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国民党一步步走向岛内本土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15:49 世界知识
曾润梅 自1949年败退台湾以来,国民党一直未放弃反攻大陆的梦想,以“中央政府”自居。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党的 “光复”梦渐渐破灭,困于一隅的国民党开始悄然变化……特别是近期,为因应即将来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马 英九不仅将“以台湾为主、对台湾有利”的主张纳入党章,改变过去在“公投”问题上一贯的反对立场,更全面深耕中南部基 层以争取认同。这一系列积极向本土化路线靠拢的动作将对国民党未来路线的走向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本土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初,主要任务就是将台湾建成“反共复国”的复兴基地。但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因“反攻大 陆”的迷梦破灭,国民党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建设、经营台湾上来,自此开启了该党的本土化之路,至今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 阶段。 蒋经国大力提拔本省籍菁英时期(1972年~1988年):为缓和岛内日益尖锐的省籍矛盾、稳固自身统治,蒋 经国1972年主政后正式推动“本土化政策”,重点在于积极扩大本省籍菁英在党政核心的比例,并大力拉拢地方势力,以 改变外省籍菁英垄断党政大权的现象。但在意识形态上仍坚持以代表全中国的“中央政府”自居,坚持“一个中国、追求统一 ”,“建设台湾、再造中华”,“植根台湾、放眼大陆”等。 李登辉将本土化异化为“台独化”时期(1988年~2000年):1988年李登辉上台后加速向本土化、台湾 化方向迈进。一方面,以李为首的本省籍政治菁英逐渐取代外省籍菁英全面掌控党政大权,党员的比例也发生重大变化,本省 籍党员占总数的75%,真正从大陆去的党员仅3%。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全面吸纳民进党的“台独”主张,日渐偏离传 统的“一个中国”政策,大肆鼓吹“台湾人主体意识”、“建立台湾命运共同体”、“两国论”等理念,并以“台湾优先”为 原则制订内外政策,所谓本土化逐渐异化、扭曲为“台独化”,“认同台湾、反抗大陆”。 连战全力摒弃“台独化”路线时期(2000年~2005年):2000年丢失执政权后,李登辉被广大的基层党 员赶下台,由连战接任党主席。以连为首的党中央全力摒弃李的“台独化”本土路线,强调国民党应做一个既是台湾人也是中 国人的政党,本土化既不是“去中国化”,更不是“台独化”,其核心是“立足台湾、胸怀大陆、放眼世界”。但由于本土的 定义权与解释权早已被民进党、李登辉扭曲为“台独化”,国民党的“反独”本土路线被其污为“外来政权”、“中共同路人 ”、“卖台集团”等,使之在选举中陷入被动挨打境地。2004年“大选”再度失败后,党内要求强化本土论述、与民进党 抢夺本土话语权的呼声日高,以首席副主席萧万长领军的“党内论述小组”甚至提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主张,后因内部 反弹强烈作罢。 马英九意图提出新本土论述时期(2005年至今):2005年7月马英九当选党主席后展现了积极建构新本土论 述的强烈意志。一是出版《原乡精神》一书,意图重新定义本土的内涵,与民进党抢夺本土话语权。二是将“坚定地以台湾为 主,对人民有利”的理念写入党章,这是国民党建党100多年来党章首度出现与台湾紧密结合的重大修正。马英九还强调“ 中华民国与台湾已是一体,这是政治现实,没有不承认之理”,并称将择机重新宣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论述。三是为反 制民进党所提的带有变相“统独公投”性质的“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公投”,改变过去反对任何可能涉及“法理台独”的“ 公投”的一贯立场,推出“以务实、有弹性的策略重返联合国及加入其他国际组织”的“公投案”。四是积极拉拢亲绿重量级 人物,全面深耕中南部基层。 “胜选第一”加速本土化 2008年“大选”是国民党能否重返执政地位的关键一役,若再次败选极有可能进一步萎缩,甚至沦为“永远的在 野党”。台资深政论家南方朔就指出,“国民党明年如果拿不回政权将会亡党”。在“胜选第一,否则一切理想都是空谈”的 大战略下,马英九近期推出一系列向本土靠拢的动作以因应民进党的挑战和岛内形势的变化。 首先,岛内民众的本土意识日渐高涨,国民党、马英九必须以实际行动争取其信任与认同。经过李登辉、陈水扁近20 年的大肆操弄,岛内民众的本土意识逐步抬头。一是出现“统降独升”趋势,岛内民调显示,要求急统及缓统的比例由1994 年的27%降至目前的15%,广意的“台独”支持者(包括急独、缓独与永远维持现状)由24.5%升至39.1%,主 张维持现状后再决定者约占36%。二是自我认同为台湾人的比例由1994的20%攀升至43%,自我认同为中国人的比 例目前不到10%,认为两者都是的维持在45%左右。三是对所谓“一边一国”、“公投、正名、制宪”等“急独”主张的 认同度有所上升。这既为民进党在选举中操弄本土、煽动民粹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也增大了国民党争取本土选民支持的压力。 背负外省籍“原罪”的马英九要想在2008年“大选”中争取多数选民特别是中南部本土选民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通过具 体行动向其证明国民党是一个立足本土、拥抱台湾的政党。 其次,“本土牌”、“统独牌”是民进党的选战王牌,国民党必须提早因应。“本土牌”、“统独牌”一向是民进党 操弄选举的利器,且近年均能起到反败为胜的作用。2004年“大选”,陈水扁主要靠打“一边一国”、“公投、制宪”、 “本土政权”等“统独牌”保住政权;2006年底的高雄市长选战再次证明,即使民进党政绩不佳、贪腐弊案连连,但只要 成功唤起岛内民众的本土意识,就有可能扭转劣势。近期,民进党大肆推动“台湾正名”、“去蒋化”、“以台湾名义入联公 投”等一系列运动,就是意图将2008年“大选”再度操作成“本土与非本土”、“爱台与卖台”的统独大对决。一向被视 为在两岸政策上持温和、理性立场的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近日也叫嚣,“国民党是外来政权,台湾人要选台湾人当总 统”,“明年大选将是台湾民主自决本土价值的关键选举”,“马英九当选不是政党轮替而是主权转替”等。国民党、马英九 若无法提前有效因应,将陷入进退失据的被动局面,甚至重蹈2004年败选的覆辙。 第三,国民党内部高层认为加强本土论述是胜选关键。马英九、吴伯雄、吴敦义、萧万长、关中等党内高层均认为, 2004年败选的关键在于本土论述不足,认同台湾、拥抱台湾绝对正确,否则难以永续发展。“马团队”研究后认为,选民 结构“基本盘早就不是泛蓝大于泛绿,而是泛绿远大于泛蓝”,马必须争取中间及本土选民的认同,否则注定失败。党内民调 亦显示,马在改善两岸关系方面优于谢,但在保护台湾利益方面不如谢,目前最需要补强的就是本土论述这一块。 有效与否尚在未定之天, 影响不容忽视 马英九全面向本土化路线靠拢虽然意在为2008年“大选”铺路,但必将对国民党的路线发展以及两岸关系造成一 定的冲击。 具体成效仍有待观察。马英九强化本土论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争取中间及本土选民的理解、认同与支持,扩大选票 基础,并压缩民进党操弄“本土牌”、“统独牌”的空间,减轻了其“扣红帽”、“贴标签”的力度。同时也创造了更加灵活 与弹性的战术空间,有利于扭转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并冲破民进党设定的统独议题战场,为另辟经济议题战场打开通道等等 。但是,这一策略也引发内部反弹,并引起部分深蓝选民的不满,最后能否争取到更多中间选票,还是变成既无法有效争取本 土选民又流失基本票源的局面仍有待观察。 国民党进一步向台湾化、本土化方向蜕变。国民党不但首度将“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的字眼纳入党章,马英九 还明确接受“中华民国就是台湾”的主张,并宣称今后将与台湾民众多数人的情感与意志站在一起。这显示不管2008年“ 大选”的结果如何,“认同台湾、拥抱本土”的本土化路线将成为党内主流。如果胜选,国民党为扩大执政基础,争取中南部 本土选民的认同,必将深化自身的“新本土论述”以与民进党狭隘、扭曲的“台独化”本土路线相抗衡。若再度败选,该党为 了生存的需要,有可能向民进党的本土路线靠拢,彻底转型为以台湾本土为认同对象的区域性政党。 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国民党积极朝本土化路线迈进,客观上将增添两岸关系的不确性与变数。一方 面将进一步深化岛内民众的本土认同与台湾认同意识,弱化其中华民族情结;另一方面客观上将起到助长民进党在2008年 “大选”时搞“公投绑大选”的气焰,导致危害性极其严重的“入联公投”极有可能闯关成功。同时,“公投”也将逐渐被岛 内民众认同,并成为其决定重大事件甚至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这不仅将增加未来两岸和平统一的难度,也将为两岸 关系带来严重隐患。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