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奥运门票报销,这回制度走到了前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7:31 长江商报

  不仅要在事关中国形象的奥运事务上,才对公款消费有如此严密周到的防范,期待这种“无赖假设”的限权逻辑,体现在更多的制度安排中。

  从价格、数量到怎么分配,稀缺的奥运门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最新的消息是:国家税务总局16日明确表示,奥运会门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购票者需要发票的,可持门票到销售地所在的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见本报今日报道)

  国税局发布消息时没有解释为何“奥运门票不得报销”。以我的揣测,这是举办者充分珍爱奥运会中国形象的羽毛,以最细致的制度保障“绿色奥运”的绿色,防止无孔不入的公款消费蔓延到奥运会上。说白了,奥运门票不得报销,对可能的“公款看奥运”预先进行制度约束,防的就是公款消费。

  这个防范制度非常值得赞赏,因为它赶在了可能的腐败前面。毋庸讳言,我们的反腐规定并不少,《东方早报》曾报道过,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与反腐败有关的法律、法规最多的国家——为什么成效没有公众期待的明显呢?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一些制度的设计,相对滞后于事实行为的发生。如此慢一拍,效果自然难以彰显。

  从公款吃喝到公款旅游,从公车私用到公款追星,公款未曾埋过单的地方,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大私无公”的语境下,各种活动的举办者就应对“公款埋单”充满警惕和敏感,设计制度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各种钻空的可能性。赶在发生之前预防——“无赖假设”的制度防范下,才会切断丑恶产生的路径。

  就“公款看奥运”来说,也早现出公款埋单的端倪。2004年的雅典,《中国青年报》记者就在采访中发现,中国有大批官员去“考察”雅典奥运,雅典的许多旅行社每天都要为接待这种考察团忙得团团转。“各单位一把手不到外面见见世面,不去看看奥运会到底怎么回事,怎么能够办出成功的奥运会?”这是某市市长的观点;某省一个考察团,在雅典观看了一段时间比赛后,众团员便马上飞往希腊近邻意大利——花的是谁的款?如果不对这种可能进行先在的约束,家门口举行的奥运很容易成为公款埋单的盛宴,届时,观众席上齐刷刷坐着一群来“考察”的人。

  不仅要在事关中国形象的奥运事务上,才对公款消费有如此严密周到的防范,期待这种“无赖假设”的限权逻辑,体现在更多的制度安排中。

  曹林(北京 编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