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北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07:30 北京日报

  "举全区之力,凝全区之智",房山区今年发动了一场决战。

  房山西北太行山余脉,一条绵延91公里的山沟,是这场决战的战场。

  沟名"北沟"。太行山的肌理在房山褶了南北两条沟。南沟是以十渡为代表的风景沟,山清水秀。北沟世代以挖煤采石为业,山,已是遍体鳞伤,煤灰漫野,垃圾盈沟。

  决战北沟,战的是沟内脏乱差的环境,是祖祖辈辈吃山的生产方式。决战北沟,要把这条煤灰沟整治成秀美山川,要把满目疮痍的大山打造成京西生态屏障。

  这不是一场短暂的战斗,而是一场决定房山发展的战役。

  号角已经吹响。

  攻坚战:退出资源型产业房山曾是北京的"煤炭之乡"、"建材之乡",而其资源产地主要在北沟。这里集中了全区七成多的煤矿,九成的石板厂、六成的石灰厂……沿着北沟进山,一路都是看不断的煤山、石堆、灰坑。煤粉飘飞,路是黑的,树是灰的,连大街上跑的孩子都是黑乎乎的"煤娃娃"。

  佛子庄乡的李玉泉曾在108国道旁开了一家占地30亩的煤厂,从山里运出煤炭存储在这里,经过简单筛选分类,再加价转卖出去。老李曾戏谑地自称是"倒煤的"。名字虽不好听,利润却丰厚,每年10万吨的吞吐量,起码能挣"百十万"。

  大大小小的煤厂,在北沟内沿路皆是。路两侧、河道内,全是黑乎乎的煤末子。

  河北镇红坨山,与房山区著名景区石花洞仅一山之隔。红坨山现在恐怕不能称之为山了,只剩半座山头。被开挖的一侧山体足有十层楼高,挖开的断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山的构造,表面一层是薄薄的土,下面是坚硬的岩石,最下面是层层叠叠、薄厚均匀的页岩--这就是红坨山被挖的根源。页岩加工的石板,是建筑装饰的上好材料,在这里的批发价也高达每平方米近百元。

  河北镇党委书记陈剑波说:"红坨山变成520亩的废弃矿山,仅仅用了10年时间。"

  而北沟的挖煤史,最远可以追溯到明朝。

  北沟环境差,其根源就在长达几百年的靠山吃山。整治环境决战北沟,首战就是攻坚,拿下北沟世代习惯的资源性生产。

  这场战斗,实际上从2005年就开始打响。截至目前,房山共关闭煤、砖、瓦、灰、石等资源型企业1204家,其中北沟就有近千家。

  生产型的资源型企业被关停,下游的运输、销售企业也在逐步减少。去年,北沟内的7个乡镇已经关停了62家煤厂、13家灰厂等。今年,北沟内还要再清理关闭煤厂、石板厂、灰厂等648家,清除煤炭、煤矸石、石渣、灰渣等影响北沟环境的堆积物297万立方米,让这些对环境产生负作用的企业从沟内消失。

  这是一场要付出代价的攻坚战。挖煤采石吃山的产业曾是房山人的生财之道,历来被当作骄傲津津乐道。在1999年以前,煤矿、建材等资源型产业曾经占房山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10万农民从事相关产业。

  关矿山,也就意味着砸饭碗、断财路。但是,山真的不能再挖了。生活在北沟的人也渐渐体会到了吃山的苦果。触目惊心的矿难,满目疮痍的大山,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

  特别是在北京的区县功能定位中,房山区的西北部山区被定位为"生态涵养区",北沟所在的太行山脉,是北京的西南生态屏障。北沟转型势在必行。

  关停资源型企业,房山要经历阵痛,每年减少经济收入数十亿元,数以万计的劳动力需要转岗就业。但房山区委书记聂玉藻说得好:一时之痛为的是未来的健康发展;区域之痛保的是北京的良好生态。

  2010年之前,房山将退出所有的资源型产业。房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完成北沟决战的攻坚战。

  决胜战:再造北沟秀美山川为山顶上的一棵树苗浇完水,张春民直起了身板,手搭凉棚望着脚下的大山。

  38年前,年仅19岁的张春民当上了大安山乡永红煤矿的矿工,开始在这座山上开山采煤。炸药炸开了山体,一钎一锤掘出了巷道,一车车的煤炭换来了每年上千万的利润。"炮声一响,黄金万两。"老张见证了煤矿的辉煌时期,也看到了苍翠的大山被一点点地蚕食。

  这座山上,除了永红煤矿,还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小煤窑,从山脚到山顶,密布着几十个井口。再加上煤仓、煤矸石堆,整座山有一半寸草不生。而旁边的一座山头,因为煤矿采空塌陷,生生沉降下去半座山。

  去年,隆隆的炮声再次在山间响起。不过,这次是炸封煤矿井口的炮声。老张所在的永红煤矿转制成为矿山修复企业,开始亲手为他们挖残的大山疗伤。

  原来随处乱堆的煤矸石被平整,表面覆盖着新土,再撒上草籽。运煤的大货车碾出的陡峭山路,栽上了挺拔的树苗。过去的山体是黑绿斑驳,如今,黑色的区域盖上了黄土,又渐渐长出了新绿。山体重新披上了完整的绿装。

  被挖去了一半的红坨山,经过一年的生态景观修复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原本坑洼不平的山体被填平,栽上了洋槐、油松等十多种乡土树种和花草。曾经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页岩残片被巧妙利用,砌成了树盘、台阶、护坡和别有情趣的山间甬道。

  决战北沟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最终的结果要看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恢复。今年春季,北沟开始了生态建设决胜战。房山区成立了专门的北沟环境整治指挥部,区委书记聂玉藻任政委,区长祁红任总指挥,全区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是成员单位。

  每月的30日,是房山区的环境清洁日。这一天,房山区所有的区直单位都要到北沟沿线,在各自的责任区内治理环境、清理土地、植树造林。

  北沟7乡镇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的村庄建设整治实施方案和整治标准,结合清洁日活动,不断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深入细致地治理脏乱顽疾。各村调集出动大量人员、机械和车辆,集中清理路边、河道内的建筑和生活垃圾,民居房前屋后的堆物堆料,修砌边沟护坡,修建村民活动健身场所,并及时进行植绿补绿美化工作。

  恢复生态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北沟内的7个乡镇把各自区域内的政治任务进行分割包围,一段段地逐步推进,计划用3到5年的时间恢复整条沟的生态环境。

  经过半年的努力,北沟共清理垃圾、渣土12.3万吨,拆除违章建筑8772平方米,建设、修复挡墙29911延米,种植树木418720株,总投入达到6000万元。长久战:培育生态友好型产业

  沿着108国道进入北沟,在佛子庄乡陈家台村旁拐入一条小山沟。穿过狭窄的沟口,眼前豁然开朗。沟内开阔地满是褐色碎石。这条山沟内的石板开采已经有300年历史,两侧山体已经被挖了个遍,怪石嶙峋,寸草不生。

  再往里走,忽闻机器轰鸣。转过几个碎石堆,但见几间新建厂房,一旁的挖掘机正把碎石送进传送带。"这可不是挖山了,挖的是石板厂剩下的废料。"佛子庄乡工作人员隗功路告诉记者。

  长年的石板开采,不但挖坏了山,而且给山沟里留下了2000多万吨的废料。佛子庄乡因势利导,引进了页岩颗粒、陶粒、彩砂、彩色钢板瓦和高保温页岩砌块五个工业加工项目。五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链,吃进堆积如山的废料。每一亩的废料被清空,腾出的地面马上进行生态恢复。废料全部销纳后,这条山沟也随之恢复了生态。

  这是佛子庄乡关停石板厂之后发展的替代产业。佛子庄乡党委书记于瑞林说:"靠山吃山该换个吃法了。不搞矿山开采了,山还有更多的馈赠给我们。"

  明年,这五个项目将全部投产,可实现工业产值4.2亿元,利润总额1.48亿元,税收2500万元,可安排当地劳动力1100人。

  退出资源型产业,房山承受了阵痛。痛在哪里?每年数十亿元的地方收入没有了,政府承受着痛。更直接地体会到这种痛的,是北沟内几万名在矿山产业链中淘金的人们。

  关停了矿山企业,生活在北沟的村民们吃什么?培育出替代产业,才能让北沟走出靠山吃山的老路,也才能使生态得到真正的保护。

  乌黑的出煤巷道,头顶矿灯的挖煤工,运出的却是一筐筐白嫩水灵的蘑菇。大安山乡宝地洼村的赵成荣当了20来年的矿工,还是这座山,还是这条巷道,往日里头顶矿灯、满脸煤粉的赵成荣,今天成了全乡有名的种菇能手。

  大安山乡关停了所有的煤矿,60多条废弃巷道却成就了新的产业--巷道蘑菇。由此可带动2000农民就业,形成煤矿关闭后的替代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在史家营乡,山上依托自然资源发展民俗旅游,一些过去的煤老板走进良乡发展商贸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南窖乡扩大名品种植面积,开发了千亩板栗园和"九九桃王"基地;河北镇已在梯田里建起500亩玫瑰园,近期还要发展3000亩,提炼俏销的玫瑰精油;佛子庄乡、河北镇、霞云岭乡等利用山场发展柴鸡养殖;金鸡台村投资3300万元与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合作开发的高科技辐照大功率加速器项目已开始试产……

  替代产业的发展,为全区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新路。

  房山区直接从事资源型产业的农民达1.4万人,矿山关闭后,"资源型农民"的产业转移问题成为房山区的首要工作。区委、区政府整合全区培训资源,加大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并为他们提供信息、就业、跟踪一条龙服务。

  今年,房山区还对零就业家庭出台了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农民最高给予3万元的资金扶持,对招收农民就业的企业,根据岗位数量最多给予60万元的资金奖励。

  截至目前,房山区共有9000名资源型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

  "决战北沟,既称决战,就是要必胜,我们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房山区委书记聂玉藻言词铿锵,"这条沟,必将在三到五年内重新变成一条生态沟,为北京构建起西南绿色生态屏障。"RJ025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