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推进金融财税投资体制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1:03 新华网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新一轮经济增长以来,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在宏观调控日益成为经常性政策行为后,现有的调控手段和措施却难以有效控制高速增长中一些越来越复杂的经济问题。比如信贷过多、房地产价格高企以及投资过热等现象。

  李兴山认为,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大多在本质上还是体制机制问题。而宏观调控过程中,如果只调总量不改体制,只砍项目不转机制,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目前宏观调控出现的一些被动现象,正是由于与调控密切相关的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的改革不到位有关。

  此次《意见》关注到了这一点,金融、财税、投资领域的改革在文件中集中表述,并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紧扣在一起。也就是说,要着眼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财税、金融和投资等体制改革,这些领域的改革要与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相协调,改变目前相互割裂的状态。

  在这个前提下,财税方面,重点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制订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的方案和措施。并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体系;金融方面,重点是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等;投资方面,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价格改革

  要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价格要反映资源稀缺,反映‘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李兴山说,《意见》已经反映出,政府将通过价格改革,促进节能减排。在他看来,理顺资源价格体系、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推进资源价格等相关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成为未来该领域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意见》表明,今年此项改革主要是,继续落实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方案,逐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完善煤炭、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电价机制。推进水价改革,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加快推行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收费使用的监管。加强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监管。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二氧化硫排放收费政策。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建立矿山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同时,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落后生产能力退出的保障和补偿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节能环保投入机制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财政激励机制。研究提出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的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社会事业体改以民生为重

  新一届政府倡导和谐社会的理念下,社会领域内的体制改革将于今年提速,其中的重点集中于民生领域,主要是在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四大方面。因此,李兴山指出,着眼于促进社会和谐,已经成为深化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这是不同于过去的重要变化。

  《意见》将在四个方面推进关系到民生的改革。首先,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放在第一位,特别提出“完善垄断行业工资总额控制制度”。这说明,决策者已经注意到了去年公众对垄断行业反映强烈。针对垄断行业从行政性管制和市场垄断地位中双重获利,形成了丰厚的既得利益以及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能力,未来的方向不仅要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第二个关于民生的改革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

  对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改委和卫生部年内拟研究制订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正在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要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居民共同生活在公共财政的阳光下”为思路,积极推进。

  教育文化方面,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特别是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是一个亮点。制定和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激励文化创新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农村文化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改革关键时期要有紧迫感

  李兴山指出,目前的改革之所以强调打攻坚战,就是因为目前我国的体制改革正处于一个“爬陡坡”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改革越深入,坡度越来越陡,困难越来越大,没有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没有更加切实可行的和坚强有力的措施就难以攀上高峰、达到目的。

  因此,7月9日发改委主任马凯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一是坚持改革方向,在“结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是新体制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任何一种片面性;二是继续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先导,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三是清醒认识国情,在“求实”上下功夫。改革不能从概念出发,也不能照搬国外的模式,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要充分考虑基本国情;四是科学选择路径,在“可行”上下功夫。批判不能代替建设,目标不能代替过程,作为改革者,既要对旧体制进行批判,对新体制进行憧憬,更重要的是要具体策划怎样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五是注重配套推进,在“兼顾”上下功夫。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重点突破、综合配套、循序渐进。

  鉴于我国的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鉴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李兴山认为,国家还是应该有一个专门的体制改革研究咨询和组织实施机构,“这个机构应当是跨部门的,而不是设在某一部门;应当是综合考虑和研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方面的改革,而不是只考虑和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的权威性,而不能只是一个研究和咨询机构。”

  此外,他强调,我们的改革不搞“激进式”改革,不搞“休克疗法”,但“国家对于一些重要项目的改革总要有一个大致的日程表,任何一项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或阶段目标,不能没完没了地搞下去。有些改革需要逐步深入,不能求之过急,但拖得太久,成本太大。”(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