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京工行网上曝光千余拖欠助学贷款大学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02:50 国际在线 (来源:北京晨报)
已向个人征信系统提交违约记录 借款人再次贷款将遭拒绝 昨天,记者从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看到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众,本息总计37151890.96元。工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工行首次公布这些学生的个人信息。 欠贷金额本息总计3715万余元 名单包括姓名证件号地址 昨天,天涯社区的坛子里出现了“工行北京分行比较猛”的帖子,在发帖者称“工行北京分行公开了欠贷款大学生名单。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都有!” 记者随后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找到“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债务催收公告”。这份公告确实如帖所言,公布了拖欠助学贷款的欠债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信息。 11个身份证号与北京有关 在随后的跟帖中,不少网友认真分析了这些学生的籍贯。一个网友通过身份证号码查到自己家乡也有人上榜时,惊叹到“耻辱啊”! 记者发现这些拖欠贷款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的西部和内陆地区。在被公布的名单中,有11人的身份证号码以“110”打头,据此可以推断这些人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高欠款3万违约超过1年 这次追讨的本息金额总计37151890.96元。这些人中积欠本息最高的达到3万余元,最低的只有数百元,大多数欠款人拖欠了7000元以上的贷款。在公告的开头,工行注明被公布的人员都是已连续违约一年以上没有偿还贷款的欠债人。 工行提醒欠款人主动联络 工行在公告中表示,已经向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提交下列借款人的违约记录,同时提醒欠款人及时与工行联络。 在该网站上,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也已同样的方式贴出了催债公告,而且名单长度不亚于北京分行。 ●律师观点:公布“黑名单” 银行有风险 名律师邱宝昌曾经就银行联网建立信用“黑名单”制度接受过媒体采访,并对该制度提出质疑。昨天,邱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介绍了外国的信用体制经验,希望在我国建立相应的制度。“在美国,一个人欠贷不还,将在找工作、申请贷款等方面都受到限制。不过,这需要建立很完善的信用制度和严密的网络,还要建立整个公民的诚信意识。” 邱律师认为,银行虽有无奈,但是银行还是要分情况对待,对确实没有能力偿还的欠款者,应予以宽容。公布“黑名单”,银行还要承担风险,一旦出现错误,银行本身也面临诉讼。邱律师认为,解决合同纠纷最好通过法律途径,“即使找不到人,法院可以公告送达,缺席审判。通过法院的执行更合乎法律程序。” 拖欠者中竟有公务员 认为是国家资助不需归还 昨天20时许,记者与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个贷部总经理穆先生联络上,他对公布这张名单表现出了无奈。 记者:这是工行第几次以此种方式催债? 穆总:这是首次以公告的方式将这些人的信息进行公布。以前我们曾采取各种手段希望与这些同学联络上,都失败了。这次公布的1200多人都是长期联系不上的欠款人。有些人甚至欠债两三年了,只要能联系上的人,我们都没有公布。 记者:银行曾采取哪些方式与这些人联系? 穆总:其实根据合同,这些同学在毕业时应该留下有效的联系方式,并且主动还贷。我们在网上公布的联系方式就是欠款人留下的。我们自己找过,也曾经通过学校联系过,但都失败了。我们甚至找过中介公司帮忙。这些中介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通过我们提供的地址上门寻找,可还是找不到这些同学。以这种方式催债也是无奈之举。 记者:助学贷款的不良率与其他贷款类相比高吗? 穆总:助学贷款的不良率比较高,最高时呈现两位数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能欠钱不还,这在我们发放助学贷款之初是想象不到的。 记者:助学贷款从何时开始出现较高的不良率? 穆总:我们银行从1999年开始进行助学贷款项目,到2004年开始拖欠者攀升。很多人更换了联系方式,与银行断绝了联系。 记者:在银行找到的欠贷大学生中,不还贷款的原因有几种? 穆总:主要有3种情况。有些同学工作不理想,收入低,还不起;有些同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两类都是想还还不上的。还有一种情况,他们认为这笔钱就应该是国家资助他们的,就是不想还,这其中还有在国家机关供职的公务员。这是我们不能理解的,我们只能说这些人信用意识薄弱。 记者:我看到公告上写到,“已向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提交借款人的违约记录”,这意味着什么呢? 穆总: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是联网的,这些人在没有还款之前,再想从银行融资会被拒绝。我们还以这种方式找到过欠款人。已经有一个助学贷款的欠款人想在外地一家银行贷款,被那家银行拒绝。我们收到那家银行的通知,并与这位欠款人联系上,他也归还了一部分助学贷款。 晨报记者 李婧 欠贷诉讼遍布全国 其实,比起公布“黑名单”,助学贷款的诉讼早就在各地全面展开,在湖北,银行甚至把学生家长告上法庭。 去年5月15日,北京昌平法院对中国石油大学霍某、季某两名学生进行了缺席宣判,判令其立即返还所拖欠的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的助学贷款。昌平法院近日还将对另外3名欠贷不还的学生进行宣判。此前,建行北京昌平支行状告中国石油大学42名毕业生拖欠助学贷款。虽然立案半年来有37名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偿还了贷款,但仍有5名学生既不还贷,也未到庭参加诉讼。 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 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以来截至2005年12月底,全国累计已审批国家助学贷款学生206.8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72.7亿元,早期贷款的学生已完成学业,开始进入还贷期。但由于当前一些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流动性大、少数学生信用意识较差等原因,已经出现拖欠还贷现象。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人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助学贷款违约率高达28.4%,导致许多银行不愿发放助学贷款。 “与一般个人贷款业务相比,助学贷款风险更高。”中国银行有关负责人分析,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猛增,大学生就业前景不明朗,导致借款人的还款风险存在一定客观因素;而国家助学贷款期限长,借款学生流动性大,毕业后分散在全国各地,又直接影响了银行对贷款的催收。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人曾希望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扼制拖欠助学贷款。只要欠款的学生毕业后有工作,在银行开了工资账户,他的信用信息就会在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留下记录,银行很容易就能找到他。而一旦他有了不良信用记录,以后就很难再从银行贷款。(来源:北京晨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