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孙立平:现代沟通方式改变了什么(图)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11:15 中国新闻周刊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 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现代社会的沟通与和谐”,这个问题对于有的朋友来说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在一个扁平化的时代,手机差不多都全球通了,QQ、MSN、短信、彩信、播客等新的沟通方式,我深有体会。 原来我们讲的代沟,还都是说人们的思想、价值有什么不同,到现在就会感觉到不同世代的人连通讯沟通的手段都不一样了。现在,我和我的学生们之间的沟通已经非常不一样了,他们每个人都挂在QQ上,所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探讨的问题。我一直在想这些新的沟通手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意味着什么? 首先一个问题和现代社会的特点有关系,现代人的特征之一是既有沟通的需求,同时又不愿意承担沟通的成本。 就拿春节拜年来说,现在短信拜年几乎成了一个最重要方式,或者说在相互拜年的量上来说可能占据了第一位。为什么要短信拜年?因为短信拜年和现代的社会生活、现代人的特征其实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一家几个人坐在这里过春节,需要和外界有一定的沟通,但是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几乎都是从身体到心灵非常疲惫的人,这种沟通你想要打个电话拜年的话得罗嗦十几二十几分钟,有用、没用的扯半天。但是,短信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方面能够使沟通迅速发生,另一方面短信根本就不是我写的,转一下子就过去了。所以你承担的时间成本很低,而且从经济上来说也更划算。 所以说,出现各种不同形式沟通方式,实际上为不同的群体,甚至是不同的阶层,提供了沟通方式更多的选择。现在学生打手机,更爱发短信,第一,这远比其他沟通方式更为经济方便;第二,为不同的分化社会提供了一种多元选择。 同时,这种沟通的手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使得人们和信息的关系改变了。过去,人们更多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但是现在每个人可能都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是信息的制造者。 从沟通手段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这个社会在变化,同时沟通手段本身也在促进这个变化、改变着这个社会。 这样就会涉及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社会的基础是什么? 其实社会就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的。社会这个词本身就是群居的意思,你的生活和其他动物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就是沟通构成了社会群体的方式。新的沟通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基础。 现在,我关注回龙观网站至少有七八年的时间了。这个号称亚洲最大,但是又是一个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小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这个社区非常有意思,当时房价是两千六,在北京肯定是一个低档房了,但是回龙观的人很少觉得住在回龙观不体面,他们经常称自己是“观”里人,回“观”了,有一种很强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自于什么地方?事实上和他们通过沟通营造了一个非常有凝聚力的社区直接相关,一个社区是怎么凝聚的呢?就是通过沟通。 现代社会的沟通方式打破了很多过去人们交往的障碍,克服了原来交往中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东西。通过网络的沟通,经常会看到十个陌生人坐在一块儿吃了一顿饭,星期天,这样十几个人搭三五辆车又集体去哪个地方去旅游一次。这些活动当中生成的是什么呢?是人们之间的联系、关系,而这种联系、这种关系,事实上就是社会的基础。 到后来,在回龙观进行维权时,这样一个基础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在沟通中所形成的互联网上虚拟的关系网络,就变成了现代社会当中一种新兴社会组织进行组织动员的网络。 所以,有现代沟通手段和没有现代沟通手段,有现代沟通手段形成的虚拟网络和没有这种手段、没有这种虚拟网络,后来所采取的行动会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新的沟通手段实际上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最近这几年时间里可以看出来,规模比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像前几年的反 日 游行,和历史上任何一次都不一样,第一,上街游行的主体这次是小白领,主要的目的也不是反日,也不是反政府,因为上街的人很多身上都是百八十万的按揭在身上压着,和这个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就郁闷,就上街砸玻璃。上街是现实的经济原因,或者说由于经济原因所引起的发泄需求造成的。再一个就是这种联系的方式就是通过手机和短信,和以前的不一样了。现在,在城市中拆迁等类似维权事件中,联系时都有新的联系手段,包括重庆的钉子户事件也是和新的沟通手段联系在一起的。 前段时间,在一些地方发生了打击报复事件,短信编成段子揭发贪污腐败,彭水诗案是最典型的一个代表。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沟通方式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已经超出原来我们想象的程度,甚至涉及到政治生活,甚至是比较宏观的一面。 当新的沟通方式出现时,会改变人们理解信息的方式,理解沟通的方式,甚至会改变理解人的方式。而一个社会包括一些基本的制度、框架其实跟这个是有关系的。而如何理解信息、如何理解别人、如何理解沟通方式,会改变一个社会,如何来规范这个社会、如何来治理这个社会,这个微观层面的变化其实和整个宏观层面有一个非常密切的联系。 很多E—mail也好,短信也好,很多情况下实际上把称呼都已经省略掉了,因为就是针对你发的,这种新的沟通方式可能更带有一种扁平的含义在里面。这些确实是在发生,及时提供了便捷。有一次我感受特别深,电脑上的一个东西坏了,是学生帮我买的,保修单子找不着了,跟他一块儿买的人现在在加州,他马上就跟加州那边联系上了。一块儿去的还有个人在哈佛,为了这么点事,全球都联系了一遍,而且很快,后来真的把这个店就找着了。 实际上,信息的流动、传达和沟通也受到一个社会权利、社会结构甚至包括不同社会地位的制约。包括黑砖窑事件,可能也会让我们去想另外一个问题,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如何沟通才能有效。 另一方面,假如说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手段带来了不同的信息,我们怎么对待它?我们可以在不同层次上理解。 现在这个时代的信息和原来本质意义上不一样。匿名信息也好、夸张也好,或者是表达的随意性也好,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有一个处理这些的方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 第二,不同的群体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包括网上舆论究竟是民众所有的舆论还是民众中一部分的舆论?这要看两个方面,今天我们论坛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平衡。在中国目前情况下,解决社会中的信息或者是言论问题,这种均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使得过去很难发出声音的一部分人发出声音,借助于沟通的手段发生的社会力量对比的改变,这个改变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很多事情,比如劳资双方协调时,假如劳方发展很快或者是资方发展很快,一些手段被这样的群体很好地使用,而另外一个群体很难使用时,是不是又有一个加速社会分化对立的作用?这要放在一个生态的角度,更多的不是现实的问题,而是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看到,处在社会分化开始定型但是还没有定型的社会,人们的圈子会有些差异,将来社会越来越定型之后,人们的圈子会越来越同质化。在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一个中和的趋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