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在册338名慰安妇从未得到日方赔偿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7日09:2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安慰韦绍兰。 罗善学为母亲韦绍兰擦泪。 老兵赵金典和赵新立昨走上了卢沟桥。 20次民间对日索赔未果 援助慰安妇转国内起诉 从日军踏上中国国土到正式投降,与史书拥有同样记忆的还有这样一个特殊人群:慰安妇。调查结果显示,有记载的中国慰安妇有338名。有人一定会问,70年来,她们是否从日方得到过赔偿?答案是没有。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中国对日索赔第一人”童增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眼下当务之急是通过号召国内援助,关爱这些二战的直接受害者。 本报驻北京记者 柳建云 记者:回顾总结17年来诉讼历程,民间对日索赔的哪些东西是你难以忘记的? 童增:一方面是对日本的体会:日本一度对中国原告的受害事实不予承认。经过17年来举证诉讼的努力,对于历史事实,他们最终无可争辩;另一方面是对中国受害者的感受:参与作证的许多慰安妇都是裹着金莲小脚的传统中国妇女,许多老人更是农民出身,他们可以把日本三井、三菱等大型企业告上法院。这是他们从来没想过的事情。但随着诉讼的深入,他们知道法律可让他们找回丢失在历史中的公道。 记者:为什么经历20次败诉,民间对日索赔17年来屡败屡战? 童增:虽然在日本打官司失败了,但虽败犹荣,这反映了日本更深层次的问题——日本法院在挑战全世界的良知,一次次的诉讼本身也是一次次向世界发出声音,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在强词夺理,从而让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更加理解和支持中国二战受害者。因此,无论官司结果如何都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斗志。 记者:什么原因让你想到从赴日诉讼转为国内诉讼? 童增:1990年,我在提出中国民间对日索赔时,就有在中国起诉日本的意向,但后来因方方面面的原因没有操作起来。1994年,小野寺利孝等日本律师找到我,签署了代理协议,从而拉开了在日诉讼的序幕。我也感受到,在日本右翼势力影响下的日本法庭上,我们赢得官司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再度提出在国内起诉。 记者:今年是中日恢复邦交35年,在此历史时期,应如何处理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童增:对日索赔战后遗留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到解决,中日关系将更加友好,因为这个是非常有民意性的,是促进中日友好的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二者并不存在矛盾。 记者:你期待的圆满结局是什么? 童增:我期待的是正义良知的回归,希望唤起更多的人朝着这个理想而努力,让日本道歉、受害人最终得到赔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