是一位抗战老兵。70年前的那段烽火岁月,在他的记忆中依然如此清晰。

  “那时我还是一个高二学生。7月7日那一天,我正在湖北武昌参加大中学生军训。晚上,军训的总队长召集3000学员集合,告诉我们,中国军队和日军在卢沟桥打起来了。这时,学员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当天晚上散会后,我们都没有睡。大家组成宣传队,到四周去宣传抗战,我则负责写抗战壁报。”说起70年前的那一天,王楚英依然激动不已。“还有许多人咬破指头写血书,要求参军打日本鬼子。”6天以后,年仅14岁的王楚英就参了军,一个月以后就开到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一个年幼的少年迅速成长为一个坚定的抗日战士,枪林弹雨,从容穿行。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从远征东南亚到重新打回国内,王楚英与侵华日军整整奋战了8年。

  1945年8月,王楚英在湖南芷江亲眼看到日本乞降使节今井武夫走下飞机,把军刀交给中国军官;10多天后,他又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见证了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70年前卢沟桥的枪声炮火,是中华民族振兴之火、团结之火,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说起70年前的那一天,王楚英老人语重心长,“中国人一定要牢记这段历史。那时的中国之所以被欺辱,就是因为自己太贫穷、太落后、不团结。中国一定要团结、发展、富强!”

  小学师生

  “不是记仇,是汲取教训”

  11岁的张雪洽是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70年前的枪声,她只能从课本上得知。在上学期的语文课上,有一个单元是“桥”,《卢沟桥》就是其中的一篇。

  张雪洽的语文老师叫陈非平。“那篇课文给孩子们的印象挺深的。虽然《卢沟桥》这篇课文不在考试范围内,但孩子们想了解历史,了解祖国曾经遭受的灾难。”30岁左右的陈非平告诉记者,“学完课文后,不少同学还主动要父母带他们去卢沟桥参观,回来后还和我交流。”

  无论是张雪洽,还是陈非平,都对少数日本人至今还想拒绝承认那一段侵略史感到愤慨。尽管如此,几天前当日本小朋友来她们学校交流时,大家却表现得非常友好。

  “‘七七事变’过去了70年了,留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教训。现在教育学生记住这段历史,不是希望他们记住仇恨,而是要汲取教训。我们只有更加强大、更加团结,才不会受欺辱。”陈非平说。

  文物收藏家

  珍藏抗战时期民族记忆

  樊建川被称作“中国民间抗战收藏第一人”,他专门开设了中国最大的民间抗战博物馆———四川建川博物馆。

  “我不喜欢收藏风花雪月、书画宝物,只喜欢收藏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樊建川所说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是抗日战争。“我希望收藏家中有一部分人能够更多地关注、收藏事关国家和民族记忆的东西,为民族打些问号、提些警示。”

  为收集抗战文物,他跑遍了全国,还曾专程到过日本。褴褛残破的血衣、弹孔犹存的冰冷钢盔、血迹斑斑的日记本……在这些文物的背后,是一个民族抗击外敌入侵的悲壮历史,是一个民族珍贵的历史记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