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意调查:十年后城市还能住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0:11 国际先驱导报
调查中,有两成的人对中国十年内出现8.7亿城市人口难以接受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吴镭发自北京 如果你的身边多了足足一倍的城市人口,这些人与你竞争工作岗位,一起消耗生活资源,他们的子女与你的孩子竞争优秀教育资源,他们的父母与你的父母争夺社会养老资源,你会是什么心情? 这一切,也许在十年内就要出现。 日前,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2007世界人口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全世界已出现前所未有的城市化现象,而中国正处在城市化高峰,中国的城市人口有望在十年内超过农村人口,届时将有8.7亿中国人生活在城市当中。 近日,《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就“城市——该留下还是该离开”举行联合调查,截止到7月11日0时,在“如何看待城市化进程对你的生活造成的某些消极影响?”这一问题上,有53.28%人选择“这是大势所趋,中国广大农民从中受益,作为城市居民,心胸应当开阔”。江苏的齐先生说:“这么多农民可以摆脱贫困,当然应该支持。” 但是有26.28%的人“心情很矛盾,说不清楚”。北京的王先生说:“许多农民进入城市是被迫城市化,包括我。被迫城市化的结果就是:这些农民没有太多文化和技能,这对他们的生存非常不利,特别是后半辈子的生活很成问题。”广西的杨先生则认为:“城市化加快后,我对地方政府管理能力是否跟得上有些担心。” 有20.44%的人则直接选择“难以接受,更愿意保持现在的城市化水平”。重庆的刘先生说:“以我个人为例,刚刚大学毕业,寻找工作过程中感受到岗位竞争太大,哪怕是比较‘低等’的工作也有那么多人竞争,我到现在都没有找到工作。我住在一个租金很便宜的地方,人口混杂,治安也有问题。现在去街市,满眼都是人,心情也容易烦躁。十年后,再多出现一倍的人,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另外,在“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这一调查中,排在前三项的选择分别是:担心大气环境恶化(72.45%);担心房价以及其他生活成本增加(69.92%);担心子女教育竞争加大(38.47%)。 8.7亿城市人口没有那么可怕 只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适中,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不会下降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宗君、武和霞发自北京面对部分城市居民对城市化加速的担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的李景国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不论城市居民喜不喜欢,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遏制。” 他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而在中国,要想富裕农民就必须减少农民。另外,世界银行专家尤素福曾经做过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有10%是从城市化进程中获得的。” 对于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下降的担心,李景国表示,每个城市对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不同,并不是所有城市的居民都会觉得压力巨大,一些问题只在大型城市会很严重。另外,城市是第二、第三产业集中之地,其发展必然吸引、也需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只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适中,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不会下降。 对城市化颇有研究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建中则重点分析了城市居民的复杂心情。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些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必须学会接受。” 夏建中教授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般认为城市人口(指在城市生活的人口)达到总人口的50%以上就完成城市化。去年,我国的城市人口达到了43%。当然,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让城市居民既享受便利生活,又成为环境污染、房价飞涨、水电资源紧张、养老困难种种问题的直接受害者,他们的复杂心情可以理解。” 夏建中教授分析说,城市居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因为生活成本提高,另一方面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方式带来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城市化的一大结果是城市化的生活方式:追求快节奏、高效率,崇尚实用性,人情关系淡漠,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乏味,缺乏感情交流等等,大部分城市人都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人口再度增加,这些压力显然会更大。 另外,夏教授认为城市化加速还会让社会结构分化更为明显,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这也会给城市居民带来较大的心理落差,进而对城市化产生抵触心理。 夏建中教授说:“我们应该以开放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个事实,接受得越早,你提前做的心理和能力准备就越充分,到时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欧洲推行“健康城市” 居民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和丰富资源,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这些都是“健康城市”的特征 国际先驱导报实习记者李瑞发自北京说起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岳嵩深有感触。他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多伦多,城市化的一大后果是很多上班族都住在离市中心数十公里外的郊区,以及百余公里外的卫星城,上班的工具则多是火车。每到冬季,一旦遇到大雪,经常有上万名上班族困在火车站。郊区的火车站和市中心的办公室因此一片混乱。这一天中,大量雇员和老板都是在焦急中度过。” 以上的事情只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诸多问题的一种,对于许多发达国家来说,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完成城市化进程,但它们至今仍被城市化进程的问题困扰——人口密度过高、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水资源污染、暴力与犯罪增加、贫困加剧、卫生状况不佳等等。 欧美等国家在城市化进程后期意识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开始着手消除这些不良影响。现在,欧洲正致力发展一项“健康城市项目”,该项目由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地区办公室发起,而其对“健康城市”基本特征的概括为:健康、安全和高质量的自然环境;稳定、可持续的生态环境;能够满足全体城市居民的食品、用水、居住、收入、安全和就业等所有基本需求;居民拥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和丰富资源,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城市经济呈现多样化,富有创新精神;所有居民都能够享有高质量的保健和医疗服务;健康状况良好(健康水平高、发病率低)。 当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第四阶段,主题之一是:健康的老龄化。英国的卡姆登自治市在“健康城市项目”设立之初就高度关注城市老年人问题,举办了一系列和老年人相关的活动,例如“老年人论坛”、“谁来关心你的健康”等活动。奥地利维也纳也制定了“60岁以上老人安全行走”计划,重点是:老年人摔跤和意外事故的预防。 如今,“健康城市项目”已经由欧洲逐渐扩展至全球,许多国家的城市加入其中,一个全球性的健康城市网络正在形成。 城市化,欲速则不达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个性”的问题,房价是其中之一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宗君、实习记者吴镭发自北京与欧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有着非常“个性”的问题与困难。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邓卫教授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如果要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还要有4亿多人拥进城市,这样一个规模,在全球城市化历史中都是罕见的。另外,中国情况太特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地域差别那么大,发展又不平衡,所以,我们国家也很难以某个国家为蓝本进行学习。” 邓卫同时指出,但是现在的确有些地方盲目学习国外城市建设经验,典型的表现就是“高档”的城市配套设施,比如歌剧院,大的体育中心,大广场等等,这些东西不是不需要,不过就现在的发展阶段来看,我们的国情还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东西。现在需要发展的应该是一些基本设施,水电保证、污水处理等等,这类问题才是关键。 精彩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