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的淮河大水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02:02 中国青年报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的淮河大水灾
  为减轻淮河干流洪水压力,7月11日15时许,作为临淮岗洪水控制重要组成部分的淮河姜唐湖蓄洪区开闸蓄洪,这也是目前淮河安徽段两日内启用的第2个蓄洪区。姜唐湖圩区上万名群众均在开闸前得到妥善安置和转移。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水系最大洪水年,淮北大堤在禹山坝和毛滩两处决口,全流域总计被淹耕地达6464万亩。

  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沂沭泗水系最大洪水年,汛期暴雨集中,量大面广。沂沭河及各支流漫溢决口7350处,受灾605万亩,伤亡742人,倒房19万间。南四湖30天洪量相当于90年一遇洪水,受灾面积1850万亩,倒房230万间。

  1963年发生了典型的淮河流域特大水灾,皖境淮域亦发生大规模降雨,支流洪水受干流高水位顶托而不能外泄,造成沿淮、淮北严重的内涝灾害。

  1968年,淮河王家坝以上发生了持续性暴雨,淮滨、王家坝出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洪峰。河南省境内淮干共决口281处,成灾面积192万亩,倒塌房屋9.46万间。

  1969年,史、淠河发生暴雨洪水,造成磨子潭、佛子岭水库洪水漫坝。

  1974年8月,沂沭泗河发生洪水,8月14日沭河大官庄洪峰流量达5400m3/s、水位54.63m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大值。

  1975年8月,洪汝河、沙颍河上中游出现历史罕见洪水,造成我国第一次大型水库(2座)垮坝,人员伤亡惨重。

  1991年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洪水,干流先后发生3次洪峰,支流除淮北的颍河、涡河洪水不大外,淮河以南的支流均接近或达到百年一遇的洪水。史河、淠河、池河等支流的最高洪水位都接近或超过历史纪录。其土地受灾面积8300多万亩,受灾人口54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340亿元。

  2003年,淮河再度爆发洪灾,虽然水势凶猛,但因吸取了1991年的抗洪经验,其直接经济损失是1991年的二分之一左右。当时启用了9个行蓄洪区,近70万人被迫撤退转移。边集整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