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追捧的“中国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11:53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现在在我们身边,炒股的人越来越多,报纸上、电视里,平时大家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中国的股市。前一段时间大盘的调整,让很多人体会到了股市里冰火两重天的感觉。那么中国的牛市到底能持续多久?股市里面到底还有没有泡沫呢?今天,我们要来看看外国机构、外国投资者是怎么看待中国股市的。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专买中国股票的日本股民。

  一、只买中国股票的日本股民

  66岁的沼田胜意先生是个闲不住的日本老人。2003年退休后,他马上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个差事——炒股。与其他的日本投资者不一样的是,他从来不投资日本股市,而是把自己的资金投向了中国的H股市场。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日本的上市公司通常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领域太多,所以业绩状况到底是怎样,你很难判断。相比之下,中国的上市公司经营范围比较单一,这些公司的结算报表容易看懂,容易进行判断,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企业正处在一个高速成长期,他们比日本企业更有魅力。”

  沼田先生是四年前从西铁城集团退休的。他卖掉了持有的公司股份,加上自己的退休金,凑足了一笔相当于4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全部投进了中国H股市场。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过短短的四年时间,他的投资就获得了250%的收益。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从2003年开始,我在中国股票上陆续投入的资金大约在6000万日元(400万人民币),现在拥有的股票市值大概有2亿日元(1400万人民币),每年资金的增长速度都能保持在50%以上。”

  和中国的股民不同,沼田先生既不是在自己家里炒股,也不是去证券公司看股票行情。在繁华的东京市区,他租下了一间总面积不到60平米的屋子作为自己的办公室。和上班族一样,每天沼田先生都要从东京郊区的家里,跑到市区的办公室打理自己的投资。房子的租金,加上朝九晚五来回的交通费,一年的花费怎么都要在200万日元以上,也就是相当于人民币13万元,这可是一般投资者承受不起的。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如果在家,夫人总不免让我做一些家务活,所以我决定租这样一个地方。如果我的资金能保持每年50%这样的一个增长速度,租这个房子是非常值得的。”

  就在这间不大的办公室里,这位70岁的日本老人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就将投入中国股市的资金从6000万日元做到了2亿日元。莫非,这位老先生有什么投资秘诀吗?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说到怎么去选股这个问题,我通常会格外留意一些近期股价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的公司,因为股价上升,肯定是有原因的。然后我会把这些公司的季报、年报抽出来仔细地分析,还会留意这个公司最新的动向,然后决定投资还是不投资。”

  退休前,沼田先生在日本著名企业西铁城集团担任高层管理工作。多年的管理经验,和会计专业的学历背景,使得他对于上市公司的季报、年报格外敏感,总能从大量枯燥的数据中,寻找到别人难以觉察的投资机会,辨别出最有成长性的中国企业。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曾经有一家公司,有一段时间采用了150名营业员。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个公司把其中10名不合格的营业员辞退了。这说明这家公司的经营者在很努力地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想让公司的营业状况变得更好,这让我感觉这家公司是有投资价值的。”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沼田先生的办公桌上,摆放的都是中国上市公司的报表,上面圈圈点点着许多数据,也记录着沼田先生自己独到的分析和判断。他告诉记者,如果发现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的年龄都很大,他就不会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因为在他看来,年龄大的经营者是不会给企业带来创新和活力的。除了分析报表,阅读几份报纸、杂志也是沼田先生每天必做的功课,因为这些刊物上面的消息,都是跟中国有关的。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我每天都会读《日本经济新闻》,虽然里面跟中国股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沼田先生说,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份财经日报在日本的销量非常好。许多人也和沼田先生一样,试图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不断坚定投资中国股市的信念。目前,沼田先生一共投资了5只中国H股的股票,基本都是长线持有。这可不仅仅是受了巴菲特价值投资理念的影响,事实上,这种长线投资确实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三年前,我买山东某家公司的股票时,这个公司的股价只有不到一港元,几乎没有投资者会对这个公司感兴趣,但当时我觉得这家公司的经营者确实想要把公司做大做好,你会发现它前一个季度计划的内容,在下一个季度确实实施了。现在这个公司的股价已经涨到了14元,而我决定继续持有这支股票。”

  凭借丰富的会计知识、高层管理经验,沼田先生不断地寻找中国的优秀企业,分享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沼田先生对中国股票坚定的投资信心,或许会给正在炒股的您一些启示。当然,在中国,像沼田先生这样退休后炒股的人也并不少,但是很多人并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在变幻莫测的股市中,投资者怎样才能避免风险,获得收益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沼田先生的投资建议。

  二

  投资建议一:坚持长线投资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看不懂季报、年报,就要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即使你自己觉得非常难做到,也要强迫自己去学。如果每天只是看着股价的波动,去做短线投机的话,可能短期是盈利的,从长期来看,失败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投资建议二:不听内部消息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不要听别人说的所谓内部消息,要从巴菲特所说的价值投资角度出发,从这个公司的季报、年报中寻找这个公司的价值点。如果确实是有价值的公司,确实业绩和自己所设想的一样,就可以做出投资这家公司的决定。”

  在日本,大约有70%的投资者通过网络炒股。证券公司也没有向公众开设可以进行股票交易的营业大厅。因而,中国证券公司营业大厅里,那种人头攒动的景象,在日本根本就见不到。不过,日本投资者也并不是没有聚集的场所,而聚集也是为了学习而聚。

  冈三亚洲情报馆,坐落于东京的繁华商业区中。这是一家叫冈三的证券公司,向日本投资者免费提供全亚洲股票信息的地方。

  冈三亚洲情报馆馆长奥泽圭一:“现在日本股民投资国际股票市场,以分散资金风险的倾向越来越强。所以大约两年前,我们设立了这个场馆。亚洲市场的发展前景最好,我们就为投资者提供亚洲证券市场的相关信息。而最近这一年,中国股市表现得非常好,所以现在这个情报馆提供的主要都是中国市场的相关信息。”

  在采访时,刚好有一位投资理财顾问在帮助日本投资者分析中国上市公司的最新年报。记者注意到,听课的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情报馆的馆长告诉记者,日本公民退休的时候,通常都会拿到一笔可观的退休金,所以股票投资者中比例最大的也正是退休年龄层的人。近期中国股价的持续上涨,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退休金流入中国的H股和B股市场。

  日本投资者:“我希望能多知道一些有关中国的金融信息。我以前曾经投资了高速公路和电力行业的中国股票,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我打算再投资一些与日用品、港口有关的股票。”

  日本投资者:“我经常通过电视、报纸,还有杂志这些渠道,来获取中国股票的相关信息,特别是东京电视台晚上有一个全球股票视野的节目。我觉得现在中国股票的发展性非常好,我也特别关注中国公共交通方面的股票信息。”

  日本投资者:“我是第一次来,觉得这个讲座的内容非常好,听了非常兴奋,很刺激,好像又变得年轻了,以后我还会参加。我对日用消费品有关的中国股票特别感兴趣,像李宁这个品牌就很好。”

  馆长说,在日本,像冈三亚洲情报馆这样免费为日本投资者提供亚洲,特别是中国股票信息服务的,目前还仅有他们一家。在这家情报馆的日程表,记者看到,几乎天天都有与中国相关的讲座或活动。

  冈三亚洲情报馆馆长奥泽圭一:“这些都是根据股民的需要来做的日程表,现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表现非常好,所以我们从今年4月份就相应地增加了中国股票的内容。最近,大家来这里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中国股票上涨得特别厉害,他们都想知道,到底能够上涨到一个什么程度,或者里面有没有泡沫这些问题。”

  没想到,日本的普通投资者会对中国股票有这么高的投资热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让日本投资者看到了中国企业巨大的成长空间。其实看好中国企业的不仅有普通的日本投资者,中国企业也在同样吸引着海外的资本市场,一场抢滩中国市场的行动已经悄然开始了。

  三、东证所推广

  山本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说起汉语来十分流利。两年前,他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找到一份工作,负责东京证券交易所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推广。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上学的时候,他就已经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市场推广部中国地区高级顾问山本秀树:“我大学的时候,两次访问中国,拿上十万日元,打工的时候(挣的),坐船48小时到了上海,然后坐了那个硬座,然后北京、西安都访问了,我的感觉肯定这个中国今后(有)发展,在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想在中国工作,愿意(在中国)工作。”

  自从接手了东京证券交易所在中国地区的业务推广工作,山本就开始了马不停蹄的中国之行。

  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市场推广部中国地区高级顾问山本秀树:“2006年的话,在中国待的时间是100天左右,所以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都在中国),比如说地方的话,最北边是黑龙江的哈尔滨,然后最南边(是) 海南岛,是这样的,沿海地区都去了。”

  山本向记者展示了一摞厚厚的名片册,它记录了山本在中国的足迹,也成为了山本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市场推广部中国地区高级顾问山本秀树:“我的业务是为了中国的企业能在东交所上市。因为过去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所以我先访问中国的沿海地区,多问一问,每个省的金融办公室,每个地方的人民政府,还有大的券商,比如中信、海通、申银、国泰君安,都问一问,首先了解中国的证券市场,以及日本(公司)在中国国内的代表处,它们的业务的情况。”

  在走访中,山本发现中国企业对日本的资本市场了解得非常少,于是他开始尝试借助推广会的方式,拉近东京证交所与中国企业的距离。而这样的推广会活动,几乎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

  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市场推广部中国地区高级顾问山本秀树:“一般参加的人员,包括每个省的那个有关金融证券方面的官员,还有那个企业,企业大概是100家,最多的话200家左右,包括每个公司有 CEO。”

  为了让推广会更有效率,山本和他的团队每次都会带上日本的券商、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不管中国企业问到哪方面的问题,马上就会有相关的人员进行解答。山本说,中国企业问得最多的问题,大都集中在两个方面。

  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市场推广部中国地区高级顾问山本秀树:“首先他问两个事情,一个是成本是多少,上市的成本是多少;还有一个是,现在我们准备的话,什么时候可以上市,一年可以能上市吗,半年可以能上市吗,日本上市比纳斯达克快吗,是这样(的问题)。”

  记者:“那一般他们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都怎么回答?”

  东京证券交易所新市场推广部中国地区高级顾问山本秀树:“我说太遗憾的是,在日本上市的中国企业一家也没有,所以费用也不太清楚,所以我跟那个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都问,大概是怎么样,然后我的了解是什么,东交所上市的费用比新加坡贵,可是,东交所上市的费用比纳斯达克便宜,我每次这样回答。”

  东京证券交易所仅次于纽约证交所,在世界各大交易所中排行第二。但说起知名度来,东京证交所似乎还不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名气响亮。这给山本的工作增添了不少麻烦。但说起压力来,最有感触的还是东京证交所资本市场推广部门的清水寿二。他告诉记者,眼下他最希望能尽快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

  东京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推广部门总裁清水寿二:“在推介活动中,我们确实感觉到我们东京证交所对中国投资者,或者说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比较陌生的,虽然这个事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我们会努力把冲击化为新的力量,尽快让大家了解我们。”

  目前,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公司中,有322家是非美国公司,其中包括40家中国内地公司和19家香港公司。而现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海外公司却只有24家。一说到这种情况,清水先生的情绪低落了许多。

  东京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推广部门总裁清水寿二:“1990年,可以说是日本经济的鼎盛时期,但之后的日本经济一直下滑,日本证券市场也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十几年的时间,券商、投资商、投资者都对日本的股票市场失去了信心。”

  1991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在此之前,曾经有127家外国企业在东京证交所上市,但之后的十年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让这些公司纷纷离场远去,而日本的股票市场也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熊市之中。与此同时,国际上众多证券交易所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却一刻也没有停歇过,纽约、纳斯达克、香港相继进入中国展开积极宣传,争抢中国市场。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张帆:“像纳斯达克在(2007年)四月初就在君悦酒店,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以中国为主题的这种上市敲钟仪式,以前都是在某一家公司上市的时候,他们在美国当地,在纳斯达克市场进行一个敲钟仪式,这一次他们改在中国,在纽约开市的同时,在北京晚上九点半,以中国为背景,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地为一个国家,而举办的这么一个庆祝仪式,这个在历史上纳斯达克,37年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迫使东京证券交易所不得不加紧自己的中国步伐。75岁的西室泰三,去年刚刚接任东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一职。刚刚上任,他就亲自带领相关工作人员,开始了频繁的中国之旅。从大连的推广周、北京的中日金融论坛,到与中方证券机构的高层会谈,在中国的日程几乎都要按小时来安排,目的只有一个——游说中国企业到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东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总经理西室泰三:“现在中国的证券市场非常活跃,日本的投资者普遍对中国的股票越来越感兴趣,另外,他们也想通过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去进一步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我想怀有这样心情的人其实是很多的,所以中国企业到日本来上市,广大的投资者都是非常欢迎的。”

  不管是什么场合,西室社长都在强调一个事实: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的好处非常多,除了能够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任度外,还能筹措到非常雄厚的资金。

  东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总经理西室泰三:“日本的金融资产非常雄厚,特别是个人金融资产已经高达1500万亿日元的规模,可以说在国际资本市场要说到资金雄厚,除了美国,就要数日本了。中国企业到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可以筹措到非常雄厚的资金。”

  根据东京证交所提供的数据,日本市场目前仍然沉睡着大约1500万亿日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和中国情况一样,大部分资产都是以存款的形式沉淀在银行里。由于日本银行现在的存款利率非常低,很多日本国民已经把投资的目光从银行储蓄转向了股票投资。

  东京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推广部门总裁清水寿二:“现在日本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很感兴趣,他们听说中国企业发展得很快,也都需要资金。所以说东京证券交易所可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通过中国企业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把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企业的筹资需求对接在一起。”

  野村证券株式会社资本市场研究所关志雄:“站在投资家的角度来讲,一个是中国高成长, 我们怎样来分享它的成果 ,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买中国公司的股票。”

  来自日本财务省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了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松下、丰田、索尼,这些大家熟知的日本企业,已经有六成进入了中国市场。而就在今年4月的一天,一家中国企业也进入了日本的资本市场。

  四

  2007年4月,在温家宝总理出访日本的半个月后,一家名为亚洲传媒的内地企业在东京证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交易。亚洲传媒公司共发行5238万股,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集团、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以及在日华人企业家徐志敏创办的JCD公司都持有该公司的股票。作为第一个在日本本土上市的中国概念股,这支股票一推出就受到了日本投资者的强烈追捧,这种明星式的追捧甚至让亚洲传媒的投资人徐志敏都感到有些意外。

  亚洲传媒投资方、日本JCD集团董事长徐志敏:“就关于亚洲传媒的留言,每一天的留言量在东证交易所所有的这个上市企业里面,都能排到前几位。所以很多股民、投资人都说,亚洲传媒,因为是代表中国的第一支股,中国第一股,并且明年中国北京又主办奥林匹克,2010年有上海的万博会。好像通过亚洲传媒,能够看见中国将来经济的成长,和中国的崛起,大家对这支股票将来的发展呢,这个企业的发展也寄予了很高的期待。”

  亚洲传媒在东京证交所创业板市场上市后,股价从640日元的发行价步步走高,在短短6个交易日就实现股价翻番。出色的表现让这只中国股显得格外耀眼,也为中国内地企业赴日上市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亚洲传媒投资方、日本JCD集团董事长徐志敏:“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很成熟的社会,股票市场里面,成长性很好的企业,现在找起来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所以大家,投资人呢,股民呢,都把眼光放到像中国这样的成长市场,但是他们又不知道怎么自己去买中国的股票,只能通过基金,或者是有些对中国比较了解的人,也会直接去买中国的B股啊,或者香港的H股,但是大部分人,虽然觉得中国将来会成长很快,想去投资中国的企业,但是眼前没有机会,所以如果是有中国企业到日本证券市场上市,那他可以随时可以买到中国企业的股票,那么一定会有很多投资人来追捧中国的企业。”

  成立于2004年的亚洲传媒,是一家总部位于北京的民营企业,主要通过有线电视网向观众提供电视节目指南,同时经营广告代理业务。该公司2006年营业额约2700万美元,净利润约673万美元。这样的公司业绩,让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集团十分看好。

  亚洲传媒公司投资方、日本电通株式会社副社长高岛达佳:“中国市场之所以能吸引非常多的海外资金,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市场是非常有魅力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发展空间,能给投资者可观的回报。”

  亚洲传媒投资方、日本电通株式会社子公司CCI社长长泽秀行:“电通集团要想在中国开拓业务并得到发展,不能仅依靠电通集团本身的力量,我们肯定要寻找合适的中国合作伙伴,比如亚洲传媒,借助他们的力量,我们电通公司就能和他们一起把在中国的业务进一步扩大。”

  亚洲传媒投资方、日本JCD集团董事长徐志敏:“在中国这个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企业,在日本都会受欢迎。当然让日本的投资人能够更加相信,更加理解这个企业,最好是这个企业跟日本有这种业务上的往来,或者是有日本的投资人参与投资,这两类型企业,对日本的投资家和市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比较容易理解。”

  亚洲传媒在东京证交所的上市过程,被一些日本媒体比作强势登陆,因为这次中国企业的上市,网罗了日本各个行业的强势资源,负责承销股票的是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日本最大的会计审计公司之一 ——AZSA审计事务所承担相关的审计工作,著名的森·滨田松本律师事务所为上市提供了相关的法律协助。

  野村证券株式会社副社长户田博史:“亚洲传媒的高层非常出色,使得我们这次营销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有信心帮助其他和亚洲传媒一样出色的,甚至更出色的公司来到日本上市。”

  森·滨田松本律师事务所律师石黑徹:“我们这个团队中,不仅有日本律师,同时还有中国律师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合作来完成这个工作。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来日本上市,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望。”

  而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亚洲传媒公司,在这次筹备赴日上市的过程中,也为今后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AZSA监查法人金子宽人:“中国企业在日本上市,主要存在两个比较大的困难,首先是语言上的问题,因为所有的上市文件都要做成日文的,还有就是要理解日本的会计制度,包括在公司的治理方面要符合日本的规定,因为中国和日本在制度方面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森·滨田松本律师事务所律师安部健介:“首先要对日本法律的具体要求要有了解,要知道日本的券商、证券交易所,他们能提供哪些信息,能做哪些工作,如果有很多中国企业来日本上市的话,我认为这些方面的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一家中国内地企业在日本成功上市的结果,对东京证交所的清水寿二来说,也大大减轻了工作上的压力。不过清水先生还不满足,他告诉记者,目前东京证交所有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三大市场。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成长的时期,必然要涌现出很多具备较高成长潜力的中小型骨干企业。日本的创业板市场对这些企业非常适合。

  东京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推广部门总裁清水寿二:“我们非常关注中国的企业,当然未必欢迎的都是大企业,我们也欢迎小企业,年轻的企业到东证上市,为他们提供筹措资金的场所,这也是我们东证的特色吧,而且我们希望这些企业最好单独就在东证上市。”

  而75岁的东京证交所董事长西室泰三也没有因此松懈,面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激烈竞争,东京证券交易所决定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办事处,地点就在北京。

  东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兼总经理西室泰三:“今年,我们希望能够在中国北京开设我们的办事处,现在主要是在等中国方面相关的法律出台,听说美国的纽约交易所、纳斯达克都想要申请,我们也一定是不敢落伍的。”

  海外资本市场在不断向中国企业抛出绣球,努力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到自己的交易所上市融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中国资本市场在股改之后,正在日趋走向成熟,中国A股市场的牛市行情、中国股民的投资热情,对于这些正在打算上市的中国企业也是具有相当的诱惑力的。这意味着中国A股市场已经成为海外资本市场最强有力的对手,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将重新划分,竞争会更加激烈。

  五、日本机构投资者的“中国生意”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境外的个人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中国A股市场,所以日本的股民如果想进入中国股市,只能投资中国面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B股和H股。而在买卖中国股票前,还必须找到一家具有中国股票代理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委托交易,内藤证券就是这样一家为日本股民提供委托交易的证券公司。这些天,内藤证券营业部的郑小姐一直忙着接听客户的电话,内容大都一样——都是在询问中国股票的情况。

  内藤证券东京营业部咨询顾问郑晓蕾:“因为中国股的一些,比如说最近的一些好的一种状况,在日本的各大报纸上,比如说《日经新闻》这些上面都有刊登,日本的一些投资家一般都会比较主动地,就是说每天去看这些新闻,然后去查询这些信息。而且电视台也经常会有这些题材的报道出来,他们也会就是说,觉得中国股,其实中国其实离日本很近,而且一些人,逐渐去中国旅游的人也很多,他们也会逐渐地,就是想先投资一点中国股试试看,结果一般的情况都是这样,先投资一点,然后逐渐把投资金额加大。”

  在上海长大的郑晓蕾,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留在日本工作,目前她负责联系的200位日本客户,都在投资中国股票,而且资金还在不断的追加。

  内藤证券东京营业部咨询顾问郑晓蕾:“因为觉得中国的公司确实是生气勃勃,非常有活力,和日本的公司现在相比较起来,因为每年的决算出来,都是增收、增益的很多,所以他们投资了以后,他们的信心也增强了,一开始都是有一点半信半疑的态度,但后来逐渐信心增强,然后渐渐把投资加大。”

  拥有70多年历史的内藤证券在日本虽然算不上是大型的证券公司,但其中国股票业务的拓展速度和服务意识,却是很多大型的证券公司所不及的,为了方便投资者选股,他们专门编写了这本《严选300中国股票》,在日本的任何一家书店都可以买到,而这本有关中国A股的财经图书,在同类书籍中销量一直名列前茅。

  内藤证券常务董事广濑政弘:“日本的投资者在选择一些中国股的时候,必须要有这些公司的信息,但在日本的一般媒体上,是不可能得到这些信息的,我们公司在上海的事务所主要就是负责对中国的上市企业进行实地采访,收集一些情报。”

  内藤社长说,从去年开始,伴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大涨的行情,关心中国股票的日本投资者也呈现出爆增的趋势。目前,在内藤证券从事中国股票交易的客户大约有24000人,占整个客户总数的30%到40%。根据投资者的需要,这本《严选300中国股票》包含了所有中国B股和一些H股的股票介绍,内藤证券的社长内藤诚二郎告诉记者,明年他们还将为日本投资者介绍更多的中国股票。

  内藤证券社长内藤诚二郎:“今后我们还要增加所介绍的中国股票数量,明年还要再增加出版《中国股票严选500》一书。”

  在日本,和《严选300中国股票》一样有名的,还有一个专门投资中国A股的黄河基金。根据中国的有关规定,中国A股市场并不向境外个人投资者直接开放,只有那些取得QFII认证资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才可以投资A股市场。2005年年初,已经获得QFII资格的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陆续将公司获得的4亿美元额度全部用在了黄河基金上。负责运营黄河基金的王骏琦告诉记者,当年这只基金刚开始销售的时候,中国股市还是一片萧条,很多日本投资者,对这只基金能否带来收益相当怀疑。

  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监王骏琦:“第一次是我在卖基金的时候,在2005年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当时有几个客户站起来公开说,我投(资)中国的股票,没有一次有好的记忆,说我做中国股票一直输钱,我为什么要买你这个股票,你的股票,你这个基金跟别的基金有什么不同。”

  面对着投资者的质疑,王骏琦先生经常用一个比喻来做回答。

  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监王骏琦:“然后我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就告诉我的投资者,像上海汽车,上海加汽车,这两个词组装成一个固定词语,那么这个东西在外国投资者(眼里)意味着什么?上海是中国成长一个热点,汽车在中国是一个大的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所以说,我当时就跟大家说,上海汽车当时的(股票)交易价格,折合日元大概60日元左右,这个(价格)是日本60年代中期,本田和丰田车,刚刚开始股票上市的一个基本的原价,我说中国的上海汽车,这样一个公司如果它不会破产的话,它现在这个价格,你可以让投资者去想象,这个价格将来是合理还是不合理。”

  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黄河A股基金的市值已经增加到当年的4倍,年收益率高达200%的,这让黄河A股基金在日本6千多只业绩平平的公募基金中,一下脱颖而出,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监王骏琦:“它的业绩一直排在全日本,所有公募基金的业绩排在第一位。可以想象它在整个市场的知名度,日本基本上大的报纸、杂志都在不停地报道黄河基金的业绩,以及去跟其他基金的比较,然后在报纸上再去报道,为什么黄河基金有这么好的业绩,因为受益于中国股市这样一个蓬勃发展。”

  王骏琦和他的团队的成功让日本投资者,真实感受到了中国A股市场的丰厚回报。转眼间,当初那些怀疑王骏琦先生的投资者,如今已经成了他的追随者。而这些投资者现在坚信,持有黄河A股基金还会给他们带来惊喜。这位出生在中国,又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的王骏琦,至今也坚定地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长达30年的黄金周期,中国股市也将成为世界上回报最高的市场。

  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监王骏琦:“因为中国A股它的业绩的增长能力,和它的企业的发展空间,它是远远比日本企业(强),它是一个,应该说是十几岁的孩子,而日本企业应该说是50几岁的,从这个身体素质来说的话,它的成长性,来作为一个基数来定价的话,它的市盈率比外国的同类企业高,我觉得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质疑的。”

  但他也表示,希望中国股市应该一步一个台阶,慢慢扎实地往上走,发展太快,并不是件好事。

  中国股票书籍的火爆销售、黄河基金的成功推出,让我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日本投资者看好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想要把握机会投资于高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但是另一方面,也有很多日本投资者向内藤社长和基金经理王先生询问,担心中国股票市场在强劲表现背后中,是不是已经有泡沫产生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他们两位的观点是惊人的相似。稍后,我们来听听来他们怎么说。

  六、中国股市是否存在泡沫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步入了泡沫经济时代,那时人们对股市也充满了无限的欲望,试图从股市上获得最大化的投资回报。尤其在1985年到1990年的这段时间,日经指数的暴涨,造成了日本股市的极度膨胀。而当泡沫破裂,日本经济也从此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面对中国股市的飞快增长,很多日本媒体疑问:中国是否在走日本的老路?

  日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监王骏琦:“比如说,他说中国现在全民炒股,他们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中国已经走到这样一个,到日本80年代后期,日经指数已经是到了一个不可以维持的这样一个水准。但是我觉得他们又是一个片面的(看)问题,因为中国跟日本比较起来,经济发展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的媒体跟外方媒体的交流,应该再多一些,告诉他们中国的股市发展,还没像大家想象的过于担忧。”

  内藤证券社长内藤诚二郎:“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和中国目前的情况不太一样。日本是在经济高速成长之后,发生了经济泡沫的破裂,因而恢复的时间很长,对人们心理上的创伤也很深。虽然现在有关中国经济以及中国股市存在泡沫风险的言论在不断增多,不过我认为中国仍然处在一个上升的成长通道中。”

  在采访中,许多投资者依然坚信,中国经济的未来依旧是具有高度的成长空间的。

  内藤证券社长内藤诚二郎:“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几轮大涨,就会处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就容易出现一些比较大的调整,有些日本的投资者担心,出现比较大的调整的时候,是不是中国股票已经升到顶了,接着是不是就要一直往下落,我认为,这还是在上升通道中的调整,在这个高度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暂时调整的状态,但一旦调整结束后,还会再出现成长的势头。”

  日本投资者沼田胜意:“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国股市有没有泡沫这个问题,我认为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认为这个股市有泡沫,或者没有泡沫,而是要针对个别的公司来看,有的公司它现在的价格已经严重脱离它的价值了,你就应该回避风险,但现在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这样一种状态,应该从里面挑选一些没有价值偏离太多的公司作为投资对象。”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不知不觉中,中国股市的波动早已牵动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中国股市究竟有没有泡沫?中国股市的未来会怎样发展?有人说,中国股市的话语权不应该让外国人掌控,不过在我看来,不管什么时候,真正掌握中国股市话语权的,其实就是那些和中国经济一同成长的中国企业。

  本期主编:任速雁

  编导:刘娜 国小刚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首播:周一22:08

  重播:周二1:45

  周日9:00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