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藏矿藏缺乏相应的勘探与规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03:15 浙江在线
3 来不及梳理的整体勘探规划 与丰富的矿藏相比,西藏目前却相当缺乏相应的勘探资料与规划。 虽然西藏已被公认为世界少有的丰富成矿地质带,但学术上的数字变为实际的商业开采,需要专业团队十多年的工作。西藏矿大部分散落在广阔的无人区,抬眼所见,是延伸至远方的茫茫山头。 西藏大宇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文宾告诉记者,在西藏挖矿初期阶段,政府方面地质大调查基础都没有完成,“哪怕我们肉眼上都可以望见是矿山,地质资料上却完全看不见。”主要表现在政府提供的比例尺比较粗糙,往往是1:50万、1:100万。这给实际勘探带来极大的不便。 国土资源厅厅长王保生接受记者采访时确实也指出,西藏地质工作落后,摸清矿业“家底”工作十分迫切。 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开采将是盲目、没有秩序的。问题是,没有摸清之前,大规模商业勘探已经进入这个领域。杨军认为没有明盘,大家谁都不知道谁在做什么,这给倒矿提供了空间。 目前的情况是,有些西藏矿业公司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探矿权,在各家公司之间转来转去。在西藏开矿存在两种短视行为,第一种就是倒矿权,根据西藏矿业网相关人士保守估计,超过50%以上的公司做一锤子买卖;另一种是一个采矿权下,拥有几个开采承包单位,开采的人比较短视,先开“富”后开“贫”,浪费矿产资源。缺乏统一规划,使原本脆弱的生态遭受原本可以避免的破坏。 在杨军看来,目前西藏具备经验、技术、诚信的矿业公司少,尚是一个无序的市场,“大部分都是编写美好故事的矿串子。”他说。 矿老板们梦想一夜致富,但并不懂矿。而地堪资料缺乏,管理疏漏,保护区与开矿区界定不严,实际中演出了很多闹剧。 杨军曾看到过一大叠“似懂非懂”的勘探报告,“就是把资料写得美丽诱人、闪闪发光!”这在西藏叫“包装”矿权。而接盘的老板,如果不想投几十万再勘探,将继续请有资质的部门编写“续集”,诱惑后来者抬高价格。 “所以我们一直是生活在故事里。”曾经倒矿失败的一位老板说,他买的矿在资料报告上十分完美,各种探矿采矿证也俱全,但实地勘探发现,矿区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合,无法开采。另有一个矿区用GPS定位发现,矿藏在一座藏民朝拜的圣山之上,难以开挖。 4 缺少基础地质资料的隐忧 但另有一批投资者似乎摸到了“找矿”窍门,几位来自四川、陕西的矿老板对记者表示,“开矿”还是要与当地的地质机构合作。 一位西藏矿业内部人士则指出,从另一个角度看,要警惕政府勘探队掌握的资料,用作商业用途,或者把资料作为私人资源。 他认为,为了良性促进西藏矿业发展,必须先做好整体完备的地质勘查与规划,而基础调查资料应作为政府服务的部分,向企业公开,提供投资参照。 但实际上,大多时候商业投资者们得不到基础地质资料,一位矿老板说,那只能各有门路,通过地下途径去找。 事实上,西藏比较成功的矿藏开发案例,均有地质勘探队合作的背景。由于地质勘探队的工作专业、常年积累、资料详实,合作开发吸引的也是颇具实力的公司。 翻阅西藏各大矿的背景资料,以目前三大铜矿为例,昌都的玉龙铜矿公司是由西部矿业联合香港上市公司福建紫金矿业、西藏地勘局地质六队、西藏矿业开发总公司、昌都地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发起成立的。 拉萨墨竹工卡县的驱龙铜矿股份有限公司则是由青海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西藏中胜矿业有限公司、西藏地勘局地质二队、墨竹工卡县大普工贸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 而日喀则的谢通门雄村铜矿,是西藏第一个由外资注入的大型铜(金)矿;2004年,地堪六队原先拥有该矿的探矿权,吸纳外资资本后,由美国GCM和加拿大HDI公司控股、HDI公司投资和管理,成立了西藏天圆矿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天圆已获得了谢通门雄村铜矿的探矿权,目前,该矿商业开发规划已经启动。 目前,一批加拿大矿业公司看好中国西部矿业。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矿业仍然存在一些限制,由于国外公司不能直接参与国内矿产的勘探、开采,由此,除了寻找一个好的项目外,这些国际矿业公司还需在中国注册外商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雄村铜矿开启了外资进入西藏开矿的新模式。 在雄村铜矿附近开挖的一位民营老板认为,国外资本进入西藏开矿是迟早的事,矿业投资前期需要巨大的资本,国内矿主往往难以承受。 5 谨慎的政府审批 上述三大铜矿是目前西藏前期风险勘探的大项目,但都还没有进入开采阶段。目前,由于环境保护的压力,西藏对矿业勘查、开采的审批实际非常谨慎。 相比之下,2006年一年之间,同为西部省份的新疆、云南比较放得开,新发矿勘查许可证分别为1187件、598件,成为地质勘查最活跃的两个省份。 对于投资者来说,环保成本和政策变动成为在西藏开矿的重要风险之一。 日喀则谢通门某铜矿区一支探矿队日前正“搁浅”在山脚下。 今年4月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发布紧急通知,对开矿进程中再加一道“环保屏障”。要求探矿权人在实施矿产勘探项目前,提交一份《环保方案》。而之前,勘探阶段不需要任何环保方案,直到进入正式开采时,才需要承交《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这支探矿队伍原本打算4月底上山,今年4月实施新政后,增加编制矿区勘探《环保方案》,上交之后迟迟没有回复。“我们也支持环保,实际上到处乱挖企业也要付出成本。”带队人说,今年忽然加出的一道政策,令企业始料不及。 进入冬季的西藏,4000米左右的海拔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50%。由于气候的恶劣,西藏开矿的工作时间是每年的4~10月,其余时间对于海拔在5000左右的矿山,不适宜人类工作活动。 “探矿队”在等待环保部门的解除禁令之前,已过去了近一个月。投资者担心,等批复下来,工作的“黄金时间”已过,“他们那里一定有厚厚的一叠要批。”上述矿区管理者表示。 而在环保部门这边,同样承担着较大的压力。拉萨环保局党组书记谭树辉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在过去环保观点不强的时候,遗留了很多历史问题,各方政策也是边摸索边制定。 谭树辉认为,西藏的生态不同其他地区,勘探阶段必须也要实施“环保”屏障。此外,在西藏开矿需要给政府打一笔生态“保证金”,部分企业也不理解。这笔资金将用来开矿后的生态恢复建设。“企业如果做了承诺中的生态恢复工作,这笔钱还给他们;如果没做,政府用这笔钱来做。”这项政策也是西藏特有的。 一家西藏的矿企预算显示,环保成本占到开矿总预算的30%。 在这一系列的环保政策之下,执行力度令人担忧,在记者前去采访前后,自治区环保部门的领导都在外考察、出差,阿里矿区来回的路程需要6天。拉萨市环保部门的环境监察科只有两名公务员,却承担着拉萨市所有开矿企业的环评报告审批,工作十分辛苦。 在远离环保部门几十甚至上百公里之远的矿区,环保工作者们即使日夜兼程,也难以监管到每一个角落。和开矿的速度比,监管与保护就像一场赛跑。“我们西藏将吸纳内地采矿的教训,避免出现凌乱状态。” 谭树辉说,“西藏环评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意识都在增强,我们只有提高门槛、严格限制。” 记者手记 如何唤醒西藏矿业的春天 采访中,与矿主聊天是得到信息最多的过程。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极端恶劣、辛苦的工作环境下,在广阔的无人区,更多的企业仍然在“越界”勘探。政府的规划是一方面,现实开矿的冲动是另一方面。 一位矿主在这种行为中还产生了类使命感的豪情,他告诉我在海拔5000米找矿的感受:一天十几个小时,最后无论维持怎样的姿势都不能喘气,他说:“我有一种哥伦布当年发现新大陆的感觉。” “那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问。“当然是寻找成本最低的新矿,兼并旧矿成本高。”他是一个直率的商人。 另一位矿主也谈了寻矿经历,他在西藏生活多年,在雪域之中行走时,有一天,不知为何忽然脱光了身上所有衣服,有种冲动在自然面前坦然自己。 在采访中,他露出了矛盾的一面,他在新建的办公室里,与我大谈自己公司开矿的远景,但是他又说,这些矿石应该属于所有人类共同拥有。或许在高原的无人区,人的圣洁感、敬畏感会不自觉地在心里升起。 在西藏,这样的“探矿者”还将越来越多,直到他们的脚印为随后而来的大型商业化机械开采覆盖。 目前,西藏人均GDP已过万。勘探界的预计是5到10年内有矿业将占到西藏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将是西藏具有造血功能的最大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但在西藏这个极端又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里,西藏矿业开发的未来始终弥漫着两种预期,极端乐观与极端观望。 西藏的高原生态脆弱,植被一经破坏难以恢复,在我前去采访的前后时间里,在拉萨当地的报纸上,隔几天就能看到关于西藏开矿环保方面的新政策。2005年底,西藏已经叫停了对水资源污染影响大的砂金开采。今年6月,又全面禁止汞、砷、泥炭的开采。 区国土资源厅表示,尽管西藏有丰富的砷矿和砂金矿,但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也把这些矿产资源列入禁采的范围。专家介绍,汞和砷的开采污染水资源,泥炭的开采可能破坏湿地资源,砂金的开采可能破坏草原、河流等生态环境。 目前,诸多金属矿的开采对环境生态的具体影响还等待着科学论证。但是在等待论证的间隙,资本的冲动没有停止。 “西藏还是一块处女地,但并不可以随便开挖。”作为投资者,一位矿主也认为开发需要准备。他认为,丰富的矿藏应该经过整体的勘探与规划,准备工作包括运力、电力等基础建设、尾矿处理、后期植被恢复等方案。现实是矿藏勘探规划尚不足以支撑矿产发展规划,而后者与环保规划的衔接又存在障碍,基本还处于分割发展的阶段。 “如果都是个人行为、机构行为,那么西藏的矿业不会拥有春天。”他说。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宋蕾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