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清水底下藏着20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11:06 央视《致富经》
清水鱼肉质新鲜细嫩无腥味 唐清的鱼塘介于两山之间的谷底,水全部来自山上清泉 央视《致富经》2007年7月11日播出“清水底下藏着20万”,以下为节目内容: 2007年6月18日下午4点,湖北建始县名叫大坦的小村寨,养鱼大户唐清特意找了几个乡邻帮忙捕鱼。可是,大大的鱼网布设下去后,拉起来却是一张空网。 鱼商 陈德昌:“老板,我今天要的鱼呢,捕不到怎么办呢?你今天这么搞,我明天要货你看怎么办?” 唐清:“捕不到,怎么搞呢?” 鱼商 陈德昌:“那你要给我想办法。今天下午人家打电话都订好了的,明天就要等着要。” 这个深水潭里到底有没有鱼?有鱼的话,为何又捕不到呢?大家对唐清表示怀疑。正郁闷的唐清受了刺激,一头扎进了深水。 记者:“怎么样?摸不着是吧?” 唐清:“太冷了。” 记者:“冷是吧!” 唐清:“是的。” 记者:“你不是说能摸到鱼吗?” 唐清:“再来,你看我再来。” 记者:“逮到一条是吧!” 唐清:“最起码有4斤。4斤。” 一条鱼不足以说明问题,唐清又想尽了办法捕鱼:先把鱼网铺设到深水之中,然后在网子上方投放食物,诱惑大量的鱼到网中觅食,乘鱼不备,迅速收网。再狡猾的鱼也成了瓮中之鳖,被诱捕起来。可正当鱼商高兴的时候,唐清却不卖了。 唐清:“卖了很心痛,还没长到成鱼,刚长到三分之一。” 鱼商还是把车开了过来,拉开架势要买鱼。 鱼商 陈德昌:“顾客点名要这个鱼吧,我们就只好硬着头皮来了。” 唐清:“讲的下半年,过春节以前给他销售,主要是销售春节那个档期嘛!” 本来合同约定是年底一次性供货,可唐清还是有些矛盾:卖多了吧,又舍不得,不卖吧又碍于情面。 唐清:“他下了定金再一个加上又是朋友,照顾面子,他也是给朋友帮忙,人家说我这里的鱼好吃,搞点鱼办婚宴喝喜酒。” 记者:“拉了多少?” 陈德昌:“昨天就给他说了,今天也只卖给我一百多斤。” 唐清在此养鱼已有3年,单草鱼就是上万公斤。只因这个鱼塘介于两山之间的谷底,上宽下窄,加上水深9米多,很难捕鱼,唐清每年只在年底把水放完后,集中打捞一次鱼。而今,唐清捕鱼受困于这潭水,可当初养鱼的时候,也是缘于这潭水。 2005年,唐清带着在深圳打工5年的积攒9万元钱回到村里,边和妻子种地边琢磨致富项目。突然有一天上午,他来到村头那座废旧水库的水源地,喝了一些山泉水后,鬼使神差地决定养鱼。 唐清:“因为这个水全部都是山泉水,上面没有工厂污染,没有化肥农药,纯的山泉水。” 丈夫出乎意料,要去养鱼,唐清的妻子魏吉云却有不同的看法。 魏吉云:“孩子要读书,这个钱打工挣来的钱也不容易,要是打了水漂咋办?” 魏吉云的顾虑不无道理。建始县位于鄂西深山老林之中,山高坡陡平地稀少,这里从来都是有人吃鱼,无人养鱼。 村里虽说没人养鱼,可唐清的邻居陈永奇却在县城贩卖外地的鱼赚了钱,唐清从他那里发现了这个潜在市场。 记者:“你这些鱼是从哪儿拉来的?” 销售商 陈永奇:“枝江。” 记者:“拉来要多长时间?” 陈永奇:“12个小时。” 陈永奇介绍,这个市场有9个鱼摊儿,总共一天卖鱼3000斤左右。但是,由于地处鄂西,与中部平原的产鱼区荆州、枝江等地相距四五百公里,加上山路崎岖,运输损耗大,在荆州2元多钱1斤的鱼,拉到建始就要四五元钱。 唐清所在的村子离县城只有5公里,这座水库是上世纪中后期改旱地为水田时修的,包产到户后就一直闲置着,如果利用起来养鱼,路途近,又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唐清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后,投入8万元,将这座水库进行翻修、改造成20亩水面的大鱼塘,准备养鱼。可结果是,他花大价钱改造的水库,却成了大隐患。 中共建始县长梁乡党委副书记 汪平:“这个坝的下面,有5000多居民,我们集镇集中的位置,一下大雨就山洪暴发,很危险。” 县防洪办发出通牒:要么加固、要么炸毁。这时,唐清反而没有惊慌,他就不相信政府会搁下这件事不管,索性找到乡党委分管水利工作的副书记汪平帮忙。 汪平:“积极地支持他,找到水利设计专家,规划和论证。” 经水利专家测算,需要加固资金5万元。可唐清只剩下1万元钱了,还差4万元。他再一次找到汪平副书记,争取到扶持资金3万元,又找亲戚朋友借了1万元钱,按照专家的设计,在水库堤坝的外沿重新修建了一个高9米,宽20米的梯形护坝。 唐清:“里面用钢筋混凝土筑坝,现在看不出,不关水看见很高很大。” 唐清又在2005年夏末修建了这个分洪闸门,鱼塘终于达标了,他却犯愁了。 唐清:“你光一潭水没用呀,是不是要养鱼呀。 这时,唐清想到了和自己一起从深圳打工归来的弟弟,他生拉硬拽,硬是说服弟弟唐兵将8万元存款入了股,各占50%的股份。有了钱的唐清如鱼得水,一次性就从荆州购进了3万元的鱼苗。 2006年春,唐清又把水库的堤坝加高,把水面扩大到30亩,又先后两次投放自鱼苗3000多斤。眼看着鱼一天天长大,可酷暑时节却出了问题。 唐清:“去年8月份,我这里没有,就没有这个则怎增氧机,鱼塘里面的鱼太多,天气太热,没有注意水质,后来就导致了这个翻塘,缺氧翻塘,死了五六千斤鱼。” 死6000斤鱼直接经济损失就是3万多元钱,相当于自己打工一年多的血汗钱!打工的凄苦,养鱼的酸楚一下子涌进唐清的心头。 唐清:“弟弟要去打工挣一点钱,再补一点。” 唐兵:“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完蛋了,然后还得去埋,挖那个土坑的时候,好像是在埋这个钱一样,心里好像是在滴血。” 记者:“是觉得很辛苦,很难养这个鱼?” 大坦村支部书记 唐词左:“实觉得心里蛮寒心。” 唐清的妻子 魏吉云:“他们哭,我也就哭了,那个鱼你是没看见的,全塘都是,全部翻白了,没事。” 唐清的妻子不忍心看到这种情景,离开丈夫和孩子,到县城一家木板厂打工去了,她担心再次发生什么意外,连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没有了。 记者:“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你自己做饭是吧。” 唐清的儿子唐克俭:“点头。” 记者:“是自己做的饭好吃还是妈妈做的饭好吃?” 唐清的儿子 唐克俭:“妈妈。” 记者:“想妈妈给你做饭吃吗。” 唐清的儿子 唐克俭:点头。 这时的唐清开始高度自责,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子和弟弟。 唐清:“你一次一次这样,我就觉得我对不起他们。” 唐兵:“埋完鱼之后呢,我哥就说,他说我把你给害惨了。” 一时间,愧疚和矛盾交织在一起,唐清萌生退意。 唐清:“是不是把这个全部都扔掉,重新再来,我再去打工。” 但他思前想,还是觉得不能前功尽弃。 唐清:“里面还有1万多斤,2万斤,不是说我喂不出来,这个东西喂得出来。” 此时的唐清,觉得自己就像攀岩一样,一咬牙、使使狠劲儿就能上去,稍有迟疑就有可能掉下去。成败都是一潭水,为了剩下的这塘鱼,唐清已经没有退路。 唐清:“我学经验的钱已经交了,技术也差不多有,我为什么不再投入下去,就一步之遥了。” 于是,唐清购买了两台增氧机,解决了缺氧问题。而后,兄弟俩记起了养苗日记,还特意种了10亩青草喂鱼。到了2006年底,能够上市的鱼达到3万斤。唐清让弟弟拉了一车鱼到市场去卖,可由于刚上市,知名度不高,只见鱼活蹦乱跳的场面,却销量有限。怎么办呢? 当地的土家族年轻人,大都利用春节前后的农闲时节操办婚事。 村民:“来客了,哦,上茶,哦。” 各路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叙旧话新,开怀畅饮。东家一办酒席就是100多桌,每桌鸡鸭鱼肉,样样上齐。唐清觉得,如果自家的鱼能挤进婚宴,简直就是活广告。 恰好在此期间,乡邻程培钊结婚恭请唐清去喝喜酒,唐清觉得生意来了,便找上门去。 唐清:“钊娃子 钊娃子。” 程培钊:“搞啥子?” 唐清:“看管一下狗子。” 程培钊:“他问我办喜事要不要买鱼。我说那肯定要买,办喜事都是时兴的这个东西。” 唐清得到了肯定答案心里有了底,很快亮出价格底牌。 程培钊:“他说5.5元1斤,我说城里都只要5元1斤。” 唐清告诉程培钊,清水鱼新鲜无腥味,自然要贵一些。但是,他又担心对方嫌贵不买。便打出自己的第二张牌——赊销。 程培钊:“他说先搞来用了,好就给钱。” 记者:“赊了多少鱼?” 程培钊:“将近100斤。” 程培钊:“后来五六个伙伴结婚都是在唐清那儿买的鱼。” 就这样,张家接儿媳妇用他的鱼,李家祝寿也来用他的鱼,乡邻过春节也买,唐清3万多斤鱼收入将近20万元。 食客曾玉林:“这个鱼肉质细嫩,没有腥味。” 可是,村里的气温要比荆州等产鱼区低7摄氏度左右,一年只能产一季鱼。如何弥补这个不足呢?唐清和弟弟特意修通了到鱼塘的公路,吸引垂钓爱好者夏秋两季上门钓鱼。 垂钓爱好者:“逮了一个大的,魁哥,拿舀子,拿舀子。” 建始县城居民 向远东:“老婆孩子都说这个鱼好吃,还要吃。” 记者:“它好吃在哪儿?” 向远东:“肉蛮细腻,没有腥味,再一个就是他搞的汤是清水鱼嘛,汤特别鲜。” 眼下到了垂钓的黄金季节,每天都有10多人来此钓鱼,原本打不起来的鱼反而显得弥足珍贵,大家钓多少要少,6元钱1斤不还价。 唐兵:“最多的一天是30多个人,钓走了400多斤鱼,收入呢,那一天可观,非常可观,2500、2600元钱。” 这潭水由文钱不值到年收入20多万元,唐清反倒觉得惆怅和遗憾,他的心头总是挂念着在外辛苦打工的妻子。 唐清:“收入还算可观,还是想呢,以后呢,她能回来。” 魏吉云:“过一年再回去。” 记者:“你儿子很想你呢,自己做饭呢!” 魏吉云:“长时间沉默。” 编导:万鹏 摄像:程诗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