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鼠害真相:多年来田鼠天敌遭大量捕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10:22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洞庭湖鼠害真相:多年来田鼠天敌遭大量捕杀
迁出的东方田鼠给当地农民的玉米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朱辉峰/图

  南方周末记者 李虎军

  此次洞庭湖鼠害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

  湖滩内的老鼠仍然很多。如果水涨得更高些,下一次东方田鼠迁徙的场面会更壮观,也更难控制。专家认为,目前根治洞庭鼠害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洞庭湖畔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鼠大战偃旗息鼓,如洪水般泛滥的东方田鼠已经退潮,但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王勇的担心并没有消除。

  “湖滩内的老鼠数量仍然很多,只要涨水,它们还会再来。”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艺师郭永旺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一次洞庭湖区湖滩淹没的面积只有15%-20%,如果淹没面积达到40%以上,东方田鼠迁出的场面“会更加壮观,也更难控制”。

  三峡大坝的影响

  从时间上看,此次东方田鼠大迁移与三峡大坝泄洪似乎有某种关联。

  根据湖南省政府今年7月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自6月20日起,三峡大坝因上游持续降雨而开始泄洪,洞庭湖水位以平均每天0.5米的速度上涨,迫使原本栖息在湖滩上的部分东方田鼠陆续向大堤和垸内迁移。

  那么,三峡工程对洞庭湖鼠害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早在2002年5月,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的前身)的郭聪及其研究生邹邵林等人就在《应用生态学报》发表研究论文,评估“环境演变及三峡工程对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的影响”。

  论文分析了洞庭湖区洲滩演变、水位变化和东方田鼠种群变动的历史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初期,10月和11月减少下泄流量,洞庭湖水位下降,洞庭湖区洲滩的出露天数和出露面积与建坝前同期相比将有较大增长,延长东方田鼠的繁殖期。

  根据这篇论文的预测,前一年退水越早,当年涨水越晚,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数量越多。

  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在洞庭湖区,三峡建坝后初期,东方田鼠种群的变化具有突变性;建坝后中长期,东方田鼠种群的变化是一个渐变的、缓慢的过程,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东方田鼠种群数量会增加,对洞庭湖区垸内农田的危害将加重。”

  在此次洞庭湖鼠害之后重读这篇论文,更凸显其对于预测和防治东方田鼠危害的参考价值。

  目前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的郭聪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三峡大坝下泄流量减少时,可能使洞庭湖的湖滩提早出露,东方田鼠的繁殖期也会长一些。

  郭聪教授同时表示,五年前那篇论文所做的只是定性研究,尚难以预测三峡工程对洞庭湖鼠害的确切影响,“而且,与三峡大坝带来的经济利益相比,东方田鼠的危害是局部和短期的,还可以通过修建防鼠墙等措施来避免。”

  至于今年这次洞庭湖鼠害,郭聪则认为情况比较特殊,主要与去年持续干旱、洞庭湖来水较少有关,与三峡大坝的关系则不是太大。“平常年份要到9、10月份湖滩才会出露,而去年由于干旱,湖滩出露较早,东方田鼠的繁殖期也就长得多。”

  他说,东方田鼠的繁殖能力惊人,繁殖期多一个月和少一个月的结果明显不同,“东方田鼠一年内可能繁殖两到三代都是可能的,我们在实验室观察过,东方田鼠在分娩后数小时内便发情,并可交配,20天一窝,20天一窝,常常是前一窝没有完全断奶,后一窝就又生产了。而且它们吃的是草,在食物上不会受到限制。”

  东方田鼠危害农田的程度可以分为5个数量级,通常用捕获率来区分。捕获率是指在农田设置一定数量的夹子后,捕获到老鼠的夹子比率。捕获率小于7%、14%、21%和31%时,依次为1到4级;捕获率大于31%则是第5级,即最高的成灾级。

  郭聪说,今年这次东方田鼠暴发算得上是“超5级”了。

  更深层的原因

  洞庭湖东方田鼠与人类之间的较量,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全国农技中心郭永旺和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王勇等人在2006年第5期《中国植保导刊》的一篇论文中称,从20世纪70年代起,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不时暴发成灾,成为国内一个新发展起来的生物灾害。

  除造成农田大面积减产外,东方田鼠灾害曾引发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暴发。

  郭永旺说,今年这次已经是洞庭湖东方田鼠的“第十一次大迁出”。

  关于东方田鼠开始大规模危害洞庭湖的原因,专家们之间还存在争议。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研究员陈安国等专家曾提出,这与当年大规模围湖造田、适宜东方田鼠栖息的沼泽和湖滩面积扩大,致使其种群数量增加有很大关系。

  郭聪后来却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在他看来,围湖造田可能并未使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增多,而是由于农田与其栖息地的距离被拉近,危害农田的东方田鼠数量增加了。

  不少专家在研究论文中还提到了东方田鼠数量急剧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天敌大量被捕杀”。例如,据金盆农场统计,1976至1981年间,仅金盆商店和沅江县外贸五门闸收购站两家店就收购蛇近20吨。此外,自1990年代以来,群众一度广泛使用毒鼠强等剧毒灭鼠剂,造成猫、狐、猫头鹰等大量鼠类天敌因二次中毒死亡。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长沙办公室主任张琛认为,除洞庭湖去年水位下降、今年汛期晚来导致东方田鼠大量繁殖等因素外,洞庭湖鼠灾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物多样性的破坏。近年来,猫头鹰、老鹰、黄鼠狼、蛇等天敌数量急剧减少,也是东方田鼠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鼠类天敌的减少与人类行为密切相关。

  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一个物种在某一范围超常规数量地出现,往往是因为当地生物链的破坏。为什么其他物种繁殖就没有那么快呢?”

  张琛还说,WWF在洞庭湖支持的两个湿地示范区——沅江赤山岛西畔山洲垸和汉寿青山垸,今年均未出现鼠灾。近8年来,这两个示范区开展了无公害的有机农业,生物多样性目前比较均衡,各种小型哺乳动物的数量恢复得很快,村子里有时可以看到黄鼠狼跑来跑去。而在大通湖等农耕发达、人口密集的区域,鼠类天敌没有什么生存余地,“这种对比应该是比较明显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