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传人传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11:29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实习)潘振华 文/摄

  浙江省的东阳木雕,历来有着优良的历史传统和艺术风格,以丰富的题材内容、娴熟的构思设计、精湛的雕刻技法、 艺术与使用的巧妙结合而见长,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最近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东阳木雕的传承人陆光正榜上 有名。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东阳木雕,了解陆光正,观察记者专程前往他位于东阳的创作室,与他来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师出名门崭露头角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家似乎总是一副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的样子,但陆光正是大画家,是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 ,与一般的艺术工作者还是有些差别的。初见陆光正,一股非凡的气魄就迎面而来----只见他头发微白、红光满面,显得 格外精神。而白色的休闲装,米黄色的长裤,这样的一身朴素穿在他身上却是如此的不普通。陆光正得知记者是专门从杭州过 去的,便亲切地与我握手,并告诉我他上个月刚为西湖造了一艘总统船,估计不久后就能驶航了。说话时,记者发现陆光正的 右手小指还残留着画图时的墨迹,可见他刚从艺术创作中走出来。

  谈到他传奇的一生,当然得从他学艺时说起。小时候的陆光正就特别喜欢画画。那些散落在老祠堂、大宅院以及古民 居里的木雕石刻,总能引起幼小的他的注意,他觉得能把木头和石头雕刻得这么精致是相当神奇的。当时学木雕,已经不是传 统的手工作坊带徒弟的模式了,东阳的木雕学校每年都要从2600多人中选拔80名有潜质的学生,13岁的陆光正是当时 班上年纪最小的。

  

千里马之所以能成为千里马,是因为伯乐慧眼识良驹,而陆光正之所以能从那么多学徒中脱颖而出,成为东阳木雕的 擎旗人,也与他的师傅“雕花
状元
”楼水明密不可分。由于在雕刻方面没有什么基础,学起来就困难重重,画的图、刻的东西 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对陆光正来说就有点丧失信心了。他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也许是家教的关系吧,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要求 很高,所以没有完全气馁,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楼水明慧眼独具,将他破格收为“关门弟子”,在恩师的耐心指点下,陆光 正的技艺有了突飞猛进。一年后,陆光正初露才华,创作的木雕挂屏《热爱和平》被选入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并作为 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学木雕最大的快乐就是作品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认可,在我心里,我最感谢的是我的恩师楼水 明,如果没有他的悉心教导,也就没有现在的我。”提到学艺,陆大师如是说。

  博采众长脱胎换骨

  在那个年代,要学一门手艺养家糊口并不难,但要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则需要付出无数个日月的苦练揣摩,经历许多 次的失败与坎坷。在这个成才的过程中,许多人遇到挫折就放弃了,这样的人就逐渐流于平庸;有的人坚持下来了,他们的成 就就算在数百年后仍能为人们津津乐道。

  15岁从东阳木雕学校毕业后,陆光正进了当时的东阳木雕厂,并被破格选入设计组。许多个酷暑严寒的深夜,当与 他一起雕花的同伴已经疲惫地进入梦乡时,陆光正总是一个人在小煤油灯下潜心临摹名作画谱、历代人物的形象服饰、古建筑 装饰的结构与造型、各类动物的姿态和名花异草的姿容等。经过数年如一日的苦练,陆光正的画功有了长足的进步,临摹与书 写的画稿堆了有足足一人多高。

  当时还健在的“雕花皇帝”杜云松、“雕花宰相”黄紫金等老艺人一直关注着这个勤奋的小伙子,他们也希望找一个 能继承他们的木雕技术衣钵的传人,陆光正的倔强劲和认真劲深深打动了他们。老艺人们视他为掌上明珠,将他们长年累积的 木雕经验和自己的拿手绝活倾囊相授,从作品的立意构图、总体布局到多层次的艺术处理、线与面如何结合等细微技巧都向他 和盘托出。陆光正孜孜以求,记下了名师们的教诲,经过反复揣摩、努力实践,终于通晓了东阳木雕的奥秘,学会了雕刻的各 种技法。如果说进入木雕学校学习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那么师承三家之后,陆光正已经脱胎换骨,集各大家于一身了。

  有一次,陆大师的一位朋友来找他,说为了完成“西天取经”的设计,查遍了佛经及历史文献,对“四大金刚”、“ 十八罗汉”的面部表情和衣饰不甚了了,因此请教陆光正。当时,陆大师手上正在做事,但稍后便不假思索地拿起一杆铅笔在 朋友摊开的纸上按照位置涂抹了起来,也就一支烟的功夫,把那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的形、神、态都列在了图上。有时他走进 雕刻工场去看雕工们制作,也会接过他们的工具和斧来,拉开架势,劈劈拍拍,三下两下就弄出一个像样的粗坯,其力度和速 度即使是非常熟练的老雕工也自叹不如!

  多思善悟突破禁区

  之后,陆光正凭借着他炉火纯青的木雕技术开始不停地创作震惊海内外的作品,名气也越来越大。1974年他创作 的木雕挂屏《松鹤同春》、《百鸟朝凤》被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1979年他创作的木雕台屏《三英战吕布》被评 为国家珍品,现陈列于中国美术馆珍宝苑;1981年,在由国务院轻工业主持的全国木雕技术大赛上,陆光正创作的木雕壁 挂《三战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一举夺冠,获得全国第一名,陆光正从此名满天下;1988年他创作的大型木雕落地屏 风《锦绣中华》,是当今木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现收藏于台湾南园;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赠给香港特区政府的香 港回归礼品巨大的落地屏风《航归》也是出自陆光正之手;2003年他为杭州雷峰塔的重建而创作的大型木雕壁画《白蛇传 》,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的盛赞,李长春点名要他全权负责整个修建工作。他主持设计的新加坡“董宫酒家”大厅巨 型木雕装饰,被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先生称为“新加坡至今最好的建筑雕刻”。

  随着东阳木雕的名声日隆,东阳木雕产品广销世界各地,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东阳木雕的传统受到了冲击,市 场需要幅面阔大的大件作品,而东阳木雕传统上却都是小构件;同时客户又是来自四面八方,各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不一样,在 东阳生产的作品到了风多雨少的干旱之地就会干裂、断损。这两个问题成了制约和困扰东阳木雕艺术发展的难以突破的最大瓶 颈。陆光正虽然继承了东阳木雕的所有精华,将先人留下来的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但面对这两大瓶颈,也不能不感到一次次 的困惑。

  这是一场革命,也如同一场分娩,分娩的结果是令人欢喜的,而分娩的过程却是痛苦的。经过艰辛的探索和反复的实 践,多思善悟的陆光正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将大幅的作品根据画面的构图划分成若干个单元, 每个单元采用独立板材,板材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使之伸缩自如,既有工艺上的间隔,又有画面布置的有机联系,可以说是 巧夺天工。他的创举,突破了东阳木雕乃至中国木雕不能创作大幅作品的禁区,使之永远地成为了过去和历史。

  好为人师兼济天下

  好为人师是陆光正的一大特点。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任东阳木雕学校校长的十几年间,陆光正亲自主抓教学,每年都培养出百余名学生。现在这上千名学生都成了东阳 木雕的骨干力量,其中也不乏才华出众者,黄小明就是陆老的得意门生,继承了他绝大部分的技艺。

  从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后,陆光正创办了自己的创作室,一直坚持培养后继人才,特别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动 手能力的双重培养,如今他的弟子已经不再局限于江浙当地,而是遍及全国。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木雕师,不仅要有较好的绘画 基础和理论修养,还要有四到五年时间的实践,读研究生都不用那么长时间,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愿意学这门技术的年 轻人是越来越少了。为了让这门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能永远流传下去,陆光正煞费了一番苦心。

  此次在东阳,陆光正兴奋地向我透露了一个好消息:他已经获得了教育部的审批,将于明年在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 学院成立一个新系,招收对绘画和木雕有兴趣的初中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他本人也将亲自上阵,为这些学生讲授木雕知识, 这对传承木雕艺术无疑是件大好事。

  陆光正让人佩服的不仅是他精湛的手艺,还有他那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就在与记者交谈时,他接了一个电话,是当 地的文化部门领导打来的,请他去商谈一下集资修建养老院以及为养老院的布局做设计的事,他请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休息一 下,自己就马上赶过去了,陆光正对公益活动的爱心可见一斑。

  岁月不饶人,如今的陆光正已近不惑之年,苍白的头发、额头的皱纹都流淌着岁月的痕迹。他匆匆赶回来带我参观了 成品展览室,并坚持送记者上车后,又转身进了创作室,他要为国家财务局和深圳特区政府赶制几件大作品。在他转身的一瞬 间,记者觉得他的身影是如此高大,正是有了这样的艺术家,我们的传统艺术才能不断地传递并发扬光大。 -

  相关链接:

  雕刻技艺博大精深,除了东阳木雕外,还有其他很多:如乐清的黄杨木雕传人王笃纯,62岁时退休后,仍紧握雕刀 ,全身心扑在自己所热爱的黄杨木雕事业上,年年有新作问世。除《高原之歌》,他创作的《喜庆香港回归》生动展现了香港 回归时炎黄子孙欢欣鼓舞的喜庆场面,被收入《永远的1997—纪念香港回归全国美术作品集》;另一件佳作《乡音》,则 抒发了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思,获得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办的98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还有乐清的细纹刻纸传人林邦栋,能在一方寸的纸面内刻出2000多个小洞孔,包含了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等 。林邦栋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十大神剪”之一,1926年出生于民间工艺世家,自幼继承祖父和父亲的“纸扎、细纹刻纸 、油漆画”等手艺。70余年来,他潜心于民间细纹刻纸艺术,并形成“写实与浪漫相生、线条流畅、纤如发丝、工整细腻” 的艺术风格,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博物馆广为收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