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间高考改革方案向政府抛砖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12:26 青年周末
◎文/本报记者 邓艳玲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7月19日,民间教育研究机构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北京理工大学的国际会议中心,高调公布由该院院长、著名教育学者杨东平领衔起草的《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这份方案被视作中国 “首份由民间高考研究专家推出的、具有完整框架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方案甫一推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即表示民间努力探索高考改革的精神“值得称道”,“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但他同时也表示,“高考改革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一个一出生就受到高度关注的改革方案被刻意强调民间背景会对其有什么影响?这个民间方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方案选在这个时候推出,有什么特别的考虑? 与之相对应的政府高考改革方案进展到什么程度了?带着疑问,记者专访了方案的执笔人之一杨东平。 民间方案的核心是体制改革 方案集合了有识之士的共识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为“青周”):你们推出的这份《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被媒体称为“首份由民间高考研究专家推出的改革方案”,对于这个民间出身,您怎么看? 杨东平:这份方案是以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名义发布的,这是个NGO组织,方案被冠之以“民间”并没有什么问题。对于我本人来说,虽然也是北京理工大学的教师,但我们做这个方案设计,没有受到任何政府部门的委托,的确是自发进行。 青周:这个民间方案,提出了高考改革的“新十条”方案,其中考试制度四条和招生录取制度六条,但说实话,这些内容过去在一些人士的建议、提案中也都看到过,包括您自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曾多次提及和阐述,为什么还把它叫做首份呢? 杨东平:这个方案确实是我们经过两年的广泛调研,综合各方有识之士的意见,反复座谈形成的。包括自2005年以来在两会期间提出“实行全国三十所名校联考”、“清理高考加分政策”和“实行高考录取分省定额投放听证制度”的人大代表洪可柱,以及今年两会期间提出取消高考的范谊等人,我们都有交流。 形成一份有完整价值和目标模式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这在国内可能的确是第一回。 民间方案也有政府的探索 青周:这份方案独特的地方在哪里? 杨东平:方案主要提出已经形成共识的高考改革基本的价值和目标,提出了当前高考改革的方向。其实,说民间,这里面也有一些条款是政府曾经有过的尝试,比如,把高考与高中分开,让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报名的高考社会化就于1998年左右在北京实施了两年,效果不错,这个好的实践我们也写进了这个方案。还有我们希望政府充分重视的高中会考、春季高考等制度,都是过去实践中存在,只是没有得到好的发挥的措施。我们希望高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但自上而下需要自下而上的推进。现在的主要问题是高考改革根本没有提到政府议事日程。我们现在就是要推进以体制改革为核心的高考改革进入政府议事日程。 民间改革方案的出台是无奈之举 等十几年也不见政府改革方案 青周:如此说来,是不是还应该有政府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 杨东平:原则上是啊,但就是因为左等右等十几年,政府教育部门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方案始终没有拿出,我们才推出这份民间的高考改革方案。 青周:对高考制度的各种弊端每年通过各种新闻报道,两会提案和议案上交的也不少,政府的反应为什么比民间机构还滞后? 杨东平:这就和一些主流的学者对高考制度的认识有关。主流学者和国家教育部门联系比较密切,他们的观点会影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策。 他们一直以来都认为高考制度虽说不是一个最好的制度,但也是一个不坏的制度,不认为现在有改革的必要。 青周:您认为高考制度必须要进行改革,有没有经过具体的调查研究,得出可靠的数据来支撑您的观点? 杨东平: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举行了3.8万样本的民意调查,有高达95%的受访者对现行高考制度持肯定态度,这其中有77.5%的公众认为虽说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但有缺陷,应在某些方面进行改革。 不过,这个调查也只是个意向式的初浅调查而已,事实上,我们现在做的所有研究都没有经过扎实的调查研究,从政府到民间都没有人来做调查,大家现在表达的也都是想当然的想法。都是个人的感觉。 现行高考制度牺牲一代人身心健康 青周:那您会不会也因为个人的感性认识而影响对高考制度整体上理性的认识和评价呢? 高考制度也许不是非改不可? 杨东平:高考弊端的存在并不是我一个人或者我们一小拨人的认识,对于现行高考制度的谴责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片面追求升学,包括钱伟长、苏步青等老科学家反应就非常强烈,给中央写过信,认为教育制度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其实上世纪50年代就很严重了,毛泽东还做过好几次批示。不过不论是八十年代还是五十年代,和现在相比都是小儿科。 现在已经到了灾难深重、国将不国的地步了。 青周:有这么严重吗?据北大孙东东说,国外来我们国家参观的教育考察团都认为我们的高考制度好,还准备向我们学习呢。 杨东平:不但他那样说,教育部也是这样说的。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确也提出想进行统一高考。但人家和我们的情况一样吗?简单来说,人家需要减肥了,我们热量都不够。人家是过于宽松,而我们是过于紧张,已经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你只要看看现在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指标,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4年,国家每五年做一次青少年体质检测报告,每况愈下。在高考 指挥棒的牵引下,牺牲一代人身体健康来追求升学率,这个代价有多大?如果国家教育部门还没有意识到,那是严重失职。 拿民间方案刺激政府出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专门研究机构钟情研究科举 青周: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你们推出这个民间方案之后,不是表示,欢迎民间集思广益,教育部正在酝酿多套备选方案么? 杨东平:事实上,厦门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是全国唯一一家受教育部委托专门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研究的机构。不过,科研所的兴趣在于建立中国的科举学,弘扬科举文化,出了好几套书,包括去年还搞了一个科举制度的国际讨论会,重新认识中国的科举制度。他们的兴趣就是往回看,至今也没拿出一个改革性的东西。 2005年前教育部长何东昌上书胡锦涛 ,痛陈现代教育之痛,教育部于是组织了十几个专题调研组对整个教育制度进行调研,其中一个组就是由中国教育学会的常务副会长谈松华领衔 ,而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提出一个高考制度改革方案。 但也许是高考的重要性大家都太知道,大家都把它看得太慎重,甚至说一句话都不敢,谈松华参加我们的研讨会,说了一些话,回去就遭到了批评,更别说高考改革方案了。某种程度上,我们现在拿出这个方案就是要促使和刺激官方拿出方案来。 青周:怎么刺激?能够刺激么? 杨东平:我们推出方案,抛砖引玉,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拿出来,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文本,通过媒体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从而集思广益,通过公开讨论形成共识,高考改革的过程就可以启动了。如果没人拿出方案的话,高考改革永远处于一个不被激活的状态。 其实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的表态算是比较开明的,对我们来说算是积极的讯号。“教育部会充分考虑采纳民间的建议。” “高考改革是渐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个方案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这样就表明,我们的抛砖引玉已经有初步反应了,如果对我们的方案不满意,我们正希望教育部自己提出令人满意的方案来。 改革方案推出时机已经成熟 青周: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采取推出一个民间高考改革方案的方法? 杨东平:今年是高考三十年,各种媒体纷纷开辟专题和专栏纪念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以怀旧为主。我认为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主题不能永远停留在对恢复高考的感激、对高考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讴歌上,已经回顾三十年了,现在应该向前看了,应该把改革作为对三十年的纪念。现在应该从单纯的怀旧转向改革,转向未来,向前看而不是往回走。 青周:三十周年就表明提出高考改革方案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么? 杨东平:时机成熟是看条件的。在我看来,条件已经成熟,中国进行一场实质性的以体制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是可行的,这其中当然就包括众人瞩目的高考改革。首先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其次,教育供求关系极大改观,我们已经度过了教育资源最短缺的时期。大学的平均入学率都在55%以上,大城市已经达到70%以上,教育体系成熟到可以承担起一场深刻的改革了;何况,现在全社会对教育施加了强大的改革压力。教育、医疗、住房是当前人们最关注的三大问题,众矢之的。众所周知,医疗、住房改革已经启动了,和这两者比起来,教改非常缺乏作为。 青周:可医改和房改,目前看起来,并不是很令人满意,医疗改革甚至被正面承认失败? 杨东平:但这至少已经引得无数人来关注、研究医改和房改了。可教改呢?有多少人在真正关注?真正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医疗卫生改革,现在国务院又平行委托了8个专门研究机构,包括大学、国务院的研究机构,国内、国际组织和NGO组织来设计改革方案,这是个恰当的组织,然后择善而从,但教育还没有进入到这一层,甚至根本没有提到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来,所以我们只有在民间来推进这件事情。 民间方案只是提出可改革的方向 青周:那咱们这个方案仅仅起到的就是抛砖引玉的效果,并没有多少实质可操作性? 杨东平:说实话,我们推出这个改革方案,也只是提出了可以改革的方向。关于高考制度改革基本价值的目标模式,大家没有什么异议,都是赞同的。我们的动机不是说我们的方案马上能够实行,而是促使大家关注制度改革,我们不介意被人们当成一块砖,只想抛砖引玉激起政府切实关注高考改革。这样大家的关注就不是1977年发生了什么事啊,邓小平又做了什么指示啊,往前看,来推进来改善这个制度。 不过改革毕竟并不是由我们主持,详细的设计是没有意义的。从我们的方案中,人们可以看出现行高考体制是有很多很大改革空间的。而且哪一项都是有可能改革的,都是体制改革的内容。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新十条 1.考试科目多轨化 2.考试内容以能力水平测试为主 3.改变“一考定终身” 4.探索综合素质评价 5.均衡各地招生名额的差异 6.改变重点高校招生本地化 7.减少和废除某些特殊政策 8.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 9.赋予学生选择高校的权力 10.实行高考社会化
【发表评论 】
|