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民论坛:网络举报成全天候反腐利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16: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3日电 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文剖析网络对中国传统政治生活影响的问题。文章指出,网络的多重作用使其目前已成为新时期反腐斗争的利器。一方面,通过政务公开压缩了官员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网上举报,曝光腐败案例,也对腐败分子形成了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 网络化让想“趁浑水摸鱼”的人难做腐败梦 文章说,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它可以用“阳光”杀灭滋生腐败的“病菌”。利用网络可将公共权力的范围公之于众,也使政府行为更具公信力。公众可以用这些公开的权力清单,来衡量政府是否“越俎代庖”或“懒政渎职”。 此外,电子政务还可以将权力运行的过程公开化、透明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行政服务大厅、集中招标投标中心、投诉处理中心、国有资产交易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窗口化审批”、“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公开透明度,使想腐败的官员“有贼心、没贼胆”,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行政首长“一支笔审批”、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现象。 网络举报成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 文章指出,网络以其信息传递迅速、影响面广的优势,大大增强了公众舆论在反腐斗争中的突出作用。与其它媒体相比,网络还有独特的互动优势。公众可以直接参与网络新闻的讨论,自由发表意见,表达自己在其它场合不敢或不愿意表达的看法。正因为如此,网络具有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并且影响越来越大。 文章举例说,2005年底,原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韩桂芝,被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韩案有这样的结果,网民功不可没。当时关于韩案导火索的黑龙江宝马案以及东海龙宫袭警案的讨论异常热烈,网络信息传达出民间强有力的声音,网友跟帖超过了50万条,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最终成功地将韩桂芝的不法行径曝光,使其成为阶下囚。 文章说,网络可以提高举报的效率,提高腐败的发现率。据调查,80%的职务犯罪是通过举报发现的。举报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举报的质量对于有效打击腐败尤为重要。 传统的举报方式制约了举报应有的功能,使腐败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查处。比如现在实名举报是受鼓励的,甚至还有一种说法是“匿名举报根本没人理会”。而无数事实证明:书信实名举报是有很大风险的,遭到打击报复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当前举报受理、保密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实名举报实在是困难重重。如郭光允举报程维高花了8年时间,受到数次迫害。 相比较而言,网络举报具有反应快、信息来源广泛等优势,是一种“全天候的反腐利器”,是值得推行的一种有效方式。 近日,上任仅半个多月,万州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区人事局局长贾在云就被万州区纪委“双规”了。贾之前任万州区商委主任期间套取国家专项资金341万元,被处以“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留党察看两年”的纪律处分,其余相关官员也受到相应处理。贾的落马,得益于名为“万州反腐倡廉卫士”的专门网站上的举报,曝光了贾涉嫌的经济问题及相关证据,该举报信息的浏览量已经超过10万人,回帖300余条。正是这个网站,揭发了贾在云的腐败行为。由此可见,在网络的支撑下,群众的智慧与热情,可以浇灭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 网络对于反腐斗争的多重作用 文章说,网络还有廉洁教育宣传和警示的强大功能。一方面,因为网络具有信息传递迅速、信息量大、受众面广等特点,在法律知识的宣传和廉洁教育的推广上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殊优势,其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将国家公职人员必须遵守的廉洁自律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普通公众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等公布在网络上,并面向全社会的网民进行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宣传,效果一定很好。 另一方面,以网络公开腐败案例具有强烈的警示震慑作用。随着网民的增加和互联网影响的不断增强,腐败分子从掌权者变为阶下囚的悲惨经历,给那些已经有腐败行为或意欲腐败的公职人员以强大的威慑,使他们放弃不廉洁的行为和想法,也可以起到教育普通公众的作用。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件的处理以及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因受贿、玩忽职守被判处死刑,这些重大案件在网络上迅速地传播开来并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毋庸置疑,这将对潜在的腐败分子产生很大的震慑与警示! 文章最后也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能给反腐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但是如果相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得当,它也会给反腐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网络安全维护、对网络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以及对谣言惑众、诬告陷害的打击都是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网络管理是否合理、合法直接关系到网络反腐的成败与否。(任建明 杜治洲)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