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7:46 北京日报

  唰——如同迷彩丛中长出了金色枝干,一排排紧攥的拳头向着党旗宣誓。

  这誓言,穿越80年时空;这誓言,回荡着一个响亮的名字——

  “铁军”!

  铁心跟党——党旗指向哪里,滚滚铁流就开到哪里

  从井冈山斗争到解放海南岛,从’98抗洪到中俄联合军演,从“英雄红一连”“钢铁红二连”到“能攻善守红九连”“渡海英雄连”等45个荣誉单位,“铁军”的每一段征程和每一支部队里,都浓缩着铁心跟党的红色历史。

  1978年3月,蔡春礼走进“铁军”任师政委。

  在走过多年的和平岁月之后,这支与自己同龄的红军师,是否还保持着从南昌城头、从井冈山带来的传统?是否还有着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嗷嗷叫”的劲头,那么一种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

  蔡春礼的疑问,很快在次年的边境重大军事行动中找到了答案。

  全师3个步兵团,哪一个都请求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谁也不愿意留下来当预备队。行动结束,军长问一个新兵:“你们打得怎么样?”不识军长为何人的新兵脖子一梗:“我们‘铁军’从来不打熊仗!”“铁军”,还是当年的“铁军”!

  就像“叶挺独立团”从北伐前线走到南昌城头的步伐,就像红军师从两万五千里长征打到解放战争的征程一样,党旗指向哪里,滚滚铁流就开到哪里。

  战争年代如此,和平时期亦然。曾参加过’98抗洪的“铁军”官兵,忘不了长江大堤上那面旗帜——

  红色的巨旗迎风而立,上书4个大字:“铁军”来了!

  无需多言,4个字足矣。“铁军”来了,舍我其谁!

  “铁军”来了,血染的双脚打成桩,血肉的身躯筑成堤!

  64次排险,370多封血书,一个团就创下300人100分钟背土600立方米、200人40分钟向江中抛石500立方米的效率奇迹……

  对于“铁军”在长江大堤上留下的这些数字,“叶挺独立团”通信连四级士官何建法已经有些淡忘了。但他永远记得大堤上那群苦苦请求部队领导、非要参军的小学教师,记得在部队凌晨撤离时,用喧天的锣鼓和鞭炮欢送他们的灾区群众……

  人民军队之所以赢得人民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民军队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召唤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以党和人民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奉献大局无怨无悔。

  2002年冬,这支全军第一批轻型机械化步兵师率先通过了总部改制换装5年验收。

  肩负着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凝聚在党旗下的“铁军”,又开始了迈向信息化的新一轮转型……

  “跟我冲!”——最危险的时刻,共产党员总是“铁军”最先出击的拳

  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写下了我军战史上悲壮的一页。

  1943年3月18日,“叶挺独立团”2营4连(时为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4连)为掩护我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转移,在江苏省淮阴县刘老庄与千余名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弹药耗尽,全连82名官兵用刺刀、用枪托、用牙齿与敌人厮杀一昼夜,最后全部阵亡。

  从那时至今,被称为“刘老庄连”的4连每年都从刘老庄招收10名新战士。

  还有什么比这场朱德总司令评价为“我军革命英雄主义最高表现”的白刃战,更能集中体现“铁军”的意志?

  21岁的刘飞就是听着82烈士的故事长大的。2003年12月,来自刘老庄乡的他成了“刘老庄连”的一员。

  当兵第3年,刘飞被选入师教导队集训,那是全师闻名的“魔鬼训练”基地。

  刘飞记得,报到那天,背包一放就开始跑5公里,超强度的战术训练新伤累旧伤,睡觉都没法躺。几次想退出,想起连长说的“刘老庄来的兵没有孬种”,看到那些龙腾虎跃而不言苦累的战友,刘飞打消了念头。

  “铁军”的士兵就应该性格如火、意志如钢!

  刘飞似乎第一次明白了“铁军”的含义。5个月的集训结束后,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铁军’的党员根本不用翻花名册去找,95%的训练尖子都是党员。”师长杨剑说。

  担任过副师长的王广义在“铁军”部队战斗了40多年。给年轻的士兵们讲传统,他总会讲到自己经历的最惨烈的一仗——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负责守卫四平一侧的“铁军”某团打了整整7天7夜。在王广义的记忆中,从来没有过那么响的炮声。

  然而,跟炮声一样响亮的,还有共产党员的呼喊——“跟我冲!”“跟我来!”

  从强渡乌江到飞夺泸定桥,在“铁军”80多年的历史中,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声音!

  1926年“叶挺独立团”攻打武昌时,率敢死队向城头发起攻击的第一营营长曹渊,就是这样说的。

  长征路上无数过关夺隘的战斗中,被誉为“开路先锋”的尖兵连骨干,也是这样说的。

  同样的声音,还回响在抗洪抢险的大堤上,回响在挑战极限的训练场上……

  “党员突击队”,“铁军”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几乎都有过这样一个临时建制。在最危险的时刻,在最艰苦的地方,共产党员总是最先出击的拳!

  懂得了共产党员这个名字的感召力,也就懂得了“铁军”。

  永远的生命线——鲜红的血脉凝聚着“铁军”铁的精神

  作为人民军队里第一个建立士兵委员会、第一个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个开办政治工作骨干训练班、第一个实行“政治课”制度的一支部队,“铁军”最早实践了我军的一些重大政治制度。

  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活跃的民主氛围,从此成了“铁军”的传统。

  曾在解放战争中担任通信员的王广义老人,对当年所经历的“三大民主”场面如数家珍:军事民主——攻打长春机场之前,连长领着班长一起看地形,排长发动战斗小组讨论怎么打;经济民主——伙食费每月公布,士兵参与经济管理;政治民主——党小组会常常在乱坟岗里秘密召开,但每个党员都畅所欲言……

  80年风雨历程,80年铁心向党。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始终是“铁军”部队“五铁精神”得以形成和发扬的可靠保证。

  2003年7月,毕业于山西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的王海金入伍来到“铁军”某机步团。具有过硬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他本想在部队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没想到被分配到步兵营当了一名排长。学非所用的沮丧让他异常烦恼,一气之下递交了转业申请。

  让人震动的是,被调整到急需计算机人才的自动化站后不久,一度消沉的王海金就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技术比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被评为“基层优秀军官”。

  “人尽其用、才尽其能,就是最深刻的以人为本。”师政委周和平说。

  “铁军”部队先后从地方接收了78名大学生士兵。针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师团党委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个个精雕细刻。两年来,78人中有7人立功,25人在团以上比武竞赛中夺魁,40多人被评为“优秀士兵”。

  生动有效、丰富活泼的政治工作,把“铁军”部队中的一块块“铁”都炼成了钢。

  “秋收起义红二团”一连班长曹声文,不高的个子,黝黑的皮肤,往队伍里一站毫不起眼。

  2005年8月24日中午,“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演习抢滩登陆展开。不知老天是否特意要给首次携手演习、却也是同场竞技的两国军人更多考验,那个时节不多见的大风急浪,把几千吨的登陆舰晃得像片树叶。

  战车变成了“潜艇”,这是曹声文担任指挥员的首辆战车一驶出登陆舰渡板时的感觉。沉着指挥,“铁军”战车在他的带领下陆续登陆。此时,剩下的目标还有一个:106高地。

  两军向目标发起冲击的路线相距不到30米。曹声文说,他们甚至可以看见俄军“箭在弦上”的表情。

  “一班长,上!”一声令下,曹声文带领一个排穿过航弹和炸点的落弹区向目标冲去,率先到达预定位置。他们获得了俄罗斯国防部长伊万诺夫颁发的“战斗友谊奖章”。

  演习结束、部队返营的那个黎明,曾在“铁军”工作过的12名老军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赶来迎接凯旋的官兵。

  这样的情景,新一代“铁军”官兵并不陌生。

  ’98抗洪中,30多名湖北籍退伍老兵自发赶回老连队参加抢险;退伍已近10年的80多名广东籍老兵,每隔两年就会在建军节这一天,身穿迷彩服,肩背挎包水壶,齐聚“铁军”军营……

  这,就是“铁军”强大的凝聚力。

  它来自铁心跟党的不变信念,它来自共产党员的身先士卒,它来自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

  ——“铁军”,永远的“铁军”!

  (据新华社郑州7月17日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