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管理600亩地月入600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4:30 重庆晨报

  7月17日,济源的天气有点闷热。在济源的第一站采访地,是市郊的轵城镇西轵城村。陪同我们前往采访地的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说,河南济源市的领导也刚率团从重庆等地学习城乡一体化经验回来。

  “片长”管二三十个人

  一条笔直的沥青混凝土路上,农妇郝春兰骑着电动自行车,巡视着她“分管”的那五六百亩集中流转的土地。

  “俺已经看了一来回了。没事,大家都在干活。”郝春兰61岁了,她的河南话让我们听起来很费劲。2004年,郝春兰家5亩承包地中的3亩,在自愿基础上集中流转。拿到集中流转土地的公司,规模经营花卉、苗木等产业。没农活干了,郝春兰到公司“打工”。到现在,她已习惯别人喊她“领工资”了。

  集中流转的3000亩土地,分成了好几片从事种植等产业。其中大约600亩,由郝春兰负责管理,给她配了二三十号人,供她指挥调度。于是,记者们开玩笑,临时给了她一个官衔:片长。郝春兰和手底下那帮人,主要给这600亩地上的苗木锄草、打药、施肥等。

  “每个月多少钱”?“600块。”郝春兰一年下来工资收入7200元。大儿媳妇在村里的医疗站干着收费的工作,每月也有700-800元。

  早上7点上班,上午11点下班;下午3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郝春兰接完手中的电话,笑着说她现在也是“八小时工作制”。

  三种土地流转方式

  同一个村几十年,西轵城村党支部书记卫汉山和郝春兰很熟。“她们家只有两亩林地没流转了,你问问她现在一年能收多少钱。”老卫笑着指指郝春兰。

  老卫想起2000年的事:西轵城村所在地,当时有造纸厂。效益好,但污染严重,关停了。老卫萌生了搞生态农业的想法,准备规模化经营。

  “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村委会把土地使用权从农户手中返租过来,以村委会的名义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当时,每亩土地每年租金是700元。”老卫说,最初只有140户农户,把他们的200亩土地拿出来流转了。2002年,流转土地的租金涨到了每亩每年750元。连台湾的公司,都跑到这个小小的村里,在流转的土地上种植蝴蝶兰。

  西轵城村流转的土地中,80%%是农户与村委会间签订流转合同,另外近20%%的是农户与农户间的土地流转。

  在村里,部分村民的土地则是另外的流转方式:一家企业在村里占了地,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还是农户的,但企业按每亩每年1000元的标准,补偿给农户。同时约定,每占3亩地,企业要给农户一个工人指标;企业里需要装卸等工人,优先考虑村里农户。

  本报特派记者杨光毅(河南济源电)关键词迁户并村

  “光棍村”集体迁到山下

  本报河南济源电很多济源当地人都不知道当地有个杏树洼村。这个村有530名农民,但结婚年龄早过了,依然有几十个光棍。当地人已经习惯这种情形了:女人能嫁出去,但嫁不进来。陪同前往的济源市扶贫办负责人,干脆直接告诉我们,这就是个光棍村。

  这是济源的计划:2010年,将20668名在山区居住的村民“迁户并村”,即把他们从缺水、缺电和交通不便的山村,集中迁移到山下,与当地的农民一起组建新的能享受现代化生活的新乡村。重庆的高山移民,与此异曲同工。搬迁后当地农民的收入较以前有了大幅增加。

  政策链接搬入镇乡每人补3500元

  河南济源市的扶贫搬迁方案,列出了很详细的搬迁政策。

  1.安置地选在旅游沿线、道路主干道沿线和各乡镇区,实行集中安置,以方便群众和便于找到致富门路。

  2.搬迁点水、电、路、电视、通讯、沼气等基础设施提前规划,搬迁户房屋经济实用、统一规划建设。要有教育、卫生、体育和文化设施配套。

  3.搬迁户新建房屋资金,部分可从搬迁补助中来。搬入镇镇区的,每人补助3500元;搬迁后还在本村范围内的,每人补助3000元。

  4.对确有困难又不得不搬的农户,在补助资金中拿出1%%-1.5%%,进行适当援助。

  5.搬迁户在宅基地办理、原有林地归属、户口迁移和经商办企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