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堤就是保家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08:20 东方网-文汇报

  淮河在江苏境内的70公里河道,全部位于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几天前,淮河今年的第一、二次洪峰,淹没了盱眙县老船塘地区一百多户居民的住房。然而,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无情的水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受灾的居民们及时得到了政府的妥善安置,居住在大坝附近的村民则在党员干部的带头下,自发组成了日夜不停的巡堤小组,时刻关注着大堤的隐患。鲍集镇水务站站长罗太金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这块的淮河大堤还没有出现过一次险情!”

  “我的家就在下面”

  鲍集圩,是盱眙县下辖鲍集、铁佛、淮河、兴隆、明祖陵五个镇管辖地区的总称,江苏省境内的全部37.8公里淮河大堤,正位于此。踏上位于鲍集镇引河村的淮河大堤,记者看到,堤内原本高大的树木均已被猛涨的淮河水所淹没,水面与18.5米高的大堤间触手可及。而大堤的另一边,就是村民们的家。

  罗太金告诉记者:“一旦大水漫过堤面,这些村庄就会被全部淹没。”站在大堤上看着两边,在17米上下徘徊的水位要比村民们居住的地区高出三四米,形同一条危险的“地上河”。在大堤上,记者遇到了一位72岁的引河村村民洪在东老人,他和其他村民一起,正在用铁锹铲石子加固大堤上的道路。“我的家就在下面,大堤要是一垮就什么都没了。”

  在与引河村相邻的新迁村段淮海河大堤上,记者见到了挽着裤腿、打着赤脚的新迁村支部书记王朝明。他告诉记者,自从水位开始涨上来,村里的党员干部就分成两班日夜监视大堤的情况。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村委会成员更是除了吃饭以外几乎都扑在了大堤上。“说到底,不仅是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带头,我和所有的村民一样,自己的家、生命和财产也都在大堤下面啊。保堤,就是卫家!”

  据盱眙县委透露,进入七月以来,鲍集圩大堤附近五个乡镇共自发形成了4万人的干群巡堤队伍,全县范围内更是组织了314个、共计2.92万人的抢险突击队,以及大量木桩、石块、水泥、钢材、土工布等救险物资,时刻严阵以待淮河泛滥的每一丝风险。

  “政府安排得真好”

  盱眙县老船塘地区,由于地势低,每逢遇到水灾,所有居民的住房都会被浸没。7月9日夜里,肆虐的淮河水再次淹没了这个地区。而令居民们欣慰的是,就在当天的十二个小时内,所有受灾地区的一百多户居民全部被当地政府妥善安置到了地势较高的临时安置点居住,不仅没有出现任何伤亡,家中能携带的财物也大多被抢救了出来。

  受灾的居民中,有12户被安排在盱眙县第三中学居住。走进被辟为临时房屋的教室,记者感受不到一丝的慌乱和沮丧,屋子里竹席、蚊帐、风扇、电饭锅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全。

  走进一间挂着纱门帘、写着“特别房”的教室,记者发现这里竟然住着一位“新妈妈”。就在7月9日,洪水漫过老船塘居民家园的那个晚上,26岁的朱志萍在县医院生下了一个7斤6两重的大胖小子,而此时,她家中的洪水已有半人深了。

  正当他们一家人愁着有家难回的时候,盱眙县政府将他们安置到了县三中居住,还给朱志萍特辟了一个单间“做月子”。盱眙县、淮安市的领导多次来看望过这对不幸而又幸运的母子,淮安市委书记丁解民还亲自给小宝宝起了名字。说起这些,朱志萍的婆婆李江荣高兴得直拍手,连声说:“政府安排得真好!”

  记者到访时,他们一家子正在吃晚饭,桌上摆的是当天刚买的韭菜、黄瓜和土豆丝。而在他们“家”隔壁,74岁的何景华和79岁的王兆顺老夫妻俩,则正拿当天买的馒头就着刚炒的茄子、(豆腐)干子、冬瓜汤吃着。何景华告诉记者,住在安置点里,出门就是菜场,简直比原来家里买东西还要方便。

  盱眙县委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等水退之后,政府将统一组织防疫人员对灾民们的家消毒,让他们居住。

  本报特派记者袁祺

  (本报盱眙7月17日专电)

  淮河下游洪泽湖水位暂回落

  本报讯(记者郑蔚实习生吴晶)记者昨天从江苏省防指了解到,洪泽湖水位暂时回落。昨天8时洪泽湖水位13.71米,较16日下降0.01米,超过警戒水位0.21米,入湖总流量为9467立方米每秒,出湖总流量为10743立方米每秒。三河闸、入海水道继续敞开泄洪,流量分别为8100立方米每秒、1870立方米每秒。

  

“保堤就是保家园”
被淹民居。袁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