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晚清军校:1895年的觉醒与变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15:10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李梓 随着甲午海战的失败,中国军事教育终于朝现代化迈出了一步 清廷在海战中失利后,各地军政要人感到了军事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天津武备学堂应运而生。它的毕业生长期掌控着 中国北方的军事力量,成为北洋政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他们当中,冯国璋、曹锟后来都当上了大总统,段祺瑞当了国务总理 和执政,李纯、陈光远、王光元分任苏、赣、鄂长江三督,田中玉当上了山东督军,而吴佩孚则成为直系首脑,以及后来担任 北洋军阀陆军总长的张绍曾、蒋雁行,曾任京畿卫戍总司令的王怀庆,任天津镇守使的商德全等人。他们不仅成为旧军阀的代 表,也成为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头面人物。 曰向前看,一开看字音落,无论其时为 向右看齐或向左看齐,通同人数均须一律将头项用力转成正面,两眼仍向前正视。”这是一份1900年的中国晚清 陆军教材上对“向前看”的解释。 虽然近代史研究者都知道,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就开始了现代军事改革,尤其是1894年甲午战争中国败落之 后,军事教育突然受到莫大重视,各种现代化的军事学校出现在中国各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时的军事教材极少有完整 保留下来的,对这段时期的军事教育改革研究始终差了最直接的一点。 近来收藏界的发现填补了这个不足,而且,从这里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所现代陆军军官学校的军事教学理念和经验。 中国第一所现代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早已随着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略而付之一炬,它的毁灭如此惨烈, 甚至没有留下任何文物凭证,今天要想去凭吊的人只能在天津河东区大直沽与唐口一带寻巡,想象这就是当年乾隆皇帝的柳墅 行宫,后来的武备学堂。 练兵与操兵 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大败,彻底打破了国人,尤其是朝廷官员对于中国国防力量的盲目自信。自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晚清政府曾经花了巨大的财力,从西洋购置战舰、洋枪,至1894年以前,虽然已经多次败落在西方 军队手里,许多大臣仍然认为,对英法等西方强国或有不足,但对日本一国,中国的军队从数量和装备上都超过对方。然而, 经历过1894年甲午海战后,他们终于知道了在军队最关键的一环上,中国甚为积弱。 此前,侵略者和政府聘请的军事顾问,都已指出中国军队作战理念的落后和合格军官的缺乏。德国顾问汉纳根说:“ 窃谓练华人而使之为兵,五洲万国宜皆无出其右者;然举华人而使之为将,四百兆众竟无一能胜其任者。” 汉纳根和其他的外国顾问,发现了中国人练兵的名不副实,当时的军事训练常成为“操演”,这个词用现代汉语来解 释,非常符合当时中国军队的军事训练情况。尽管已经配备了洋枪洋炮,但为了节约炮弹,很少进行实弹训练,军官们把训练 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训练部队的阵形站姿上,这样的部队,固然在上级巡查上是“虎豹之姿”,但实际上毫无战力可言,“习 其操阵,仅学皮毛,不求精奥”。 同时,各地军阀和清廷都把大量的银钱投向军备,在甲午战争之前,如果单看军备和建制,中国的军事实力远远在日 本之上,这也引起了政府的一种盲目自信。许多人预言,日本与中国开战,中国肯定是胜利的一方。 庙堂之上的“保守”与“洋务”的政策摇摆,也严重影响了军事教育的现代化进程。1940年以后,出于国家安全 的考虑,清政府把水师建设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因此,海军的军事教育改革也领先于陆军。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成立, 也许是现代化的海军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才能操控,因此,各地的海军教育学堂纷纷建立。而陆军,也许是并不认为洋人有那么 长的手能伸到内陆作战,也许是对内镇压太平天国的军事胜利的自大,总之,直到1885年,在李鸿章的奏请之下,清政府 才正式创设了第一所陆军军事学堂——天津武备学堂。 与军事教育落后相匹配的是,花了大力气培养出来的人才被分配到各地后,也不能得到重视。所以,在1895年以 前,中国陆军虽然配备了洋枪铁炮,并从德国高薪聘请了大量的军事顾问参与培训新军;但实际上还是冷兵器时代的军事策略 和军事管理,这种不匹配极大降低了军队的战力。 1895的觉醒与变革 在这个中国唯一的陆军军官学校成立了9年之后,中国被战争彻底打回原形。从此从所谓“强国”之中除列,而日本 则成为亚洲的霸主,西方既得利益集团的新伙伴,并野心勃勃地开始了它的征服亚洲之梦。 “整军御侮,将材为先。”甲午战争失败后,各地的军政要人突然意识到,此前他们为军队所投入的大量银钱军冶, 都因为军官的缺乏而根本没有达到应有的实效。 于是,各地的武备学堂突然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从1895年到1898年三年时间,全国各地奏请开办武备 学堂的计有:浙江、江苏、湖北、吉林、山西、陕西、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从无到有,一下子冒出十多所陆军学校 。每个学校背后都有一个强人支持,但这些学校的命运却不一而足。有的随着支持的军政长官调离,突然被新上任的总督关停 ;有的虽然开办,但师资和教材参差不齐。至于招生,更是形形色色。总之,各地军校,纷纷为各地洋务实力派的试验地,随 着权力斗争的开开停停是常有之事;但中国的现代军事改革确实从这一波办学热潮中而深入全国。 20世纪初的军事教程 在早期入读武备学堂的学员当中,多数为军队中的年轻军官以及士绅子弟。每个学堂,一年所能招收学员少则三四十 名,多的也不过一百多名。每年报名者的竞争之激烈,远胜于今天的大学招考,而入学者必须有较高的素质,才能跟上学习。 迄今为止,与这段历史最接近的发现,应该是一份1900年的全套28册云南武备学堂教材。教材完整无缺,收藏 家殷晓俊从一个熟悉的古董商人的摊上发现了它,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套东西居然如此完整、毫无缺损。翻开封面,里 面是工整的毛笔手抄和铅笔绘制的示意图。既有在今天看来好玩的操演兵法,也有行军指南、测绘图解,克虏伯大炮操作等。 这份教材,应该就是天津武备学堂从德国人那里脱胎而来的中文教材。 这份东西能留下来,算是一个历史的巧合。1900年云南武备学堂正式开课招生,1899年曾经从天津聘请数名 教官前来执教,其校长彭寿莘就来自天津武备学堂。殷晓俊认为,这套教材,应该就是从天津武备学堂抄录过来。殷晓俊把那 时候的军事教材留下来稀少的原因,归结于当时落后的印刷术和高度的军事保密条款。据他研究,这种全套的教材,在整个学 校,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才拥有,一般的教官,只有自己教授的专业教材,而学生根本没有教材,全凭笔记功夫。 而在聘请的教官启程后不久,就在1900年6月17日,天津武备学堂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这个培养了民国军阀 混战时代的大部分北方军阀的学校,仅仅在完成了它的播火任务之后就被侵略者摧毁。它的毁灭如此彻底,以至于今天既找不 到遗址,也无文物可资纪念,只有那一大批在民国初期叱咤风云的人物,纪念着它的辉煌。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