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旧闻:明星猝死的背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17:38 SMG《深度105》
![]() 侯耀文 SMG《深度105》7月9日播出《说旧闻:明星猝死的背后》,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 李涛】往事调查,旧闻新说。最近,艺术界“黑色消息”不断,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老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因患肠癌不治去世,而在几个星期前,59岁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也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和前两位不同的是,侯耀文的死因是“猝死”。就在前天,这位笑星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 (字幕:2007年7月7日 侯耀文追悼会) ( 相声演员 赵炎:他一直很好,不知道怎么突然。)(侯耀文生前好友:觉得不可思议的,不对啊,前天还一起开会呢。) (侯耀文生前同事:前天晚上我们还通电话,还都是准备按计划要出征演出的。) 【解说】2007年6月23日傍晚6点半,北京市999急救中心接到紧急求救电话,当救护车火速赶到位于北京郊区的“玫瑰园”50号侯耀文的家时,他的心跳、脉搏、血压已经全部消失。 (侯耀文生前好友:从床上抬到地毯上,给他进行抢救,大概40分钟,最后还是没有效果。) 【解说】在现场,侯耀文的二哥侯耀华自始至终一言不发,只是默默地抽着烟,弟弟的突然辞世,让他无法接受。 (侯耀华抽烟实况) 【解说】侯耀文,出生在相声世家,他的父亲侯宝林是相声界一代宗师。侯耀文12岁就开始登台演出,他的很多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欢乐的记忆。 (侯耀文相声实况:《糖醋活鱼》等) 【解说】2006年12月,在好友马季先生的葬礼上,侯耀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对马季去世的感慨和遗憾。 (实况 侯耀文:他这一辈子其实是我爸最喜欢的一个人,我觉得,他还是走得太早了。) 【解说】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仅过了半年,侯耀文也走了。他的去世,对于很多人来说,显得更为突然。因为就在前一阵,他还是一个活跃在舞台和媒体上的人物,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位笑星的猝然离世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生:主要还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就还是急性心梗吧。) 【解说】但是,据侯耀文的家属介绍,侯耀文从来没有心脏病,为何会出现急性心梗呢?据他的徒弟说,因为工作繁忙,侯耀文很少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就在去世前四天,他原本已定好去一家体检中心检查身体,但由于临时有工作安排,他失约了。如果侯耀文如约去体检,是否就能避免这场悲剧的发生呢? 【主持人 李涛】所谓“猝死”,医学上的解释,就是那些看似健康的人或者病情已稳定的人,在很短时间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这话有点复杂。简单地说,“猝死”也就是突然死亡。引起猝死的原因可能是工作疲劳、剧烈运动、服用过量药物,还有可能是一些并发症引起的。“猝死”这个词这几年出现的频率颇高,而且常常和明星联系在一起。 【解说】2003年12月9日,台湾著名艺人柯受良在上海一位朋友的寓所内突然死亡,享年51岁。 (实况 吴宗宪:柯受良先生是在2003年12月9日凌晨4时被送入医院,延至早上八时,宣告不治。) 【解说】关于柯受良的死因一度众说纷纭,最终家属证实,柯受良是由于饮酒过量导致哮喘病发作而死亡。 (实况 柯受良家属:因为这个病发作后发现太慢,延误了他就医的时间。) 【解说】就是这样一个身强力壮、曾经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的汉子,竟然在一夜之间倒下了,这令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解说】柯受良因酗酒死亡,而更多名人则被繁重的工作所击垮。2005年4月10日,著名画家陈逸飞在医院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9岁。 (模特 马力:说实话我到现在都觉得这不像个事实,感觉就是说不定明天一觉醒来,发现这其实只是个梦而已。) (演员 宋佳:我说你是不是搞错了,不是陈逸飞,你是不是记错了。) 【解说】医院出示的陈逸飞死亡证明书上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上消化道大出血。于是最早出现在媒体上的死因多数是“胃出血”或“胃穿孔”。但这场悲剧真正的幕后杀手则是肝硬化。早在20年前,肝病就已经开始在陈逸飞的身体里发展,但他并没太在意。 (画家 陈逸飞:我可以这样说我真的银行没有存太多的钱,我不是在这里哭穷,我实际上把钱都注入到我自己的事业中间去了。) (电影《理发师》片段) 【解说】投入事业中的还有陈逸飞的精力。电影《理发师》的拍摄,让陈逸飞呕心沥血。在剧组,他身边一直有个点滴瓶,感觉实在撑不住了,就停下工作,输点药水。 (资料 逸飞工作室管理者 方女士:最近我听说过他身体不太好,上次3月29日来的时候,我看他人瘦了,我说陈先生你瘦了还来啊,太累啦。) 【解说】就在陈逸飞去世前不久,逸飞集团内部进行改组,陈逸飞一边为集团的新家亲自选址并参与设计,另一边又忙着为公司上市做准备。没想到,繁忙的工作成了危害他生命的隐性杀手。 (作家 王安忆:我觉得他是筋疲力尽累死的。) (模特 马力:陈总可能是太累了,他应该就是回到以前的世界去休息一下,然后他休息好之后还会回来的。) 【解说】名人们为事业所累,在空闲时间生活也往往缺乏规律。2005年7月2日,特型演员古月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8岁。他曾在多部影视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的形象。 (古月影视资料画面) 【解说】2005年7月2日,古月和其他几位特型演员一起在广西参加一个影视之家的奠基仪式。晚上当他在一家洗浴中心蒸桑拿时,突然发病了。 (特型演员 卢奇:我问他救心丸带没带,他说没带,他自己没意识到自己有心脏病,打了一针没反应,然后吊那个水,但他已经不行了,他还说一句,不行了,我要死了。) 【解说】据卢奇回忆,古月生前酷爱打牌,经常因此通宵不睡觉。 (特型演员 卢奇:我们在桂林,他都是打了几个通宵。我们排戏的时候他也是打通宵,所以他那个人呢,就是不愿意休息。) (标版或图片:冯小刚被心脏病搞得精疲力竭;郑秀文因忧郁闭门长达几个月;陈琳因过度劳累一次次咳血) 【解说】明星们的潇洒风光,让许多人羡慕不已。然而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短短几年内,数位明星陨落,还有不少名人饱受疾病折磨,人们不禁要问,演艺圈究竟怎么了? (采访 长征医院体检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 周长林:很多名人出事情,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压力大,强度大,过劳。现在也比较通俗地称过劳死。) 专家认为,身在演艺圈的人,承受的压力比普通人要大得多。圈内激烈的竞争、保持人气的强烈愿望,给明星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万众的关注,对手的虎视眈眈,让他们丝毫不敢松懈。 (采访 长征医院体检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 周长林:人就好像一个车一样,我车开了八万公里,十万公里了,也没有去保养,也没有去检查, 高速公路上每天跑一百二,一百四,再跑下去突然一下子出问题了。)【解说】有人说,明星的工作都是在预支自己的生命,透支自己的身体。然而,在社会竞争日渐加剧的今天,这种现象似乎已经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一份调查显示,在25-45岁的人中,80%的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家常便饭。 (街头群访) (市民1:有时候蛮担心的,如果加班加到十点以后,回到家基本两三点睡。然后一个星期下来觉得自己也可能透支了体力。) (市民2:我感觉一个星期七天的工作时间,工作的时间是很长的。基本上早上出去很晚才回来,没有什么休闲的时间,身心比较疲惫。) (市民3: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睡觉睡得晚,休息不好。) 【解说】在对上海市民的街头采访中,我们不难发现,超时工作导致的睡眠不足、身心疲惫等已经成为上班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中国人才蓝皮书指出,七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 【解说】2004年4月8日,年仅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在健身房猝死;2005年1月22日,年仅36岁的 清华大学讲师焦连伟突发心脏骤停后死亡;2006年5月28日,年仅25岁的深圳华为公司员工胡新宇在长时间加班后突然死亡。(采访 长征医院体检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 周长林:这类人特别需要注意自身的、有意识的这种保健。比如说应酬上,喝酒要特别控制,不要过劳,有的人是连夜的通宵达旦的工作,还有的人生活不是很健康,更要控制。) 【解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猝死”在都市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然而在猝死患者中有一半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已患有冠心病等疾病。医生建议,应做到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合理膳食。年龄大于50岁的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容易诱发猝死的疾病,积极治疗。 【主持人 李涛】名人的猝死引人注目,其实这只是“猝死”人群中极小的一部分,希望他们的英年早逝能给我们每个人敲响警钟。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实,身体首先是自己的本钱,你命都没了,还怎么革命呢?看完我们的节目后,请您放下遥控器,活动一下身体,有空再进行一次体检,祝您身体健康,不生毛病。 编导:崔轶、李丹、王硕 摄像:查家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