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勃兴需要利率市场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1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GDP、固定资产投资和CPI都有比较高的增长。

  7月20日,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抑制经济过热趋势的意图非常明显。同一天,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这项措施的作用与提高存款利率相同,将使储户实际得到的利息增加,可能起到改变资金流向的作用,对股市和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加息之前,市场利率已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根据《二○○七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7年第一季度,除短期贷款利率小幅下降外,其他各档次中长期贷款利率保持平稳上升的势头。短期贷款的利率实际上也是在上升,以前企业通过票据融资获得短期资金,利率比较低,后来票据融资额大大下降,企业需要通过贷款获得短期资金,实际支付的利息在增加。二季度的贷款利率目前还不得而知,但SHIBOR的数据显示,银行间同业拆借1年期的利率已经从1季度末的3.18%上升到目前3.48%的水平,提高了0.3个百分点。同业拆借利率的上升反映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增加,那它们在放贷时,也会要求更高的利率。

  贷款利率的提高,使贷款增速有所放缓。2007年上半年,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1.87万亿元,基本上与去年持平,已经没有了前两年快速增长的那种势头。部分是因为银行贷款增速的放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下降。

  2006年4月和8月的两次加息,可以说是要改变当时市场利率持续下降的趋势;而2007年的三次加息则是顺市而为,是对市场利率持续上升的适应,使得法定利率上升到与市场利率相当的水平。市场利率之所以先于加息而上升,是因为央行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了大量基础货币,使得流动性形势发生了改变,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87%,是近两年的较低水平。超额准备金率下降,银行和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就增加,加息具备了现实的市场基础。经过这两年,央行加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只是通过行政手段(改变法定利率),而是以更加市场化的手段(主要是指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加息就是顺理成章的措施。这是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既然加息是顺应市场的措施,加息所要达到的效果(市场利率上升、贷款和投资增速放缓等)之前已经部分实现,所以加息本身并不会使经济增长减速。加息的影响将可能主要体现于消费性贷款方面。当法定利率高于市场利率水平时,企业可以通过票据融资等方式规避法定利率的约束,而个体的居民却很少有这样的规避手段(信用卡免息分期是规避法定利率的手段,但使用的范围还非常有限),只能被动接受贷款利率的提高,支付更多的利息。因此,加息的本意是抑制经济过热的趋势,却可能影响消费信贷(如房贷)。

  目前是发展消费性贷款的好时机,人们对“先消费,后还款”的模式越来越能够接受。2006年上半年,居民户新增贷款是3670亿元,2007年上半年是6741亿元,消费性贷款的发展速度可见一斑。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助于改变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的状况,促进内需的增长,使得经济增长更具可持续性。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仍然慢于名义GDP的增长,更慢于投资的增长。消费的增长仍然较慢,消费信贷应该得到鼓励。

  那么,在加息的同时,应该给予消费信贷一些利率优惠。央行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允许

住房贷款利率有15%的优惠,这两次加息,5年以上贷款的利率都只调高了0.18个百分点,低于其他档次利率的上调幅度。对于优质的房贷业务,也应有更多优惠,在香港,房贷可有3个百分点左右的优惠。央行应该考虑允许
商业银行
给予消费信贷更多利率优惠,允许消费性贷款的利率在更大范围浮动,而不是只下浮10%和15%,这是对发展消费信贷的鼓励,也是对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