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村民自制篮球架是“最值钱的器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12:21 新京报
一位穿皮鞋的文化课老师给孩子们上体育课,最普遍的内容是不用器材的项目。 齐岔小学的学生在坐着两条腿的板凳上课。基本的条件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体育设施。 静宁县古城希望小学只有高年级的学生才能玩篮球,低年级的同学只能羡慕地观望。 甘肃省静宁县齐岔小学校舍濒临倒塌,该校两个年级共用一间教室 寻访第4站:甘肃静宁县 甘肃省静宁县古城乡希望小学和齐岔小学 体育教育现状:齐岔小学校舍濒临倒塌,体育器材只有老师搓的麻绳和村民自己制作的篮球架;古城乡希望小学是该县最好的希望小学,至今欠债8万元。 甘肃省静宁县城通往古城乡的公路两旁,大山连绵起伏,仿佛把沿路的村庄与世隔绝。沟壑纵横之下,用黏土夯成的宅院显得愈加苍老。梯田上,村里的人散落在巴掌大的庄稼地里,忙着收割才1尺多高的麦子。 “村里人都靠天吃饭,数月大旱使麦子无法生长,麦穗只有1寸长,这是灾啊。”6月28日上午,静宁县团委干事刘大平不停地叹气,静宁县属国扶贫困县,全县47万人口,年财政收入还不到3000万,全县校舍占地面积49.6万平方米,危房占了6万平方米,其中一半校舍濒临倒塌。 一节课40分钟各上20分钟 齐岔小学位于古城乡内一座大山的半山腰,用黏土夯成的院墙上布满了裂缝,院外的空场上立着一个破旧的篮球架。校门上方的木匾刻着校名。 院内,3间土屋被用做教室和老师宿舍。全校60名学生被分为5个年级。6月28日中午,20名学生挤在一间10余平米的土屋里,坐在右边的孩子歪歪扭扭地写着生字。在他旁边,一个低一年级的孩子在纸上写着拼音字母。 校长唐继荣说,右边9名孩子是一年级学生,另外11名学生是学前班。因为教室不够,本应分别授课的两批孩子被安排在一起。“给学前班的娃们讲课时,一年级的写生字;给一年级讲课时,小娃们不许出声。”唐校长说,一节课40分钟,每班孩子各上20分钟,黑板也从中间画线分别授课。 一年级的杨润飞始终低着头,一笔一画地写着生字,小手粘满了铅灰。记者问他,“小朋友们上课时,会影响你吗?”鲜见生人的孩子怯生生地说:“不读书没文化。” 屋顶有洞下雨就停课 齐岔小学的校舍是1975年建成的,如今成了危房,且被县里列为濒临倒塌一级。 3间土房的墙壁上满是裂痕,就像大山的面孔。在5年级的教室里,屋顶已经有了两个碗口大的洞,光线从缺口处投进教室,光束里飘满尘土。有的课桌已经少了一条腿,木凳也只剩两条腿支撑,几个孩子努力地用腿顶住桌子。 班主任梁志军说,每逢雨天,缺口下面的孩子便把桌椅搬到不漏雨的地方,和另一侧的学生挤在一起上课。如果是大雨,为了保证孩子安全,学校只能停课。由于没有能力翻修,学校对于危房只能小漏小补,大漏大补。为了解决校舍问题,唐继荣已经多次向乡里申请重建,但连续两年没有被列入整修计划,原因是还有比这里更需要重建的学校。 体育教师和器材“不敢想” 教室已经残破不堪,体育教师和器材更成了奢侈品。唐继荣说,全校共有4名教师,勉强满足基本教学,哪里敢谈专业的体育教师。有一位上文化课的梁老师,平时带孩子上体育课,因为会吹笛子,他还要教音乐课。 唐继荣说,学生上体育课的内容,不外乎是跑步、做操、老鹰捉小鸡等内容。跳绳的工具都是老师编成的麻绳;两个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上,扁木做网;那个“瘦骨嶙峋”的篮球架,是学校最值钱的体育器材,“这是村民亲手给学校做的,铁架子焊好后,把钉好的木板装在上面,已经用了十多年。” 学校每年的教学经费有4000余元,平均一个孩子只有80元钱,日常开支经常入不敷出。“最大的愿望是给孩子安全的教室。”唐继荣说,至于体育老师和器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最好的希望小学负债8万 与齐岔小学相邻的古城乡希望小学,被誉为全县最好的希望小学。 “509名学生,教师23人,其中专业体育老师两人,”古城乡希望小学校长马飞骄傲地说,全乡只有3名专业的体育老师,该校就占了两名是很让人羡慕。“但相对于学生人数,体育老师仍然不够。体育老师全天上课也无法保证每个班都上足体育课时。” 在学校提供的一份体育器材表上,很多项目的数量栏均空白或只有1套,而像篮球等“常规”的体育器材也都是十几年前配置的。在老师眼里,学校虽然是全县最好的希望小学,但器材的短缺是不可避免的。马飞说,学校教室原是危房,去年夏天,乡政府和慈善机构联合出资盖了新址,学校自己花钱做了绿化,为此学校贷款至今还欠8万,“我们计划4年还清,哪还有钱去做别的呢。” 个案 篮球鞋是妈妈熬夜纳的千层底 小学6年级学生邹青穿布鞋打球,最心疼鞋开口 古城乡希望小学的篮球架已摇摇欲坠。28日上午,6年级的邹青在球场练习。他在半场尝试各种投篮技术:三步上篮,篮下勾手,远距离跳投……皮球砸在土场上发出“嘭嘭”的闷响。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被他吸引,驻步观望不愿离去———由于学校缺器材,只有高年级的学生才可以玩篮球。 邹青是古城乡希望小学6年级的学生。在球场上,他的跳投、上篮都做得有板有眼。只是脚上那双黑色的千层底布鞋,在球场上显得不协调,也总让他脚下打滑。 虽然接触篮球的时间不长,但他却能准确说出很多篮球规则:三秒违例、走步违例、打手犯规……“都是喜欢玩篮球的同学说的。”看到记者没有点头,他连忙小声解释着,生怕说错。学校的蓝老师说,学生们平时很少接触篮球,邹青这么了解篮球规则,已经算很出色了。 邹青喜欢姚明,却很少看电视。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他每天回家都要帮母亲喂鸡、做饭,农忙时还要下地干活,短暂的打球时间才是他最珍惜的快乐时光。 “有些男生穿球鞋打球,很舒服,我也很想要一双,”邹青说,这个愿望他从未和父母提起,他不想让家里为难。因为家里收入只能勉强度日,无力支付其他开销。他每天穿布鞋打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坏掉,每次他都很心疼:“妈妈为了给我做鞋熬到半夜,我舍不得。” 记者手记 3公里山路阻碍奥林匹克传播 古城乡希望小学的孩子很多都知道“福娃”,甚至还能把5个福娃的名字完整写出;而齐岔小学的孩子,却几乎没有人知道刘翔是谁,奥运会是什么。 古城乡希望小学和齐岔小学相隔约3公里,为什么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停滞于这短短3公里路程?古城乡希望小学的蓝老师说,齐岔小学的5年级孩子毕业后,要到古城乡希望小学读6年级。“山路很不好走。” 对于这段山路,我们早有领教:越野车每前行几米,大山便挡住后面的视野。狭窄的盘山路上,迎面而来的村民贴住山体才能给车让行。在大山深处,越野车不能前进,我们只好改为步行。“我们每天上学都要比山下的学生提前出发40分钟,每逢下雨就要走得更早。”邹青说。 一段山路阻挡不住孩子求学的决心,却阻碍了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蓝老师说,由于山路窄无法通车,村民们少有出门,有些孩子5年级毕业后就不再读书。一些低年级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样。 本版采写/本报特派记者 贾鹏 甘肃报道 本版摄影/本报特派记者 杨杰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