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南海Ⅱ号古沉船预计10月出水 先取文物再打捞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09:39 南方日报
■“南海Ⅱ号”打捞全程追踪 本报讯 (记者/李培)“如果天气状况良好,‘南海Ⅱ号’将于10月出水!”昨天,省考古研究所专家魏峻告诉记者。与“南海I号”不同的是,目前有关方面已基本确定,“南海Ⅱ号”将采用就地取文物、然后打捞木船的打捞方法,将于3个月后“浮”出水面。 而“南海I号”目前的打捞也进入到最为关键的时刻,经过近50天的下压工作,“南海I号”船尾一侧的沉井已于昨天完全下压到位。 新出水300件明代青花瓷 魏峻告诉记者,从6月份开始,省考古所连续对汕头南澳岛发现的古沉船“南海Ⅱ号”进行外围清理工作。“目前我们已经清理了‘南海Ⅱ号’一侧船舷的泥沙,清理、打捞上来明代瓷器300余件,加上之前渔民发现的200余件瓷器,‘南海Ⅱ号’上一共已有500余件明代瓷器出水。” 记者了解到,新出水的300余件明代瓷器与先前一样,多为相似品相的青花瓷,有盘、大碗、碟、罐、瓶等,花样和种类更为丰富。“目前经过专家的进一步确定,船上出水的都是明代万历年间所产青花瓷,产地为粤东、福建一带。‘南海Ⅱ号’沉没时间已基本确定为万历末年。 目前,考古所专家正在汕头南澳岛现场对“南海Ⅱ号”的船弦外侧区域进行抽泥、清理散落文物,并对“南海Ⅱ号”的长、宽、型深进行测量。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南海Ⅱ号”的长度可能超过此前估测的17至18米,接近25米。 出水后将陈列于汕头 “南海Ⅱ号”采用何种方式打捞,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魏峻介绍,目前针对“南海Ⅱ号”,省文化厅已准备了三种比较“传统”的打捞方法上报给国家文物局。 针对这三种打捞方案,魏峻仅透露了其中两种:一是分割打捞,将船内货物捞出来,然后在海底将船体分段取出,打捞上岸后拼接成整船;二是整体打捞,不过与“南海I号”的整体打捞有所不同,“南海Ⅱ号”不会将整船文物、船体一起整体打捞,而是先将文物取出海,然后将木船从海底整体打捞出来。 为何此次要采用“传统”方案?魏峻解释说,“南海Ⅱ号”沉没海域的能见度、海流、气候等因素,都比较适合就地清理发掘的传统打捞方法。 “南海I号”整体打捞由交通部广州打捞局负责,而“南海Ⅱ号”的打捞将完全由广东省考古研究所负责,全程将租用打捞局船只。“‘南海Ⅱ号’沉没海域环境较好,海底能见度较高,达到5米,因此整个打捞过程中,水下考古的工作分量将更重,考古专家可以在海底大显身手,直接破译古沉船的信息。”省考古所专家说。 “南海Ⅱ号”出水后如何保存?会不会建专门的水下博物馆陈列?魏峻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他说:“由于“南海Ⅱ号”船体较小,保存起来相对容易,不一定要放置在水中保存。专家打算将木船进行脱盐、脱水处理后放在真空中保存,船体和文物都将会放置在汕头当地的博物馆中陈列”。 “南海I号”沉井一侧到位 由于地质物探局的调查报告精确不够,“南海I号”打捞沉井在海底下压过程中意外地遇到“硬骨头”。原本,下压沉井计划用1周时间,如今已整整花了超过50天的时间。上个月底,打捞局专家在沉井上压了近3000吨的重量后,沉井依然只下压到淤泥底11米深,离完全到位还有1米之差。 昨天,记者连线“南海I号”打捞现场,副总指挥王仁义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南海I号”船尾一端的沉井已经正式下压到12米深的淤泥里,而由于船头位置的泥沙较坚硬,另一端沉井离正式到位还有不到1米的距离,“我们会继续抽泥,预计三天左右的时间,古船头部的沉井也将完全到位”。 沉井到位后,“南海I号”整体打捞将进行穿底梁一环,这个环节大概需要45天时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