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药降低成本有“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08:29 解放日报
药价太高,百姓用不起;以行政手段强行降价,又会打击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如何破解这道两难命题?在日前召开的第九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中外专家为制药企业提出降低研发成本新思路。 “看病贵”某种程度上是个全球性话题。美国科学院院士路特表示,全球每年研发出的新药,除了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外,几乎无法惠及大部分国家的普通患者,药价偏高是主要原因。同时,制药企业也有“难念的经”,原材料价格上涨、研发与临床费用加大,令制药成本一路走高。据知名医药市场咨询公司IMS统计,近5年来全球医药市场发展趋缓,增速一直在10%以下,今年增幅估计也在6%-7%左右。如果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味强行降价,只会打消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中外专家会上“开方”。一是对药物流通环节加强管理,挤掉暴利“水分”。二是从源头上降低研发成本,从“红海”转向“蓝海”。欧洲科学院院士巴特法认为,随着化学药物靶点技术的普及,寻找新靶点的成本降为10年前的1/10,制药企业可充分运用靶点技术,缩短研发周期,实现药物的低成本赢利。 专家还提醒中国制药企业,跟踪那些“技术含量”并不低的非专利药物。2006年,众多品牌药的专利纷纷到期。这意味着,众多中小型企业可以不用支付昂贵的专利费,以较低价格生产昔日“重磅炸弹”级的药物。不过专家还指出,非专利药物不等于“零风险”,企业“下手”前,不仅要看该药的结构专利是否过期,还要看制剂、工艺等其他领域是否还有专利保护。这些专利往往是后续申请,到期时间也会相应延后,企业跟踪要注意。 本报记者 章迪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