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龙沟新发现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02:45 北京晨报
北京白龙沟新发现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
有关部门将把世界唯一的在第四纪冰川擦痕原址建设的陈列馆进行大规模扩建。

  位于门头沟妙峰山镇斜河涧村 属于25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

  记者昨天获悉,在门头沟白龙沟地区分布长达两公里的山谷中,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些新发现为研究北京地区的地质变化、气候变迁等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与此同时,记者从位于石景山模式口地区的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现场了解到,这处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冰川擦痕,正在受到严重的风化侵蚀。为挽救这处重要遗迹,有关部门将把世界唯一的在第四纪冰川擦痕原址建设的陈列馆进行大规模扩建。

  晨报讯(记者 贺岩 通讯员 刘学 李剑韬)昨天,记者从门头沟有关部门获悉,地质专家证实,在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斜河涧村白龙沟新发现了大量冰川遗迹。这些遗迹存在于大约两公里长的山谷中,被初步鉴定为第四纪冰川遗迹。

  在白龙沟,各种巨大的石头堆积在谷内,许多石头的一面如刀削般整齐。据发现者水文地质工程院地质队高级工程师王洪杰介绍,排列紧密、充满沟谷的砾石,属冰川漂砾。这些漂砾均可见1至2个磨光面,个别可见3个磨光面,冰川擦痕清晰可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表示,白龙沟为一条完整的冰川谷,在这些冰川遗迹中,冰川刨面和冰川擦痕、冰蚀坎、羊背石、角峰、刃脊等冰川移动过程中留下的各种地质遗迹随处可见。

  目前,北京地区发现过3处冰川遗迹,分别是模式口擦痕、八大处擦痕、隆恩寺漂砾,此前发现的是单个遗迹。“上述3处发现只能看到单个的花朵和叶子,而此次发现则是较全面的。”

  王洪杰表示,门头沟白龙沟的大规模冰川谷是在我国北方第一次发现。而这些遗迹中,冰川擦痕清晰,集中而成大片,保存也较好,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比较罕见。他说,可以初步判定这些罕见的冰川遗址形成于250万年前,为第四纪冰川。

  这些冰川遗迹将为确定北京西山古冰川分布范围、分布特点以及分布规律,研究北京地区古冰川形成、消融时代以及冰川的融化对北京地区古气候变化的影响,推演华北地区古气候特点及演化趋向提供重要依据;对研究北京地区的冰川演化、古人类生活状况和古人类进化意义重大。

  第四纪冰川擦痕遗迹严重风化大规模挽救工程近日全面开工

  世界级冰川博物馆明年亮相

  酸雨侵蚀六成冰川擦痕遗迹

  矮墙和铁门圈起了山坡上一片山岩,荒草包围中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让人有些茫然。“这是当年李四光亲自鉴定的那处冰川擦痕,现在为了减少风雨侵蚀在上面挡上了一块玻璃。”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的馆长庞献辉蹲在这块历经漫长岁月的活化石旁有些遗憾。

  这是小山坡上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记者伏下身看到这块有些微红的岩石,表面仅存有几个巴掌大小的模糊线形,一条条竖直向下。“最近10年,酸雨对遗迹腐蚀非常严重。”以前这块岩石表面基本上布满大量擦痕,痕迹清晰可见。而现在,它的面积至多只剩下了三分之一左右。岩石的顶部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出现了很多坑洞,现在它的表层如同脱皮一样翘起、碎裂着。

  “第四纪冰川是距人类存在最近的冰川期,巨大的冰川在岩石上缓慢移动留下了类似‘钉头鼠尾’的擦痕,现在这些珍贵的擦痕遗迹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岩石的表面正在逐步碎裂、风化。近几年,问题更加严重,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未来5到10年,这些擦痕遗迹就很可能彻底消失。”他说。

  互动博物馆明年再现冰川时代

  实物遗迹

  “帽子”挡风雨栈道防踩踏

  庞献辉告诉记者,目前尚存有3处较为明显的擦痕遗迹,但除了那块由李四光鉴定确认的遗迹由于风化的太严重才简单加上了一层玻璃,其他的遗迹都没有别的保护措施。

  “这些珍贵的遗迹再也经不起人们的触摸了,岩石表面几乎伸手一摸就能带下大量颗粒、碎块。”他说,这种情况促使有关部门考虑提出新的保护方案。今年3月,经过长达6个月的讨论申报陈列馆的改扩建方案,也就是遗迹的最新保护方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石景山区政府将投资1500万元实施这项方案。目前仍处在露天状态、1000多平方米的遗迹区域到明年初,其整体将全部被包裹在一个巨大的建筑中,遗迹将有顶棚阻隔风雨,同时整体环境实现温度、湿度基本恒定。“这里将修建一条专门的栈道供人参观,大家将不再直接与擦痕遗迹相接触,也避免了游人的踩踏。”

  新陈列馆

  “南极冰虫”将落户冰隧道

  然而除了擦痕本身,这座目前全世界唯一的以第四纪冰川实物为基础的博物馆,在扩建之后还将给市民带来意想不到的新玩意。

  “简单说,将来大家看到的可能是再现的一个冰川时代。”庞献辉介绍说,预计明年7月前重新对外开放的陈列馆将是国内最先进的观众交互式冰川博物馆。第四纪冰川与人类产生、繁衍影响巨大,来参观的市民除了看到冰川擦痕,还可以真实地体验到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地貌、植被、生物环境,以及人类进化的过程。“我们计划制作一组温室效应环境模拟室,参观者进入不同的舱室就会体验到不同的地球环境,亲身体验200万年前的温度、环境与未来可能的环境状况会让人对温室效应印象深刻。”庞献辉向记者透露,陈列馆将引进模拟一种活生生的南极冰虫,放置在人造透明的冰隧道中。“冰虫是南极科考的最新发现,就生活在冰块中。建成的冰隧道中除了冰冻着各种不同的远古生物,会动的冰虫或许会让孩子们大吃一惊。”

  庞献辉说,改建后的陈列馆展陈面积扩大了5倍,两层的现代化建筑将包括7个部分的展示和体验内容,馆外还将建设一个约3000多平方米的地质样本展示园,用于展示北京、特别是西山地区一些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形态。“具体的施工已经进入了招标阶段,新馆的主体将在明年初完工,明年7月前将重新对公众开放。”它将成为最现代化的冰川遗迹博物馆。

  晨报记者 贺岩

  一块岩石掀开

  “地质史光辉一页”

  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冰川通常存在于极寒之地,例如南极和北极,在高海拔的山上也能形成冰川,但是 要求高山不要过于陡峭。山峰过于陡峭,降落的雪就会顺坡而下,形不成积雪,也就形不成冰川。

  由于降雪量远大于雪的溶化量,在山上海拔高度条件适合区域积雪成冰,当其厚度和重量为山体无法承受时,冰体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随山势向下运动,形成冰川。冰川经过时会在岩石上留下刻磨、铲刮的痕迹。

  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于1989年9月向社会开放,占地仅1950平方米,时至今日已年久失修,现已闭馆进行大规模扩建。馆内最重要的展品,是露天展出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擦痕。

  1952年,前水利部高级工程师李捷于在勘探永定河引水渠时发现了那块带有“钉头鼠尾”痕迹的岩石,后经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鉴定确认为第四纪冰川擦痕,从而证明中国东部存在第四纪冰川,推翻了当时国际上有关亚洲地区在类似北京这样的纬度上不存在冰川的错误认识。这个擦痕的发现被前苏联科学家称为“亚洲地质史上的光辉一页”,从而肯定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这一发现为推断200万年到300万年前北京地区气候形态提供了重要依据,由于冰川的存在对数百万年以来的生物进化、人类生息繁衍影响巨大,现存的擦痕共有3组较为明显,是国内外地质工作者和学者研究考察的必到之处。遗迹1957年被北京市确定为重点文物。第四纪冰川直接作用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研究和确认第四纪冰川既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也有普遍的现时意义。晨报记者 贺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