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解体的教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10:3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今天,这一制度是否还适合?

  吴仕民: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中最有特色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中国对当代世界的贡献之一。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我们中国是团结的,我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是好的,毛主席是英明的,没有搞什么民族自治共和国。”这一政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既有利于政治稳定,也有利于经济发展。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中国实际,有生命力的、成功的制度。胡锦涛总书记讲,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南方周末:中国解决民族问题与前苏联有何不同?

  吴仕民:苏联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况、民族关系都和中国有很大不同。苏联当时实行邦联制,邦联基本上是以民族为基础的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法律还规定“每一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后来,由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民族理论的失误、民族政策的失当、民族关系的失睦,苏联支离破碎,肢解成了以民族为单元的多个国家。

  新中国成立时,在经济体制上很多方面效法苏联,但在解决民族问题上走的是自己的道路。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依法享有多方面的自治权,但也有义务维护国家统一,保证国家宪法和法律在自治地方的遵行。

  文化保护需有清醒认识

  南方周末:在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关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担心,似乎越来越多,如何看待经济发展和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

  吴仕民: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从一般情况而言,经济发展可能会对

传统文化产生消极影响。就好像要开荒种地,地上的树和草会消失、生态会改变一样。我们的文化保护,是要把体现民族特质的、优秀的东西留下来。所以要处理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既发展经济,也繁荣文化,使之相得益彰而不是互相冲突。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网络、电视乃至手机等流行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巨大冲击。要因势利导,使传统文化有一席之地,能在文化勃兴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特色,体现自己的价值。要努力为传统文化找到新的活力源泉。

  如果采取放任的态度,民族文化的抵抗力不会那么强。但如果有清醒的认识,保护下来还是可能的。当然我们也不是说,要把所有的传统一览无余的留下来。河流流向大海,总是一路上有各种消耗,我们的文化保护,就是要把本质的、精良的东西留下来。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