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驱使下的“向后转”:非转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5:30 江西商报

  小张蹒跚着走出了派出所,看着南昌的天空,似乎跟家那边并没什么区别,依然是那样的蓝。这是小张第二次“进”派出所了。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一年了,但是因为迫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最后小张终于决定离开这个令自己留恋的城市。

  2003年最热的季节,小张高考求学来到了南昌,就读于南昌理工学院,并且一待就是四年,三年大学毕业后自己在南昌工作,农村出来的他虽然在毕业后的一年里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但并没有赚到多少“人民币”,反而家里面补贴自己不少,正当自己站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家人一个电话指引了小张的前程——“回家”。

  原来,小张的家在山东的一个农村,近期家那边要修建

高速公路,政府会根据户口补偿给每个村民相当客观的金额,为了多拿一份政府补偿金,家人希望小张能尽快把户口转回去。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于是小张决定把户口转回家。

  殊不知转户口并不像小张想的那么顺利,去派出所户籍科了解,小张属于“非转农”,原来小张到南昌读书时,同时根据学校规定把户口迁到了南昌,也就理所当然转成了“非农业家庭户口”(以下简称非农业户口),但要想把非农业户口转为“农业家庭户口”(以下简称农业户口)是目前不允许的。近日,记者走访了南昌市公安局户政处,经工作人员介绍,早在2006年2月颁布实施的《南昌市公安局户口办理规范》中就明确指出,派出所原则上是不再受理“非转农”户口的。

  进城农民竭力要求“返农”

  如果说当初的“农转非”叫人看到了“吃商品粮”的好处的话,而今,大中专毕业生相继希望通过“非转农”退回起点,则令人感到有点匪夷所思。

  “农转非”在上个世纪计划经济年代曾经是农民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一出农门便身价倍增,农民们通俗地把农转非、吃商品粮称为“吃国家粮”,并笑称从此就是“国家的人了”。到上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不少地方出现“农业户口转非农业户口”的热潮,当时,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个的“农转非”名额非常抢手。

  十几年过去了,随着城市生活的压力以及农村福利的诱惑,原来办理了“农转非”的一些人,如今又有了回头的想法——“非转农”。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城市人口的扩容,主要是通过行政区域调整和征用农民土地而“进城”的,农民主动要求户口“农转非”的并不多。

  江西新余、浙江海宁这些被作为城乡统一户籍制度试点的县市,也有类似的情况———政府鼓励的“农转非”政策并没有出现预想中的踊跃场面,一些多年前“农转非”的农民反而竭力要求“返农”。

  在南昌打工的新建县村民老于告诉记者:“我老家在新建县,地处城乡结合部。现在城市开发已经快到我们老家了。现在在那里有块地真的很值钱的啊。”四年前,老于觉得在家务农收入太低,于是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到南昌市来打工,并于两年前把自己的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因为老于所在的村子在前湖周围,有一片约几百亩的农田,现在这块土地面临着被房地产商购买和开发,村里决定按现在的村民户口平均给予征收土地补偿的费用。这样一来,老于就因为打工时把户口迁了出去,一下子少了十几万元的补偿。

  “唉,现在想转回农业户口都不行了啊,要知道会这样,当初怎样都不会把户口迁出来了。”老于十分懊恼地告诉记者。

  “无论是因工作、迁移或者大中院校的学生等,目前南昌市公安局户口办理规范规定原则上都不受理“非转农”。”南昌市公安局户政处户籍管理科李科长表示,户籍制度其实是一种很简化、很单纯的制度,它主要担负着证明公民的身份和为国家职能部门提供人口统计的职责。在户籍管理之中推行的“农业”和“非农业”的界定,只是为了配合医疗、教育等体系的推行和更好的管理,这些只是户籍制度背负的“附加职能”。南昌市公安局户籍管理科的李科长向记者还原了户籍制度根本目的。

  李科长介绍道,全国现在已经有12个省开始实行户籍管理一元化,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管理制度。这也是全国户籍管理制度的一个发展大趋势。虽然一元化制度的转型是必然的,但是需要时间来完善。

  农村大学毕业生“回不去了”

  众所周知,政府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计划经济时代的大中专毕业生“农转非”得到的补偿是:令人羡慕的城镇居民户口、商品粮供应和就业待遇,这一切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生活和就业保障。市场经济下的农民失去土地多采用一次性货币补偿等。

  而现在,双向选择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基本由家长出钱培养,也不具有干部的身份和待遇。他们要怎么面对在城市生活的巨大压力呢?

  “城市生活压迫得我透不过气。”大学毕业已工作三年的小胡给记者算了一下自己在城市生活的成本:一个月房租费300元,餐费300元--400元,衣服、鞋之类的开销不算进去,每个月工资已所剩无几。“工资低,解决温饱问题还差不多,想买房子留在城市简直是天方夜谭。”小胡无奈地表示。虽然拥有城镇居民身份,但高房价、高消费的城市生活使很多农村大学生的城市梦依然遥不可及。

  南昌市户籍管理科的李科长说,由于在城市呆不下去,一些原籍在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无奈之下产生了“不如归去”的想法。

  小胡说,当一个徒有虚名的“城里人”,不如当一个农民实惠。当农民至少能分到土地,土地如被政府征用,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补偿金。即便土地没有被征用,起码可以种粮、种菜,不用担心温饱。“现在政府又在规划新农村建设了,留在农村也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他说。对此,江西省社科院的专家认为,大中专毕业生争当农民,既反映出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吸引力,又折射出城市房价高、社会保障不足等“城市病”。

  从2002年开始,国家就开始允许大学生上学不将户口迁移,等正式找到了工作以后再将户口迁到工作单位所在地。“大孩子”的户口不能办理“非转农”,那小孩子呢?经过了解,记者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城市新生儿“挤破头”想入农业户口

  “哇哇”伴随着响亮的哭声,又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小李夫妇看着儿子可爱的样子,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我想给我儿子上个农业户口,以后上学还能减免点学杂费用,说不定老家还能分块地,等着以后政府来征收呢。”小李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现在很多刚做爸爸妈妈的夫妻都抱着小李夫妇这样的想法。

  是的,新农村建设针对农业户口有很多优惠:孩子上学可以适当减免学杂费、村里可能还要按照人头来分配土地、政府征收村里的土地时,也会按照人头给予一定的补偿等等。

  但是,南昌市户籍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却告诉小李,新生儿办理的户口跟随父母,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农业户口,可以为新生儿办理农业户口;如果父母双方都是非农业户口,新生儿则必须办理非农业户口。

  在市户籍管理科“碰了壁”以后,仍不“死心”的小李夫妇突然想到了那些专门帮人办理“农转非”、“非转农”的户口贩子。但是户口贩子给出的答案却也让小李夫妇扫兴而归。“即使花不菲的价钱为孩子办理了一个农业户口,村里也会以父母长期不在本地居住为理由,不给孩子享受任何优惠待遇。按照村里的意思就是,我的孩子虽然是个农业户口,但是不能享受分享土地的优惠以及村里的其它福利等,那我办它还有什么意义呢?”小李夫妇权衡再三后,最终还是打消了给孩子上个农业户口的念头。

  利益驱使下的“非转农”

  在政府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许多人想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揩上一点政府的油水。新农村建设中,针对农业户口的人群有很多优惠的政策,例如:拥有农业户口的人群,子女上学可以减免学杂费用;有的农业户口所在地甚至可以按户头分到一块土地。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土地资源也日渐短缺,不少农民宁愿抱着土地等待政府的征收。相比起前些年,拥有一个城镇户口已经不再是一个炫耀的资本了。现在大多数人觉得拥有一个农业户口更实惠些;于是乎,一股“非转农”的热潮在近年开始蔓延。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有些乡村已经半城市化,从而出现一些城中村,既享受着农村政策也享受着城镇政策的优惠,所以造成有些地区出现了非转农这种情况。”省社会科学院马所长表示,这种 “非转农” 现象不过是为了直接参与利益分配。

  马所长如是说。“现在户籍管理所依照的《户口登记条例》是1958年颁布的,带有典型的计划经济时期的特征,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剧和城乡经济的大融合,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新型的人口类型的发展,在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之下,恰恰成了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而一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才是大势所趋。”

  南昌市户籍管理科的李科长告诉记者:“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户籍所在地并不矛盾。”户口的基本作用只有两点:一是证明身份;二是为国家进行人口统计提供依据。目前城乡结合部,面临着开发的地区办理“农转非”户口的现象尤为严重。而真正有土地的村子,更多的人并不是想回去种田。

  人们热衷于办理“非转农”,并非他们一开始就抱定了扎根农村的信念,而是迫于城市生活的压力以及农村“福利”的诱惑。自从1995年以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享受包分配政策,与此同时,农村居民的征地补偿金以及社会福利对他们构成了不小的诱惑,而这些利益分配无一例外都是与户口相挂钩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急欲“非转农”不过是为了直接参与利益分配。即使他们取得了农村户口,他们也完全可以在得到征地补偿金后继续在城市生活,因此,如果仅仅因为“落户”农村而认定他们会扎根农村,显然是过于乐观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