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土生:我要给汉字写传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1:30 重庆晨报

  作为世界仅存的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汉字素有历史文化“化石”之称。有一位学者,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雄心勃勃要给7000汉字一张履历表:讲述每个汉字的起源及内涵外延。这个人就是李土生,第一批出版的10卷本《土生说字》,讲了1000个汉字的故事,已于今年上半年出版,剩余6000个字的注解工作也已完成,有望在明年出版。不久前,李先生来到重庆,在江北一家酒店内,记者对他作了独家采访。

  10年时间细嚼汉字

  “‘孝’字是一个儿子驮或背着老人,‘信’字是人言为信,而且人要站着说话才行,当人言不可信,人没有底气站着说话时,就是信任危机;‘腐’字上面是府,下面是肉,鱼肉基层就是腐败,肉可以拆解为内人,也就是说官员腐败一般都是从另一半开始的。”就着客房内昏暗的灯光,个子不高、说一口浙江普通话的李土生随口举了几个解字的例子。

  据悉,第一批《土生说字》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推出,共10卷,花费了李土生十年心血。剩下的6000多个常用字、次用字和通用字,他已经拆解完毕,有望在明年出版成书。

  架起繁简之间桥梁

  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繁体字转换为简体字之后,很多字原本的意思已经消失,今人对汉字的滥用错用和误解更是比比皆是,这都让李土生很痛心。

  对于繁转简,李土生认为有得有失,不过现在的简化汉字已经很难看出造字的理据,古人造字的智慧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比如“医”,繁体为“醫”,“h”是治病时的叩击声,“殳”为敲打,代指推拿按摩等手法,酉为酒的本质,正是“无酒不成医”,而现在的“医”已看不出本意了。李土生说,“医”字从繁到简的过程,就可以看出现代中医越来越弱化传统中医的医治方法,有意无意地实践西医的理论。

  对于汉字的繁简,李土生认为一味求简或提倡复古都是不合实际的,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对方块汉字的识繁释简,让年轻人可以领悟汉字的美妙。

  季羡林要见他

  在李土生第一套《土生说字》出版时,98岁的国学大师文怀沙选了《楚辞》中的一句“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赠予李土生。而在黄苗子家中,苗子先生也为《土生说字》题了句:“仓颉造字鬼夜哭,土生说字神人服”。而在看了这套书后,病榻上的季羡林先生还专门要见李土生。

  李土生说,自己在北大授课时就与季羡林相识。在季老住进北京302医院后,季羡林送了李土生一本《病榻杂记》,李土生则回赠了几本《土生说字》。在新书研讨会后两天,季羡林就提出要见李土生,到医院后季老第一句话就是:“佛字怎么解?”对于解字,李土生已经了然于胸,他脱口而出:“左半部分以‘人’为部首,突出学佛之人应先把做人放在首位,做个慈悲善良之人;‘弗’由弓、/、|组成,‘弓’喻示成佛必须经过众多劫难,‘/’为邪,“|”为正,/、|穿‘弗’而过,表示不论善人恶人,只要能弃恶从善,均可成佛。”说毕,季羡林十分高兴,双手合十,为他写下“汉字很值得研究”几个字。

  弘扬汉字不遗余力

  在李土生看来,热爱国家从热爱母语开始,热爱民族从热爱汉字开始。他无法容忍在自己的国度拿着机票却只能读到英文字母,国内一些公共场合只有英文标识不见汉语标注的场景曾令他“拍案而起”。近十年来,李土生一直在世界各地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弘扬汉字他一直不遗余力。

  在北京,李土生只要不去大学上课不演讲,基本上是不出门的,“我没多少时间了,满打满算二十几年吧。”李土生说他要趁现在脑袋还好使,把工作做完不留遗憾。李土生不太懂电脑,到现在打字都是“一指禅”,文稿全都是手写,连坐飞机的时间都不休息,“你看,这是我在飞机上写的。”李土生递过来一沓纸,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笔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