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寻找“小老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12:33 新闻晚报
□撰文易沁
上海男人喜欢喝小老酒,这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大冷天,用铜壶温一瓶黄酒,再放点生姜、糖或者话梅之类的,就有了吴侬暖意,甜咪咪的;酷暑,晚上回家,小店里买一格啤酒,家门口支上一张小桌,自饮自酌。一是很“海味”,在邻里面前显得做人有腔调,老婆搞得定,也就是北方人说的有爷们味;二是经济实惠,开销不大,可以经常进行…… 一位贪杯的老兄弟对此解释:大多数上海男人是比较尊重老婆的。这不是怕老婆,而主要是不想夫妻闹矛盾。因此更多的上海男人喜欢在外面喝老酒,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上海男人喝老酒,讲究的是情调,虽自诩是海派,却不太喜欢海饮。过去本人也搞过销售,多次出差北方。那里流行“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每次喝酒总要灌醉一两个人,否则就算这顿酒没喝过。为了做成生意,经常不得不推出“豪情上海男”光荣“牺牲”(喝醉)。 毕竟喝醉酒的感觉是很难受的,甚至有时是令人生厌的。因此,阿拉讲究“慢笃”,不需要仰颈一口闷,只是浅浅咪一口,咪一口,姿态优雅,慢慢品味。喝到三分飘,是最佳状态。既不难过伤身体,也不失态。有句上海话说得好,钞票是老婆的,房子是儿子的,成绩是领导的……只有身体健康才是自己的。阿拉犯不着跟自己过不去,这就是上海小老酒的精髓所在。 过去上海滩就数喝小老酒的地方多。小饭馆、饮食店、熟食点,甚至“老虎灶”。二十年前,好像是巨鹿路上有家小饭店,挂着一条广告语,叫“三元钱吃得饱,五元钱吃得好,七元钱脚下轻飘飘。”说得就是小老酒,一客两荤两素的快餐,再加上一瓶啤酒,赛过“小神仙”了。现在饭店比过去多得多,据说整个上海有四万多家饭店,连过去视饭店为“仇家”的百货大楼里也开满了饭店,甚至有的商厦里,饭店生意超过了卖衣服的。 现在开饭店好像比派头,在市中心,像过去那样可以喝小老酒的小饭店越来越少了。蛋汤师兄对上海餐饮的了解程度接近餐饮协会,基本上属于专业水平。他不同意此说法,举例说他家附近的方浜路上就有。本人据理力争,过去一条小马路就有三四家,你现在找一家还要想一想。我的那位作家朋友说,上海滩喝小老酒的地方并不少,不过都搬到内环线外面去了,这是市场细分。作家就是作家,观察生活细致,过了内环线,居民小区附近的小饭店好比过江之鲫,星罗棋布。 至于形如小饭店的茶餐厅,在市中心倒是像雨后春笋似的,越来越多。但那里不是属于上海男人喝小老酒的地方,服务对象主要是“小白领”,讲究的是另一种情调。在那里你不可以撩裤脚管,更不能光膀子,不好讲粗话。人家讲的都是国语,偶尔还会来两句外语或者网络语言,宣泄、粗鲁,统统氛围不对。 说到过去喝小老酒的地方,还真有几个有特色的菜。像过去康定路上某饮食店的糖醋小排,骨头都炸酥得能够咽下去。还有吉安路上有一家一开间的熟菜店,一块乳腐肉肥而不腻,非常入味。肥肉烧得像豆腐,拍一下桌子,碗里的肉好像都会碎落。乌鲁木齐路、复兴中路口的小浦东三黄鸡,味道不输给“小绍兴”,等等。如果说起这些小饭店,相信欢喜喝小老酒的老上海,都会眉飞色舞,如数家珍。 怅然之余,仔细想想,这都是市场规律在调节。那市中心寸土如金,谁愿意为小老酒服务,入不敷出?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 于是乎,住在市中心的人想喝小老酒,那么就穿过内环线到环外去吧,那里可以找回当年的感觉,来它个三分悠闲、十分实惠、百般市井。 欢迎发邮件至xwwbysh@163.com或登陆www.jfdaily.com“吃喝事情”论坛和www.highai.com论坛美食栏目推荐你心目中的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