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水危机之后的周铁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3:17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李克诚 发自江苏宜兴

  

无锡水危机之后的周铁镇

  太湖沿岸小化工企业密布,集体停产后太湖水质明显好转。早报记者李克诚 图

  

无锡水危机之后的周铁镇

  通往太湖的排污渠已经关闭

  核心提示: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一线”的无锡宜兴市位于太湖西部,在上游10条进入太湖的河流中,3条在宜兴,占全部入太湖水量的47.26%。而宜兴39公里太湖岸线有20多公里在周铁镇,该镇化工企业布局密集,一度成为“化工污染”的代名词。

  眼下,作为太湖生态优劣“晴雨表”的周铁镇正处于太湖蓝藻事件后水污染治理的“风暴眼”。不久前,该镇5名官员因太湖排污监管失职被严厉处分。无锡、宜兴官方多次点名周铁镇应作为太湖“铁腕治污、重建生态”的“重点突破镇”。然而,“化工之乡”周铁的治污伴随着现实的阵痛———环境治理必然损失部分“GDP”,化工企业主心态矛盾,关停化工厂或将影响部分职工暂时的生计……

  在调查中,早报记者随处能感受到这种强烈的阵痛。但令人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取舍鲜明:痛定思痛,铁腕治污,重现太湖之美。

  宜兴市周铁镇的江南化工厂第一次面临25年来的真正“生死考验”。

  6月3日至今,这个国内最大的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生产企业已经历一个多月的“停产整顿”。

  5月底6月初,太湖蓝藻引发“无锡水危机”之时,该厂向太湖直接排污被中央电视台曝光。次日,当地政府向它亮起“生死牌”。宜兴市环保部门一位官员称,“具体什么时候让他们恢复生产,目前尚不得而知。”

  尽管事后有证据显示,江南化工厂排放的污水尚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但这还是激怒了不少人士:“太湖污染成这个样子了,还能直排污水吗!”

  目前,无锡市160余家小化工企业正面临与江南化工厂相同或类似的命运。仅在该厂所在地周铁镇,就已有22家化工企业被列入“关停”行列,并开始拆除生产设备。

  化工兴镇与太湖病变

  周铁“化工财富”剧增是环太湖地区经济腾飞的缩影,而太湖也在这个进程中悄然发生病变,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公共“污水盆”。

  “化工之乡”周铁镇多次名列宜兴市“对上贡献10强乡镇”。据统计,在最高峰的1998年,该镇有化工厂330多家,产值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5%。

  周铁“化工兴镇”可追溯到1970年代末期,它的成长轨迹印证着苏南第一批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程。

  该镇多位官员及化工业“元老”向早报记者勾勒了当地因化工而兴的脉络:改革开放初期,原分水镇(2000年并入周铁)的一些农民“离土进厂”,进入上海周边地区化工厂就业。后来这批率先略懂技术者或联合或单独自办小型化工厂。财富的示范效应使邻近的周铁镇、洋溪镇也先后兴起开办化工厂的浪潮。2000年、2004年,分水、洋溪先后并入周铁镇,周铁成为名副其实的“化工之乡”。

  周铁“化工财富”剧增是环太湖地区经济腾飞的缩影,而太湖也在这个进程中悄然发生病变,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个公共“污水盆”。近年,周铁镇越来越多的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1970年代淘米洗菜、1980年代尚能灌溉、1990年代垃圾覆盖”,中年以上的周铁居民多会用顺口溜来描述他们眼中太湖水质的变迁。

  自2001年起,太湖开始年年暴发大面积蓝藻,但以今年为甚。周铁镇的许多居民把“蓝藻之患”归结为沿湖地区工业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那些化工厂开工时,我们家的窗户都不敢开,灰尘太多,走在街上都要捂鼻子。”该镇一位三轮摩托车主说。

  治污背后的官员心结

  “压力的确很大。”周铁镇镇长吴旭坦言,“但压力再大,也要确保完成今年关闭55家化工厂的任务。否则,我们将愧对百姓、愧对子孙。”

  太湖蓝藻暴发直接导致政府治污举措大幅提速。

  今年6月,无锡市宣布将“关闭772家化工厂”的目标完成期限从3年压缩到两年。无锡辖下宜兴市的“治污日程”也明显加速:市政府要求提前1年完成关闭350家小化工企业的目标,今年关闭270家,明年关闭80家。

  周铁镇分到的任务是在两年内关闭化工企业100家,其中今年55家,明年45家。无锡、宜兴政府部门曾多次点名周铁镇应作为太湖“铁腕治污、重建生态”的“重点突破镇”。

  周铁镇相关官员介绍,该镇主动关闭化工厂的工作几年前就展开了。经多年“关、停、并、转”,周铁镇化工企业数已下降到152家,化工占全镇经济总量的比例也降至42%。从85%到42%,治污的代价是GDP的损失。

  但按上级“总量控制”的要求,该镇关闭化工企业的速度还要加快、力度还要加大,到2008年底,周铁将仅存52家化工厂,约七成化工企业将被关停。

  “压力的确很大。”周铁镇镇长吴旭坦言,“但压力再大,也要确保完成今年关闭55家化工厂的任务。否则,我们将愧对百姓、愧对子孙。”

  为此,周铁镇出台了“奖励政策”:如企业主主动关闭自己的化工厂,将可根据其规模、销售利润等因素,从镇政府领取5万至50万元不等的奖励。化工企业转为非化工类企业也可得到8年内减免税费的政策鼓励。

  产业升级带来的阵痛

  化工业的沉浮,或是一直依靠化工立镇的周铁的命运写照。曾被誉为“明星乡镇”的周铁正经历着空前的产业升级阵痛。

  周铁镇一些化工企业主们近期同样心绪难平。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负责人对早报记者说,他的企业前年刚刚投入了几十万元,“我一家老小都靠工厂生活。”现在大限将至,怎叫他不进退两难。“当然,我也明白,治污是天大的事,拖不得。”

  当地的“化工圈”正在萎缩。据介绍,无锡市已将环太湖沿岸5公里范围内列为“一级保护区”。在此类地区,所有工厂必须达到污水“零排放”。

  化工业的沉浮,或是一直依靠化工立镇的周铁的命运写照。曾被誉为“明星乡镇”的周铁正经历着空前的产业升级阵痛。

  2006年,周铁镇工业应税销售增长17.5%,增幅在宜兴全市22个乡镇中列倒数第二。当年,宜兴平均增长率达37.68%,增速最高的镇达93.97%。

  对这份并不光鲜的“成绩单”,吴旭认为源于周铁镇连年来“做减法”———不断关闭化工企业。2004年,他任镇长时,该镇化工企业尚存约170家,如今仅存152家。

  2006年起,除明令禁止新办一切化工企业外,周铁镇还鼓励化工企业外迁,目前已有天音化工、银燕化工等13家企业的新上项目外迁。“仅外迁企业,估计投资规模就达20多亿元,可形成60-80亿元的销售规模。”

  “眼看是块肥肉,但吃不得啊!”当地一位官员感叹。

  让吴旭感到“压力很大”的,不仅是两年内关闭100家化工企业,还有如何重寻周铁镇的优势产业。

  原有化工企业被关闭或搬迁,空出来的土地另有他用———重新招商,引进非化工类的环保型项目。但显而易见,招商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让民众恢复治污的信心

  “如果政府真能管住所有造成污染的化工厂,我打心底里支持。”

  50多岁的宜兴市江南化工厂总经理杭国盘很怀念少年时光:撑着小船,一群人去太湖捕鱼、捞虾。那时候,湖水清澈,湖岸周围数百米都是芦苇荡。

  1969年起,太湖周围的湿地开始了围湖造田。1982年,在一片芦苇荡上,江南化工厂建成。几十年后,普通工人“小杭”成了厂长“老杭”。

  对太湖,老杭有很深的感情。在湖边长大、成家、立业的他说:“如果政府真能管住所有造成污染的化工厂,我打心底里支持。”

  而他的工厂130多位工人目前更关心的,是到底何日恢复生产。在这里,普通工人的月薪约1300元至2000元,于他们而言,现实的生计同样迫切。

  对于周铁镇官方而言,如何让民众恢复对政府治污的信心一直是他们努力的方向。据介绍,投资3000多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5000吨的周铁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20多公里长的太湖沿线上已开始营造100米宽的林带;对进入太湖的主要河流实施清淤、在河道两侧植树造林,“目前已造林4271亩、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明年计划再植树500亩,以后逐年推进”。

  我们有理由相信,三五年后,“太湖美,美在太湖水”不会像现在这样,仅仅美在歌曲的旋律上。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