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书记”与信阳回归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09:55 《决策》杂志

  -本刊记者 王运宝

  以前是地方政府联系发达地区把农民工“送出去”,现在是地方政府跑到发达地区把农民工“请回来”。这“一送”、“一请”都是成功之道!其背后显示出了信阳劳务经济发展中的谋略秘籍。

  河南信阳,被外界称为一座“农民工”城市,从信阳不仅走出了200多万浩浩荡荡的劳务大军,这里还有一位“农民工书记”,他造就了信阳的农民工英雄,演绎着信阳劳务经济“神话”。这位在互联网上与“农民工”一词联系最紧密的传奇人物,就是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原市委书记、现任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怀廉。

  在2005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中,首次增设的“特别贡献奖”颁发给了刘怀廉,“农民工书记”的称号由此传开。那么,这位“农民工书记”是如何把自己与农民工连接在一起?围绕农民工又作了什么?

  一道特殊的数学题

  人称“地球村”的小木城,是新县一个30户人家的小村落,因其中28户先后

出国打工、带回10多个国家货币而得名。

  位于大别山腹地,小木城所在的新县因涉外劳务发达而名扬天下,2005年全县有1536人通过劳务部门出国务工。截至2005年底,新县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向涉外劳务人员发放担保、质押贷款1亿多元,6500多位农民因此走出国门发“洋”财。

  新县所在的信阳市,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部分农民就开始走南闯北外出务工,到90年代末更是形成“百万民工出信阳”的浪潮,引导“民工潮”有序流动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

  早在任驻马店地区常务副专员时,刘怀廉就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版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路》一书。任信阳市长、市委书记后,他又从更高层面,以更广的视角,对农民工问题进行探讨,出版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新论》和《中国农民工问题》两本专著。其中《中国农民工问题》一书被全国2000多家网站推介,2005年4月至10月连续7个月被中国农村信息网评为最受欢迎的新闻。

  作为一名学者型领导,刘怀廉把信阳的经济发展量化为一道分数题,简洁概括就是“做大分子,做小分母”。具体来说,“做大分子”是要迅速扩张经济总量,加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做小分母”就是要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通过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这道分数题,说到底还是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刘怀廉认为,一是要实施“内化”,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人力资源的就地转移。着力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拉长产业链条,把信阳建成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禽生产加工基地,如今,信阳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到358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57家,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0万人,带动农户47.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28%。

  二是实施“外化”,直接向外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借助外部市场力量,通过发展劳务经济,激活新农村建设的外力。为发展劳务经济,信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管理局,把发展劳务经济的任务分解到县区,全市成立职介机构116个。到2005年,780万人口的信阳市,外出务工人员就达到200多万人,占信阳市总人口的27%,占全市584万农业人口的36%。并且,从中涌现了魏青刚、张清刚、杨新松等一大批优秀务工人员,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的“信阳现象”。

  在转移劳动力的过程中,刘怀廉作了一个调查统计发现,经过培训的农民工,就业率达到95%以上,收入比没经过培训的高出30%左右,因此,劳务经济要实现整体提升,必须把农民工培训作为突破口。但是,培训的钱从哪里来?刘怀廉独辟蹊径,从市扶贫协会社会捐助款中拿出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再从财政扶贫资金中拿出15%,组建了信阳市扶贫培训学校,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贫困农民技能培训,造就了“一人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巨大效应。这项工作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关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门作出批示:“可将信阳的做法,在有条件的革命老区扩大试点。”2004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信阳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如今,息县的保安,商城的烹饪,潢川的花工,淮滨的电焊,光山的缝纫,固始的再生资源回收,浉河、平桥的建筑,新县、罗山的国际劳务等,信阳每个县(区)都形成了一至两个响当当的劳务品牌。

  “送出去”与“请回来”

  2002年春天,刘怀廉到北京出差,信阳罗山县的农民工黄立军盛情邀请刘怀廉到一家高档酒店吃饭。刘怀廉说,家乡有什么事情需要办,你直接告诉我就行,没必要破费,你们出门在外挣钱不容易。黄立军说,我什么事情也不办,就是想请你看看京城一家知名的大酒店,我要买下它。这让刘怀廉十分惊讶,黄立军告诉刘怀廉说,自己还不是最有钱的,信阳在外的农民工中千万富翁多的是,亿万富翁也有几十人。

  一番对话之后,刘怀廉心想,信阳市年年为招商引资发愁,天南地北找关系,最后也没有招来多少客商。信阳这么多的有钱人在外地寻找投资渠道,为什么不创造一个好环境,让他们回乡创业、富裕家乡呢?

  回到信阳后,刘怀廉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实施“回归工程”,让昔日的“孔雀东南飞”变成“八方雁归来”。于是,信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实施回归工程的意见》,要求在抓好劳务输出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农民工回乡投资创业。

  紧接着,信阳市又及时出台了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21个文件,加快改善软硬环境,通过优化环境、倾斜政策、资金扶持与配套服务,努力营造投资创业的“洼地效应”。同时规定,凡农民外出务工的,保留耕地承包经营权;外出务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按时缴纳养老保险金,返乡后可继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劳务输出及引导回乡创业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信阳市及下辖各县(市、区)要经常与在外务工人员保持联系,在务工地召开座谈会、联谊会、交心会,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思想感情,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在全市的大型会议上,刘怀廉多次强调“让务工人员返乡投资能够回得来、留得住、安下心、事有成。”市委书记一席话,赢得了农民工的信任。一时间,信阳激情演绎“凤还巢”。据统计,信阳目前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达4568个,实现税金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6%,带动就业11.8万人。

  在这个群体里,不能不提到富有特色的新县“华侨城”。在新县小潢河两岸,有一片由红色基调小别墅组成的“华侨城”。之所以称作“华侨城”,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大部分是在国外务工的本地人。华侨城里有一个叫阮成志的居民,当年,他作为新县出国淘金队伍的一员,去了韩国。在那里,他干了3年的塑料制品工作。之后,他又去了一趟日本。2002年,阮成志回到家乡开始新的创业。在该县出国务工人员中,他第一个干起了房地产———投资200多万元建设“创业者家园”。“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回乡办起厂子,几年带富一个村子。”这就是对信阳农民工进城──回归──再进城跨越式转变的生动写照。

  通过实施回归工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每当谈及回归工程,刘怀廉总是兴奋地说,“回归”增强了家乡亲情纽带的磁场效应,也使农民工成为农村工业化的主力军,成为城镇化的推动者,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在信阳,农民工以前外出务工是挣钱花,现在是回乡寻找商机谋发展;以前是地方政府联系发达地区把农民工“送出去”,现在是地方政府跑到发达地区把农民工“请回来”。这“一送”、“一请”都是成功之道!其背后显示出了信阳劳务经济发展中的谋略秘籍:“送”是正确的,“请”也是正确的。殊途同归,其目的都是发展信阳,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非农化”的富农创意

  从农村走出来的刘怀廉,与农民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20多年来,他先后在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四个农业大市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担任领导职务,这几个地方同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三农问题十分突出,怎样把人口包袱变为人口资源?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上,人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一直是刘怀廉思考的问题。

  “从地里刨不出小康,穿农装到不了小康”,这是刘怀廉经常重申的一句话。他算了一笔帐,信阳全市农村劳动力约350万人,从事农业生产仅需50万人,富余300多万人。如果单纯靠市财政来支持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每个人至少要耗费5万元资金成本,300万人就是1500亿。仅靠现在信阳市的财政水平,一年不吃不喝也要100年才能实现城镇化。

  那么,在现阶段,如何把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化成为符合新农村需要的新型农民?在经过多次深入调研、论证和总结经验后,刘怀廉开始在信阳推行“非农化”发展战略。

  “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是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越难。”在刘怀廉的每一次演讲中,他都会详细地诠释着“非农化”理论。刘怀廉认为,非农化不仅包括人口的转移和人力素质的提高,还包括由此带来的经济结构变动,农业份额下降及二、三产业份额的上升等等;非农化的本质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统筹与城乡互动,并且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把城市和企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作为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大学校。

  在与广大农民工的零距离接触中,刘怀廉更加深刻地掌握了农民工现象从“不离土不离乡”到“离土不离乡”再到“离土又离乡”的演绎密码。他在自己33万字的专著《中国农民工问题》中对其作了精辟的阐述。

  所谓“不离土不离乡”,即着眼于农业本身的发展,通过加大农业投入,拓展农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农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而“离土不离乡”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最后才是“离土又离乡”,即农民工向城市转移。

  在转移的进程中,信阳做成了一个区域经济的“大蛋糕”。据统计,信阳200多万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总收入达123亿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目前,信阳市外出务工人员中拥有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11533人,5000万元以上的有188人,亿元以上的45人。新县仅每年的国际劳务收入就使全县人均增收200元,固始县每年劳务输出人数近40万人,先后有30万人已摘掉贫困帽子。与此同时,创业当上老板、资产在百万元以上的已有1242人,其中,资产500万元以上的有542人,千万元以上的有37人,更有4人的企业资产已经过亿。比如平桥区外出务工人员陶建新,自1991年外出打工学会技术回乡后,办起了建新轮胎有限公司,资产已过4000万元。

  除了把农民送进“打工大学”,进入发达城市的“市场经济专题研修班”之外,刘怀廉时刻没有忘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每年全国“两会”,刘怀廉都会到北京的农民工住地看望信阳的农民工。

  “他们是继志愿军之后最可爱的人!”2006年两会期间,刘怀廉站在北京的宾馆里望着窗外的农民工动情地说,“他们过着城市里最苦最穷的生活,却干着城市里最脏最累的活,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这个‘农民工书记’的宗旨就是:为农民工服务,对农民工负责,受农民工委托,让农民工放心。”2002年,信阳商城农民工在江苏一家私营石英纱厂的粉尘环境中干活,有159人不同程度地患上矽肺病,6人不治而亡。刘怀廉多次协调有关方面,经过10多轮谈判,终于为100多名农民兄弟的生命和健康挽回440多万元的赔偿,被称为“中国农民工维权第一案”。此后,刘怀廉不停地为维护农民工权益奔走呼吁,成为农民工在外维权的“保护伞”。连续4年,刘怀廉向全国人大提交的议案都是关于农民工问题的。

  2005年,由国务院研究室牵头负责,对农民工问题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在最终出版的《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中,收录了刘怀廉的两篇文章。紧接着,他就成为2006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的起草人之一,这个《意见》是迄今对农民工问题最系统的政策性文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